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永远得不到她们所创造的男人

《女性叙事的共性与个性》

沈红芳

1.

没有想到全书处处都是细致的、到位的甚至可以说是条分缕析,要语不繁的文本分析,我感到了一种阅读的快感,我把这种快感命名为细读的魅力”。

都把“细读”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功,把由细读而达到的对文学文本意义的分析阐释作为文学研究论文写作的基本的学术理路。

2.

叙事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人生经验的本质和意义传示给他人。女性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社会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审美经验和欲望经验等。

她们在种族,阶级、宗教,政治地位,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和身体素质在差异。

3.

人们在恋爱初期所感受到的巨大幸福几乎是一样的,而结局却各各不同。爱情的美感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被消解,从而造成恋爱双方的分离,正如流行歌曲中所表达的“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的感叹。

爱情绝不是相互关系中纯粹的安逸恬静,相互努力取悦于对方往往只发生在恋爱的初期。随着双方接触的逐步亲密,在交往中两个人个性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给两性关系打上不和谐的阴影。我们毕竟只是贫乏而局限的人。

自己的全部幸福都寄托在虚妄的爱情上,一旦心设的爱情的幻象被打破,这些除了爱情不知有他的男男女的生命就因失去了价值的依托而走到了尽头。以丧失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为代价来换取爱的人,最终必然失去爱。

放弃自我、想依附男性而不得的失落与无奈,对这种女性态度的否定完成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刻透视。女性在最初放弃了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把自己认同于男性的客体,她会不断丧失自己作为有生命的能动主体的自我意识,变得不能感受自己的欲望,而总是努力取悦他人,她必将一步步地走向被动、迷惘和毁灭,最终成为他人意志的造物。

其他女性的感觉能力都被身之所属的男性越俎代胞了,没有了身体感觉快乐和痛苦的能力,她们自然就不会产生生命热情。

家庭的过份重视恰恰在另一个方面给男性带来了不可忍受的局限与压抑。

女性作为社会和家庭的边缘人物,其实多数是要在一个情爱的战场上付出她们一生的东西,通过爱一个男人而实现自己的爱情理想与人生价值。

女人永远得不到她们所创造的男人。

4.

由于肉体的结合不是被爱激起,而仅仅是一种本能的需求,中间掺杂着所谓“文明的做爱”所规定的表里不一的言行举止,结果反而使他们比陌生人更加疏远,只是肉欲将他们一次又一次结合在一起。

对婚外恋问题的思考已经超越了道德评判和理想化的模式,开始从人性的深处和现实意义上探究婚外恋的取与舍的倾向性。婚姻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精神家园逐步沦落为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求面匆忙建构的现实围城,更由于根基不牢在外界的诱惑与冲击下险若风雨飘摇中失舵的小舟。

诚如作家所追求的那样,作者应该有本领俯视生活,应该学会如何在了如指掌之后变成故事的局外人。

从文化的角度言,不论是在什么样的有情可原的具体情况下,凡是涉及到男女私通,女性总是被视作该受惩罚或该负主要责任的一方。在性的伤害与人们的歧视中走向心灵的扭曲,人格的畸形不可避免的。

5.

由于人格我意识相冲突,人物的动作往往带有假装或做作的痕迹这里姑且称之为角色意识。

一个作家总是从他的内在要求出发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冲动首先总是来自社会现实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感情的波澜上。这种感情的波澜,不但激动着他,逼迫着他,使他不能不提起笔来;而且他的作品的倾向,就决定于这种感情的波澜是朝哪个方向奔涌的;他的作品的音调和力量,就决定于这种感情的波澜具有怎样的气势和多大的规模。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学原则”

表现什么/如何表现

小说的用大多数人物远离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边缘的角落里,放纵着个人的小悲欢。

如果一位作者要使那些不具有强烈美德的人物获得强烈的同情,那么,长久和深入的内心观察提供的心理生动性将会有助于他。个人的魅力在于个性,倘若他处处与别人雷同,总是模仿和依附别人,那他就没有任何吸引人的力量。


-END-

-今日份书单-

-遇到这样的头条号,关注就完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人永远得不到她们所创造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