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后的这八年,我一直在创作

2020年7月31日,莫言新作《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莫言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次出版的作品,也是莫言公开出版的第12部长篇小说。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莫言其人和莫言的作品,以及莫言沉默的这8年,他究竟在干什么。

《晚熟的人》

一、出身在“困难时期”农家的莫言

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1955年的中国,尚属困难时期,百废待兴,因此,莫言的同年生活伴随着挨饿受冻、食不果腹,莫言在回忆中曾说:“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饥饿和孤独外,那就是恐惧了,然而我们恐惧的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恐惧从何而来,一直像是一个怪圈问题”。特殊时期的生活经历,为莫言以后的创作奠定了环境基础,在他以后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个时期记忆的缩影。随后,“文化大革命”爆发,莫言被迫辍学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此期间,因无书可读,莫言靠《中国通史简编》度过了整个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年,莫言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当图书馆管理员的四年时间,是莫言疯狂输入的时间,四年间他将图书馆1000多册书籍全部阅读,如果按照保守量1000册算的话,莫言每天要读0.7册左右的书,且一年365天没有间歇。在他所读的书中包括大量的文学、哲学和历史书籍,以及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等著名的哲学系列的书籍,这段时间的疯狂输入,为以后优秀作品的相继问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莫言在部队

莫言十一岁辍学,在高考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他为了离开农村,他努力了整整三年才在1976年入伍。因为有写小说这项不同于他人的技能,他在部队当兵七年后提干。1984年,莫言年近30,终于凭借自己过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小学都没毕业的学历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他发明了高密东北乡这样一个文学王国,并在其中肆意开垦。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他已经完成了11部长篇小说,加上其他题材的作品,总计900万字。著名作家余华评价莫言为:莫言的文学道路,就是一条反精英的道路。莫言的写作速度惊人,平均写作时间一天文字均在一万以上。1981年到2012年,30年时间里,莫言说真正用于写作的时间仅3年。1999年《天堂蒜薹之歌》,共计20万字,莫言用了一个月时间写完;1996年《丰乳肥臀》,共计50万字,莫言写了83天;2006年《生死疲劳》,55万字,莫言写了43天。他自己曾言,他自己的每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写时间都不会超过三个月。

莫言书法

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来讲,拥有文学梦,但是输入量远远不够,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首先,从莫言身上可以看出,除了拥有特殊年代的成长记忆和他那超群的魔幻现实主义想象力之外,还应该时刻保证自己的输入量,所有的输入都是为了未来更好的输出。只有具有了足够的输入量,才能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一气呵成,而且文不加点,基本完成的收稿就是最后作品的成稿。文学创作的路上,总是充满坎坷无助,有时候会因为没有灵感而抓狂,但是,成功的莫言背后何尝没有经历过孤独与无助?

二、莫言都出版了那些作品

现在,网上有据可查的莫言的作品有:

(1)长篇小说(12):《红高粱家族》(1987)、《天堂蒜薹之歌》(1988)、《十三步》(1989)、《食草家族》(1989)、《酒国》(1993)、《丰乳肥臀》(1996)、《红树林》(1999)、《檀香刑》(2001)、《四十一炮》(2003)、《生死疲劳》(2006)、《蛙》(2009)、《晚熟的人》(2020)

(2)中篇小说(27):《透明的红萝卜》、《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秋水》(以上全为1985年发表);《筑路》(1986)、《欢乐》、《红蝗》(1987)、《你的行为使我恐惧》(1989)、《父亲在民夫连里》(1990);《怀抱鲜花的女人》、《白棉花》、《红耳朵》、《战友重逢》(1991);《幽默与趣味》、《模式与原型》、《梦想与杂种》(1992);《牛》、《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1998);《师傅越来越幽默》、《我们的七叔》、《藏宝图》、《野骡子》、《司令的女人》(1999);《扫帚星》(2001)、《变》(2009)。

(3)短篇小说(3):《白狗秋千架》(1985)、《与大师约会》(2005)、《故乡人事》(2017)

(4)散文集(1):《会唱歌的墙》(2005)

通过莫言的作品可看出,莫言不仅是个高产的作家,同样是个高产高质量文学作品的作家。《平凡的世界》被称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合计104万字,是作者路遥于1975年开始创作,于1988年成稿的作品,看过《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的朋友,应该知道,路遥根本就是在用生命在创作。当然,这不文学作品很伟大,路遥本人也是陕西籍作家中的佼佼者。但是,光从量上来讲,显然莫言更胜一筹,2006年《生死疲劳》,55万字,莫言写了43天,按这个创作速度说,完成104万字的作品,莫言只需要不到100天。而更具莫言自己的说法,他900万字的作品,总共用于写作的时间也仅仅3年而已。因此,除了诺贝尔奖值得我们唏嘘遵从,莫言本身的努力程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三、八年时间,莫言在干什么?

从以上作品发表的时间可看出,莫言的作品基本在2009年之前完成,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只发表过短篇《故乡人事》。那么,自从2012年之后,到今天的《晚熟的人》问世这八年的时间里,莫言究竟是放弃了文学创作还是一直在憋大招?或者获得与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其实,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莫言的创作生活一直是文学爱好者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公众场合,莫言总是以“获奖后陷入沉寂”开场,以“希望将来写出好作品”结束。据统计,截止2016年,莫言去过的世界各地的城市总共有34个,参加过26次会议,18次讲座、题字几千次、签名几万个,特别是在2013年,莫言坦言,他忙的一整年连一本书都没有看。作家苏童说: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既是“桂冠”也是“枷锁”,伴随获奖而来的无形的压力和无尽的琐事,一度使他无法持续创作。

就像易中天教授在某档节目里曾说:我弟弟给我说,你不要以为你是个名人,其实你和峨眉山的猴子没什么两样。演讲时,一帮人看着你,不就是观赏吗?演讲完毕,一大堆宴请,不就是投喂吗?宴请完毕,合影留念,这真的和去峨眉山看猴子一模一样。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成名之后,琐碎的事情将围绕在你的周围,使得难以定下心来搞创作。

莫言出席活动

但是,从莫言今年的作品可以看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八年时间,他依旧没有失去作家的初心,依旧在繁杂的活动中挤出时间在搞创作。相关报道显示,莫言身在“枷锁”中的八年时间。写过戏曲、诗歌,也到很多地方去旅游考察。他依旧关注着家国的变迁,关注着周围普通人的人和事,并不断的在为下一部作品的问世努力着。

四、新作《晚熟的人》看点

时间的原因,笔者尚未拿到新书。此处文字来源于中国新闻网《莫言诺奖后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出版 12个故事中有“我”》:

在这本蕴积了近十年的新作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明显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眼光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莫言写下他们的故事,好似不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坐标。看完这12个故事,所有的坐标都被一条无形的线连系起来,读者才恍然大悟,莫言讲述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时代的潮起潮落。

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作品,莫言第一次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在《红唇绿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物——网络“大咖”高参。高参深谙互联网运作规律,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她手下有上百个铁杆水军,让咬谁就咬谁,让捧谁就捧谁,将网络玩弄于股掌之中。高参有一句名言:“在生活中,一万个人也成不了大气候,但网络上,一百个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这依旧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故事,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用童年经验和想象力织造的高密东北乡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于故乡的变化,莫言很坦然:“将逝去的留不住,要到来的也拦不住。”时代变了,故事照讲,《晚熟的人》又带回了我们熟悉的那个“说书人”莫言。

期盼新书快点到手,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你对莫言其人或者莫言的作品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探讨,盼望与你擦出思想的火花。

感谢观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言:获奖后的这八年,我一直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