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讲的是哲学修心

图片发自App
陪伴了自己童年的《西游记》,既然自己要到不惑之年,才能够听懂里面的哲学和修心道道!这个不惑之年,实在是解惑之年!?

《红楼梦》红学的研究,让大家深奥,因为她是讲达官贵人的生活,多少都让老百姓的我,多少有点那个就是天上玉皇大帝家的事,而我只是凡胎肉体之躯,看看听听也罢!但是,《西游记》此非且非!

我内心突然对于生活中,自己的坚持,感受到一股暖流,除了:感谢!就是原来如此,好险啊,差点就没有机会到今天,脑门上汗都惊出来了,“差点点,自己就真是白活一生,因为现在,也只是嗅到,根本还没有什么,真的是人生难修,为人之道难得!”

可能你还不觉得,再来说下那个我们习惯的猴子,它是“心”,它是我们的“心”!也所以让我最不解的是真假猴子那部分,为什么吗?不像真假唐僧啊,那又是为何呢?

菩提祖师的菩提是什么意思呢?在印度佛教中,是大智慧的意思,也是指一颗心突然开窍。

孙悟空这颗心长成后,需要到菩提学院来开窃,完成心的初步修炼。人身始终要死的,人的思想却始终不灭,这就是孙悟空始终要学长生的缘由。

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叫《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两个孙悟空你说我是假的,我说你是假的,唐僧不能辨真假、李天王的照妖镜不能辨真假,连观音也看不出真假,谛听听出了真假,却又不敢说。最后,两人一直打打闹闹,直接往如来处去。

图片发自App

如来正在给众徒讲经,听到喧闹声,笑着告诉大家:你们看,二心争斗来了!

最后,如来说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这个物种之前没人见过,之后也没人见过,明显是如来故意混淆视听,掩盖真相而已。真相就是两个都是真的,只不过是一正一邪两颗心争斗而已。

图片发自App

《西游记》的根本,其实是讲的人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修炼,最后成为心中的佛。取经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九九八十一难,其实就是人心遭遇的各种贪欲。

正因为每个人感知世界是不一样,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孙悟空也是不一样的,读西游的感受更是完全不一样:年少时把西游当成打怪升级的儿童书,成年后把西游当成官场斗争的厚黑书,而到了老年,则把西游当成修心的教材……

王阳明的心学,他的人生经历,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相似之处,从人生巅峰,突然陷入人生低谷,被贬到龙场当场主时,几次差点自暴自弃死掉。

不过,曹雪芹最终还是没走出自己的心牢,而王阳明则在一个石棺中突然明白:外部的世界,其实就是自己感知的世界。如果我认为是快乐的,外部世界就是快乐的;我把它当成悲伤的,外部世界就是悲伤的。

王阳明与吴承恩经历也有类似,少年天才,中年不得志,于是难免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但王阳明与吴承恩不同的是,吴承恩愤而辞掉官职,回家隐休,而王阳明则“知行合一”:你的理论再高深、计划再完美,你不去实践,屁都不是。只有在实践中你才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你才能改变这个世界。

以前认为修心,就是修炼到见怪不怪,别人打你左脸,你要把右脸给他;别人往你身上吐口水,你还可以优雅地说:我当是天上下大雨。虽然,不能这样,压抑自己另一面,也叫着隐忍。这其实不是正确的修心方式,这叫用忍受来逃避困难。

正确的修心方式,而是像孙悟空一样战斗,战斗,再战斗。只不过年轻时的孙悟空是棍棒相向,成佛后的孙悟空是用智慧化之,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真知:遇到困难,要用更高明的办法去解决。

早期的认识中,总认为猴子到处去搬救兵是世俗的做法,提着棒子干他娘的,才是英雄行为。其实,到今天才发现,一根棒子你只能打翻几个人,毛主席一条决策可以战胜全世界。所以,毛老人家一生从来不带枪,诸葛亮从来不带剑,但所有敌军都怕他们。

有时,我们经常讲,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认为,退一步就是忍忍算了,其实,退一步是叫你多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换个思路解决问题。

这,就是年少时读西游,与成年后读西游的不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记》讲的是哲学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