历史其实很有趣儿 全靠考古来揭密《围观考古现场》项木咄


说起考古,墓葬,相信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盗墓笔记》或者《鬼吹灯》吧?毕竟,这两部作品堪称是盗墓小说界的扛把子,它们直接引发了盗墓类,探宝类小说的热潮,并使同类题材的影视剧盛行,每年都有热播剧出现。

但是,打住,打住!大家的思路从一开始就已经跑偏了。请注意,我们说到的是考古,不是盗墓!考古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呢?是挖坟掘墓寻找古董?是翻山越岭查看岩壁?还是跋山涉水探访遗址?不!不!不!都不是!

考古学的目的在于复原古代社会,也就是凭借着古代遗留的蛛丝马迹,探寻我们的祖先生活的历史真相。不同的朝代,我们的祖先都在吃什么好吃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小姐姐们都是怎么打扮自己?盗墓小说里帝王大墓里那些诡异的防盗方法都是真的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考古学家们的研究来得到。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本《围观考古现场》,虽然是一本考古类书籍,但并不是枯燥的学术类知识普及书籍。相反,作者用带领我们去围观11个震惊世界的考古现场的方式,教我们用“破案式”的考古学思维,去了解考古。

《围观考古现场》的作者项木咄,是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硕士。他致力于用通俗有趣的方式,分享考古领域中的趣味故事及其背后的专业知识。所以,跟着他,我们可以在好奇中,轻松学习考古知识。

一、考古的价值在于复原古代社会的历史真相,了解众生的生活百态。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去围观的第一个考古现场,是神秘的沙漠古国------精绝古城,也就是小说《鬼吹灯》里提到过的精绝古城,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古城。

这个古城是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根据两块木板上的神秘的文字追寻找到的。他们在发现木板的地方,找到了古人的居所。神奇的是,房屋的立柱,门板,窗户,甚至屋外的栏杆,都安然无恙。屋内的一些生活用品,如陶器,铜镜,钱币等,也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最让人震惊的是,居所储藏室里还堆放着厚厚的谷子,仔细瞧,还能看到谷子上金黄色的绒毛。而屋内的墙壁旁,还摆放着一整叠一整叠的文书。

乍一看,真的会觉得这里的生活一切如常,正在继续呢!

这些场景,器物,文书,都为我们研究精绝古城的历史,复原古城人民的生活,提供了真实宝贵的资料。

了解古人的社会形态,我们可以研究古代遗留下来的书简文字,房屋器具等等;那古代的人,我们又是怎么了解的呢?

如果要问一个考古学家,他毕生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的答案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挖出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因为对于考古学家来说,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简直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考古学家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考古各方面的手段,复原,推测出古尸生前的健康状况,死亡原因,生活方式等,进而探讨他们所处的社会生活状况。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因为新疆沙漠具有冬季寒冷,夏季干燥,环境多盐等特点,在那里出土的干尸数量就非常多。最著名的当属罗布泊小河遗址发现的“小河公主”。出土的时候,这具女尸保存完好,看起来就像睡着了一样,白皙的皮肤,圆圆的眼睛,甚至睫毛都保存了下来。妥妥的美丽小公主范儿。

在精绝古城也出土了非常有名的干尸,一男一女同一棺椁,是一对夫妻。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考古发现。这对干尸夫妻出土时穿着十分考究。男的里穿白绢套头长衫,外套右衽长袍,腰扎宽彩织带,脚蹬勾花皮鞋。女的衣着也同样隆重,外套红绢右衽长袍,内着棉质套头长裙,手戴绀地织锦手套,脚穿黑面勾花皮鞋。用雍容华贵来形容这一对夫妻的衣着,一点儿也不夸张。

经考证陪葬物品和简牍记录,有学者推测,这一对夫妻,很有可能就是精绝王国的某一任国王和王后。

另一具中外闻名的古尸是马王堆遗址出土的辛追夫人。和新疆出土的干尸不同,这一具湖南出土的古尸,发掘出来的时候是浸泡在无色透明的棺液中的。她的皮肤仍旧是淡黄色,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够活动,简直不像一具古尸。

这具保存完好的尸体经解剖发现,她生前可谓疾病缠身,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日本血吸虫病等。还有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医生在其肠胃中发现了约138个形态饱满的甜瓜籽。

在综合了所有解剖结果之后,学者们对她的死因做出了这样的推测:那一天,在辛追夫人正吃甜瓜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她的情绪产生了巨大波动的事情,这促发了冠状动脉强烈痉挛,造成心律紊乱心脏骤停。简单说,就是她的冠心病突然发作导致了猝死。

所以,猝死古已有之,这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第二、考古学的价值还在于,在不断的研究发现中,弥补或纠正一些以往错误的历史学观点。

比如,说起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学家,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孙子和孙膑。因为有《孙子兵法》这一本书,我们都很熟悉孙子。而关于孙膑的记载,就仅仅在史书中有一句:孙武(即孙子)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他像是一个只活在史书中的人,传说中的《孙膑兵法》也没有找到过任何可考证据。久而久之史学界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孙子和孙膑有可能就是同一个人,所谓的《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就是同一本书。

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争论,直到1972年银雀山汉墓的发掘才得以解决。在墓葬中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从而也证实了《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有关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记载。

但是,亲眼所见就能证明真实么?也未必。

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考古学也一样。由于不断受到政治、社会的影响,从而不可避免走上歪路。比如因受到民族中心主义影响,号称二十世纪最大考古骗局的学术造假事件:皮尔当人事件。

20世纪初,进化论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当时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都显示出了落后的大脑和进步的躯干这些特征。我们的祖先竟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样的结论让自认“高贵”的人类难以接受。但一时又没有“大脑先进化,四肢才跟上”的证据。

当时德国和法国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而作为“欧洲三巨头”的英国却迟迟没有进展,这极大地刺激了英国民众的自尊心。于是,“皮尔当人”应运而生。

1912年2月的一天,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部主管史密斯•伍德沃德的律师朋友,业余考古爱好者查尔斯•道森带来了几块人类的颅内碎片,声称是在一个叫皮尔当的地方挖掘发现的。接着,他们一同在现场又发现了人类的下颚骨和两颗臼齿。

这个颅骨十分完美,除了下颚骨和臼齿很像猿之外,其他都与现代人十分相似,表明这是一个半猿半人的过渡型化石,完美地弥补了从猿到人的进化的缺环。

消息公布之后,英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爆棚,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英国成为人类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

此后,人们又在皮尔当地区陆续发现了其他化石。但自1916年道森病故之后,很多生物学家继续在皮尔当发掘,却再也没有发现任何化石了。

40多年后,古生物学家掌握了更为精确的年代鉴别技术,其中一种是利用骨化石中的含氟量来断代。1952年,牛津大学古人类学教授奥克使用这种方法测定了皮尔当人的下颚骨,结果发现该化石的年代大概只有5万年。后来,奥克又采用了同位素技术,化学方法,X射线,显微技术等多种方法,交叉实验,最终验证了所谓的皮尔当人,实际上只是一个拼接物。

头颅,是一个大约500年前的中世纪古人的,下颌骨,是现代猩猩的,而臼齿,是黑猩猩的。为了显得年代久远,这些还被用铁溶液与铬酸浸泡过。

一场欺骗了学术界近半个世纪的惊世谎言,最终浮出水面。无论造假的初衷是什么,无论造假的技术多厉害,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相为结果的考古学,最终还是会把骗局揭穿。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拂去历史的尘埃,把历史真相看清的时刻,离我们也越来越近了。

第三、考古学还能补充历史学所不能触及的地方。

这次我们要围观的,是穿越5000多年的奥茨冰人考古现场。他躺在阿尔卑斯山的冰层中整整5000多年,直到1991年被一对登山爱好者夫妇发现。

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冰冻木乃伊。冰人的四肢,皮肤,内脏都毫发无损,甚至消化道中的残留物都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他死前携带的工具,铜斧,匕首,弓箭,也都完好地放在他旁边,没有被人扰乱过。所以,对于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来说,冰人简直就是个宝贝疙瘩。太具有研究价值了!

但对奥茨冰人的全面研究,一直等到了2011年。医疗技术成熟到了一定程度之后,研究者们才得以着手对奥茨冰人进行了完全解冻研究。那么,研究者们都发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呢?

最基础的,当然是冰人的基本信息啦!他是一名大约45岁的男性,约160公分高,50公斤重,穿38码的鞋子。这些体貌特征,都比较符合当时欧洲新石器时代晚期成年男性的平均数据。

在对冰人的部分骨骼进行DNA分析后发现,冰人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疾病:乳糖不耐症。这个病是由基因决定的。大多数白人终生都能消化乳糖,而东亚人,非洲人和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则大多数不能。这一发现至少表明,在冰人生活的时期,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人们的基因还没有开始分化。之后由于牛羊等的驯化,人们日常摄入的奶制品日渐增多,基因逐渐变异。到现在,85%的阿尔卑斯的现代人都能消化乳糖成分了。

除此之外,在冰人胃里发现的食物中包括了动物的脂肪和毛发,最多的是一种叫做羱羊的山羊,它们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自古便是人类盘中美味。胃里还检测出了小麦,并有用水加工的痕迹,加上在肠内发现的煤烟的粒子。这三种元素的融合强有力地证明了,当时的人类已经懂得在小麦粉里掺水揉捏,然后用火烤制成面包食用了。想想看,5300年前,冰人就已经吃上了面包啦!

五千多年前,在像阿尔卑斯山这种苦寒之地, 人们不但能吃到多种肉类,还能吃上面包,这一地区原始文化的生活水准,可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不少呢!

奥茨冰人的最大谜团,是他令人费解的死亡原因。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原始人死在了阿尔卑斯海拔3210米的高山上呢?

开始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冰人在外出狩猎时,突然遭遇了恶劣天气,冻死了。但在2001年,保罗•科斯特纳博士在观察冰人胸部X光片的时候,发现在他左肩后半部位,有个约两厘米的黑影,隐约呈现出三角的形状。经对比研究,博士认为,这是弓箭尖端部分的箭镞。于是他推测,冰人是由于中箭后动脉大出血而死亡的。

于是“祭祀说”登场了。有学者认为冰人很有可能是用于祭祀的祭品,所以被献祭在了高山上。

但是之后科学家们从冰人的肠内提取出的植物孢粉又成为推翻祭祀说的关键证据。根据从冰人体内提取出的不同花粉种类和人类的消化速率,科学家们大致勾勒出了冰人在临死前的行动轨迹。冰人在死前的两三天内,曾不断地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走,很象是在逃避什么。“追杀说”于是应运而生。

又过了一段时间,终于发现了决定性的重要线索。通过从对冰人脑内取样,发现冰人的脑内有大出血,体量足以造成他的死亡。而且,在冰人的右眼上方有一处裂痕,从形成状况和深度来看,这是遭受猛烈击打的结果。

综合所有的证据之后,研究者们逐渐勾勒出了冰人死前的画面:在距今5300年前的某一天,一位全副武装的猎人出现在了阿尔卑斯山。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他一路潜逃,体力渐渐耗尽。突然一支箭从背后射中了他的肩部,他应声倒地,头部撞上了地面的石头,导致脑内大出血,最终一命呜呼。

虽然一波三折,但在考古科学家们不懈地努力下,事实真相还是慢慢被勾画了出来。

小小的奥茨冰人,凭一已之躯,配合考古科学家们,给我们呈现了如此丰富的故事。让我们在和科学家们一起探寻他的故事的同时,对他生活的时代的方方面面,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历史真的很有趣,有了考古学的佐证,历史这个姑娘,越来越丰满,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可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更多考古干货,历史趣事,尽在《围观考古现场》。怎么样,有没有想一窥究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其实很有趣儿 全靠考古来揭密《围观考古现场》项木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