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2016.7.1停止运营。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我更多的是感到震惊——这货居然还活着呢!!在我的感觉中,在移动互联网到来之后,这货就应该挂了!别说微信,Whatsapp之类,就算是手机QQ都可以碾压这玩意了好不好!
所以这货活了十多年,而且还是3G、4G高速发展的这些年,真的是,——哇欧!太让人惊讶了。
下面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一下飞信为什么会死。
先说个人结论,飞信会死,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也就是欠缺把用户变现的能力。
可能很多人没有用过飞信,这里有一个飞信的维基百科,大家可以看一下。
简单来说,飞信是一个移动公司出品的,用来发短信的工具,仅此而已。
从功能来看,飞信的功能非常内聚,有且只有发短信
这个功能。从产品设计来看,也是模仿了QQ界面,算是一个典型的IM界面。印象中飞信也没有任何的广告,比当时广告漫天的QQ的体验好很多。
而在其核心的发短信
功能中,飞信也实现了免费这个大杀器,当时一时风头无二,独领风骚。
大公司背景、免费、精简,有了这三项要素,理论上飞信绝对是要成为一个巨无霸的IM应用。
可是,飞信就这么死了。
死得原因很简单,因为飞信到死,都没有放弃短信费
这个收费项目。
当时要实现飞信的免费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至少有以下几个要素:
- 必须是移动的手机
- 必须要好友给你发消息,你要回复中文的“同意”
- 必须是飞信向手机发短信,而不是手机往飞信发短信
如果不满足上述任何一条,每条短信都是要进行收费,而且不计入任何的套餐,都是0.1元一条,童叟无欺。
现在是不是就看出来问题了?对,飞信虽然有上面说的那么多优点,但飞信的根本不是为了解决短信费用的问题,而是换了一个方向来收取短信费用。所以说白了,飞信还是一个以收取短信费用为根本的应用
。
我们来看一下使用场景:
一、飞信客户端 AND 手机
当你用飞信给手机发短信时,会收到提醒,告诉要加对方为好友。此时手机会先收到一条验证消息,必须回复“同意”后才能发送消息。
当你完成了添加好友后,你终于可以给好友发短信了。OK,你给好友发,其实是一种单向收费,也就是你发消息是免费的,但是好友给你回消息是1毛钱一条的。原因无法,因为好友回复的手机号不是13XXXXXXXXX这种,而是前面有前缀的(前缀不记得了,这里以10086为前缀说明),所以好友回复的短信是发给1008613XXXXXXXXX。当然,好友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在那个年代,手机号码只是匹配后几位的(印象中如此,比如Nokia曾经曝光这个问题),所以好友显示的是你的名字,而不会知道自己其实是在发一条上行短信,所以需要1毛钱一条。
算一下,按照动感地带的套餐标注,短信算是0.05元一条,两条就是0.1元。现在的场景其实是将短信费用从两个人支付到一个人支付,仅此而已。
当然,对于我这种鸡贼的人,我会仔细看短信号码前缀,并且小心翼翼删除前缀,发给13XXXXXXXXX的号码。但,此时这条短信是不会发送给飞信客户端的,而是好友的手机!嗯,然后呢?然后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就会混乱了。
二、飞信客户端 AND 飞信客户端
客户端之间发送是肯定不要钱的,这个无庸置疑。但添加好友的过程依然不能少,只是从短信验证变成了客户端验证而已。只要添加完好友,你就可以愉快的和小伙伴发消息了。而且完全免费哦。
看起来是不是很美好?但是,等等,有哪里不对。
既然都是客户端了,我为啥要用飞信啊!QQ不行么!而且还基本上都添加完好友了,连添加好友的步骤都不用了。
所以在这个场景中,飞信客户端并没有带来比QQ更好的体验,所以意义直接打折。
三、飞信客户端 AND 一堆手机号
这里就是飞信客户端最大功效的时候到了。当你需要往一堆手机号发送消息却不需要回复时,飞信的能量就出来了(当然,还是少不了恶心的添加好友过程),想一下过去班长给同学们发考试通知时,一个班几十个人,你要一个个去选择发送,那种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啊。好在有飞信,只需要添加一次后,下次就可以拿来就用。
这里飞信比QQ好的地方就在于,手机短信是一个通用的功能,不在乎你是智能机还是功能机,都能收到。而其他IM工具还是需要客户端(虽然后期山寨机也内化了QQ这种大杀器),在使用方便度上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这点和支付宝早起收班费(团费或者其他)的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自然也能获取大量的用户。
上述三点基本是飞信的最大的使用场景,其中第三点是飞信的杀手锏,也是在QQ满天飞(能想像一个2.4寸的智能机屏幕上跑QQ的场景不?)时,飞信还能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
飞信的衰落,可以从上面总结的三个点来反思:
- 移动一家独大的时代过去了,联通、电信手机保有量持续上升时,飞信拒绝了大把用户;
- 无聊的好友添加方式。手机与手机之间是好友,这有啥意义不?保持这种用户关系对用户留存并无任何帮助,反而增加了用户使用的门槛;
- 一条短信70个字你要我1毛或者5分,我QQ消息发一堆也才1毛钱流量,我干啥要用你短信!
逐条聊一下。
对于其他运营商手机号,飞信后期是可以注册的,但是并不能实现发短信的功能,所以此时飞信又回到了一个纯粹的IM
,然后呢?然后飞信又直接与QQ这种IM正面杠上了。这种民用级的IM正面杠上QQ,我就没有见过能有好下场的。虽然不至于被杠死,但是很难获得发展。这是IM聊天工具市场格局所限制的。
用手机号来代替每个人,这个背后的逻辑是有问题的。在那个时代,手机号的更换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各种打爆了电话就扔到的行为到处都是。所以用手机号与每个人对应起来是不现实的。但飞信却选择了这种变化非常快的用户标识方法来定位用户,这也使得了飞信用户中很多用户是不对的,或者某个人有多个帐号,这在使用中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烦恼,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进而无形中产生了用户流失。
最后一点就不说了,移动的立场和眼光决定了它只能做到这个Level。飞信流行的时候,电话费用和短信费用是非常高的,移动是不愿意也不可能愿意放弃短信这一块。而当时流量费是收不到太多钱的(还记得当时所谓的每个月60M流量时期么?),如果直接cut掉短信费用,移动是打死都不愿意的。所以对移动而言,必需想办法从飞信中收费变现,这不是考虑普通用户的感受。
总结一下其中的1、3两点,能看出来移动的问题还是变现能力不足
。在那个缺乏想象力的时代,纵然坐拥大量用户(8000万用户)却不知道如何除了短信费用之外如何收费,所以相关的功能设计和出发点,都围绕着短信费这个核心在走,而不是考虑如何优化用户体验或者改进产品,最终导致了微信后来者居上,直接收割了这个市场。
当时作为互联网菜鸟的我,还说过:如果飞信可以放开,让移动联通电信互通,那么应该是能打败QQ的,毕竟场景使用中,短信比QQ更加方便和常见。但可惜无缘见到这一天。甚为可惜。
当然,这些分析站在现在的眼光来看可以看出来飞信的各种战略错误,但在07年飞信刚刚出来的时候,恐怕并没有人能想像移动互联网可以发展这么快。同时我们也要认知到飞信出现的时期,当时还是2G高峰期,3G才刚刚起步,而移动又比较悲催的使用了TD这种太监一样的3G,导致移动接下来这些年的移动终端的欠缺,也让飞信缺少了一个发挥的平台。而运营商的特殊定位,也使得移动无法轻易抛弃短信这块肥肉(如果移动真的有这个意识的话)。所有的这一切,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今天飞信的关闭以及运营商彻底被管道化这个事实。
但不管怎么样,飞信的出现,是运营商一次尝试,虽然尝试的结果并不成功,但好歹开了一个头,也为后续米聊、微信这些可以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也算是死得其所。当然,你如果非要说微信是抄袭国外Whatsapp这种,就当我没说这段。
最后总结一下:
- 飞信的出现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虽然结果不好,但好歹有一个不错的开头以及高峰期8000万的顶峰用户;
- 飞信失败的核心,并不是产品功能,而是运营商固有思维无法转变,无法自我革命,最终被其他App革命;而背后真实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变现能力欠缺;
- 不要和QQ正面对杠民用级聊天工具!纵然可以在功能等方面打败QQ,但是对于
迁移成本
这块,你是赢不了的。 - 飞信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