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道不远人

今日继续读《中庸》。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道,是不能远离人的。道与人隔离开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了。如果,我们行道修为却又离开人而行,那就不可能实行道义了。所以,道是人的道,只有与人紧密结合的道,才是真正的道;只有与道紧密联系的人,才是真正的修道。

《中庸》的这一段,最有意思的是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却是阐述出最为精细深奥的哲理。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伐树就是伐树,对准树干,瞄准不为,用上力气,直接砍上去,简单率性的砍伐,这样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如何用心过度,对树木看了又看,端详了又端详,小心翼翼,

凡事,不可迷信不知心执,一些事情上不能有成效,也不不是我们不用心,而是我们太用心。太用心,就让我们走向了力求“完美”的综合征。太用心,就让我们向前一步迈进的勇气都没有。完美的计划,不如快速的之行;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断修正反思修道的人。

孔老夫子竟是通过《诗经》的一幅砍树的景致描述,反悟出人生的修行修道的学问,可见,大的学问,一般不是来自书房里面想象,更多的是在与天地乾坤的热烈与紧密的接触中,得到昭示与提醒。

通过砍树,自然而然引申出做人修道的思想。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所以学习君子之道的人,在人间修学人道,过程中有错误,改正过来就行了。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和道理,你知道我是一个人,别人也是一个人,有错改之,无错加勉,这就是我们的君子以人治人,这就是君子的修道。

儒家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忠恕之道”。何为忠,忠就是对人尽心尽力;何为恕,恕就是能够包容别人。忠恕之道,便是你如果觉得一些做法,一些说辞放在自己身上接受不了,就自觉地不去这样对待别人。懂得了忠恕之道,我们的修为修道则不远矣。这里和《论语》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读《中庸》时,我读到的一个体会是,道,其实如同我们身边空气,我们一呼一吸均是在与它密切接触,但我们却是最容易将其忽视与冷漠。道,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一撇一捺。我们看孔子,通过砍树看到了听心本心纯良的道理,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不要把简单的事情看的天花乱坠,反而失去了其根本与重要的基本。我们看孔子,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承担。但我们现在都活成了,我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让别人去干吧。

读完此段,我内心清明豁然了很多,“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之道自己错了,改正了,就是君子之道。知错就改,不正是我们孩提之时,父母对我们的谆谆教导吗?

“改而止”,边前行,边改进;我心接近君子之道也。合书,方才知晓,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接近君子,成为君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道不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