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四极横空出世:成渝城市群崛起,会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希望吗

题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铭在著作《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扉页中这样写道:

越是将历史拉长了看,

我越是相信,

决定人类发展轨迹的是普遍规律,

每个国家的特色只会在普遍规律下开花结果。

陆铭著《大国大城》封面海报

1 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特征

当前,由于全球产业链的集聚,正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东亚、北美、欧洲三大供应链中心,因其都拥有数个世界级城市群。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J·Gottmann)认为,世界级城市群至少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区域内城市密集;2) 拥有一个或几个国际性城市。

以各大区域中全球前十大城市群的数目来看,

东亚供应链最多,有中国长三角、中国粤港澳、中国京津冀、日本太平洋沿岸这四大城市群;

北美供应链次之,有美国东北部海岸、北美五大湖、美国西海岸这三大城市群;

欧洲供应链居末(考虑北美实力更胜一筹),有英伦、欧洲西北部、德国鲁尔工业群这三大城市群。

全球十大世界级城市群分布图

从全球各大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规律来看,首先都是具备强核。

例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伦敦、巴黎、东京等都是各自城市群的“强核”。

中国的城市群、经济圈发展亦不能脱离这种普遍规律,但不同的是,中国城市群却呈现出双核甚至多核的现象。

例如,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深圳、广州三个“强核”;京津冀城市群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强核”;长三角城市群有上海这一“超强核”和杭州、南京两个“副强核”。

其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从城市群定名伊始,国家就已明确其双强核属性(成都和重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验证,相比单核城市群,双核城市群对周边地区的虹吸和带动能力往往更强。

2 中国第四极定调:成渝城市群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勾勒了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按照纲要,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建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纲要指出,未来十五年将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

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首次确认了成渝城市群为中国第四极,纲要在多处把成渝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提出。

纲要表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将分为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6条主轴,是指“四极”两两之间联系。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6条主轴

纲要明确,将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这意味着,成渝城市群将与前三大城市圈,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战略层面上平起平坐。

纲要指出,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将入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包括国际铁路枢纽和场站、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这份纲要,正式官宣成渝城市群在国家交通层面上晋升中国第四极,那么在城市群综合实力上,成渝城市群是否配得上中国第四极这个称号呢?

3 成渝都市圈与城市群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按意见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成都和重庆这两大都市圈,加上中间地带所构成的一个“大都市带”。

重庆江北嘴夜景图

其实,关于成渝城市群的提出由来已久,

2011年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称《协调规划》)发布;

2011年5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简称《区域规划》)发布;

2015年5月《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简称《备忘录》)签订;

2016年4月12日,《国务院关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公布,原则同意《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

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

至此,成渝城市群上升发展到国家高度。

其实,早在2016年,发展规划就提出,成渝城市群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

同时,发展规划还明确了两个时间节点:2020年,成渝城市群基本建成国家级城市群;2030年,成渝城市群完成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

说了这么多,成渝城市群到底是什么呢?

成渝城市群,是以成都和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为双强核,由重庆27区(县)和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宜宾等15市组成。

成渝城市群区域范围示意图

该片区总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1.9%;常住人口近亿人,占全国总人口6.9%;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5.63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6.25%。

4 长江经济带与国内大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通过对2017-2018年全国城市的竞争力比较发现:

北纬31度以北的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排名在下降,平均下降6.5位;而北纬31度以南的地级以上城市排名在上升,平均上升5.2位。

如果熟悉中国地图,北纬31°刚好穿过长江流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济分界线,分割了中国城市的南北格局。

这条“长江分界线”,分布着3个重量级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分别位于长江的下游、中游和上游。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

其实,早在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就正式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所谓,“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

“两翼”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这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

“三极”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多点”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长江经济带战略示意图

至此,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核心城市,成渝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上极,将与长三角区域作为两大支点,形成一条贯通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的长江经济走廊。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外贸,这三驾马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

然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关税壁垒,技术封锁,全球供应链断裂,多国经济面临脱钩,中国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出口危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学习强国关于国内大循环的报道

长江学者贾根良在《国内大循环》一书中提出,国内大循环要以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增长、开发中西部和振兴高质量生产活动为三大引擎。工业中心要向中西部转移,实行专业化区域分工。

他认为,“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西部城市在国内大循环中最大的历史机遇。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使其作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西部地区的崛起。

贾根良著作《国内大循环》

上述两大国家级战略,无疑让成渝城市群的崛起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据2020年城市GDP排名,成都、重庆均迈入全国前十行列,且两者增速均位于全国前列;重庆GDP更是超过2.5万亿元,全年经济增量全国第一,仅以微弱之差(16亿元)屈居广州之下,位列全国第五。

2020年中国城市GDP前十强

2021年2月6日,恒大首席经济分析师任泽平发表了题为《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的文章,据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重庆均稳居发展潜力榜单前十。

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

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口大迁徙的新趋势》显示,重庆、成都2016-2019年四年常住人口年均净流入规模均在10万以上。

全国重点城市近年常住人口年均变化图

报告还显示,在重庆、成都都市圈引领下,成渝城市群2011-2015年年均净流入19万,2016-2019年年均净流入扩大至27万。

全国19个城市群近年常住人口年均变化图

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的综合实力已不容小觑,且发展潜力、人口吸引力正不断增强。

5 中华文明复兴的点睛之作

2020年6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林毅夫院长领衔撰写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结构经济学分析建议报告》在《成都日报》发布。

报告提出,成渝地区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极”,就可以构成一个链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的菱形。

菱形四个顶点所在的四极经济体量稳定在占全国45%左右,菱形内部的经济占比总体稳定在占全国32%左右,二者加起来差不多就占全国77%,其实就是中国经济的重心区域。

中国四极组成的菱形示意图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华裔经济学家姚树洁也认为,成渝城市群与三大湾区可形成一个巨大的菱形地理空间布局,有助于梯次实现先进生产力的有效牵引,最大限度覆盖及拉动我国最广泛区域和最大规模人口发展,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均衡及可持续发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具有很强的世界意义和战略影响,更是中华文明复兴的点睛之作。

如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作为两大支点有力支撑起哈昆线,对防止中国区域经济东移起到重要作用,并将有效贯通了东北亚和东南亚的东亚大动脉。

中国区域经济的东移:从胡焕庸线到哈昆线

因此,如何在胡焕庸线以东的区域内(95%)寻找经济平衡轴,寻找“第四极”的战略思路和成长空间,同时带动胡焕庸线以西的区域发展(5%),才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国家战略的要义所在。

换而言之,成渝城市群不仅要融合内部地区,也需要规划加强与外部的融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内大循环,众多国家级战略加身,成渝城市群的崛起显得势在必行。因为,成渝城市群所引领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重要增长空间。

或许不久的将来,当成渝城市群真正成长、崛起、无愧为中国第四极之日,就是中华文明复兴崛起之时。


全文完,谢谢您的阅读。

如果你喜欢本文,那么点赞、关注、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陆辰1994.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第四极横空出世:成渝城市群崛起,会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希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