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文化自信,经典咏流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的社会属性不言而喻。他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文化因其可塑性,因时而变,因形而为,因势利导,推陈出新。传统的经典文化更是别人拿不走,我们用不尽的珍贵宝藏。站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身为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一员,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最近大火的“外卖小哥”,因打败北大才子彭敏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的雷海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外卖员,人到中年尚未婚配,住着700元每月的床位,骑着一辆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卑微到尘埃里。生活艰难,但不苟且。他把《唐诗三百首》揣在怀里,没有人可以抢走。正如王尔德曾说:“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每一个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因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三百年后,袁枚的一首小诗就这样唱了出来。和诗以歌,绽放芳华。贵州山区孩子们清澈纯粹的音色,搭配乡村教师的坚持,是那么的和谐。梁俊给孩子们带去了他心中的桃花源,为孩子们开了眼,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文化,是开启孩子们心灵的钥匙。诗歌,是孩子们最好的启蒙老师。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跨界也精彩。董卿引领的《朗读者》;朱军亲自操刀的《信中国》;加之大火的《经典咏流传》。不可否认,每一个栏目都深深的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气质出众,沉稳大气的主持;幽默风趣的评委,严肃活泼的氛围。相比较而言,深得人心的还是我们经久不衰的文化。我在观看的同时,会有很强的代入感。仿佛我就处在主人公的那个时空,和他一起面对时局的动荡,与他一起经历难以抉择的心痛。文化带给我的不只是表面的诗词歌赋,人生哲学,更是超越这些的满满的获得感。
习近平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化创意类社会组织、企业、媒体等都要坚持以人民为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为先导,艺术精湛为支撑,制作精良的文化大餐。备受好评的行动题材作品,如:《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等,根据事实改变,加以文学创造,弘扬主旋律。启示我们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时,多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超越前者的精品佳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弘扬主旋律,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化创新。
平昌冬奥会的北京八分钟,惊艳了世界,也展示了大国风采。AI技术的熟练运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大大彰显了中国大踏步的进步成果。“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一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所有的文艺工作者、文化创意促进产业,勇做时代弄潮儿,承担起这光荣伟大而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得不说,大数据时代的潮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而来,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难以脱身。挑战与机遇并存,文艺工作者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文化和数据的碰撞融合?如何将数据为我所用,而不被反噬?值得深思与探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我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携带者中华文化的烙印。这是镌刻在内心的文化符号,流淌在血脉里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骨髓的文化自信。毕竟,这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将随。

你可能感兴趣的:(扬文化自信,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