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愿写却缺乏公文写作能力的人值得一看

大一刚入学,团委学生会的学姐来宿舍宣传,当时听到宣传部负责写学院的各类材料,就有点望而却步,感觉自己并不是这块料,于是去了其他部门。


后来,当上学生会副主席,由于专门写材料的另一位主席手上的待写的材料实在是太多了,辅导员找到我,让我来负责一份。初稿完成后,我自己又细细打磨了多次才发送到辅导员的邮箱里,没想到辅导员委婉地说,我是理科生所以文字功底确实欠缺。后续多次修改始终无法令辅导员满意,自那之后,材料方面的任务就不会再交给我了,而我本人也因此越发厌恶公文写作。


在学生会的三年,除了组织活动,就是在做课题,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和公文写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大四时期,借用学生会工作室和搭档撰写课题最新进度的调研报告,看到身边宣传部的学弟学妹也带着笔记本电脑在写材料,我突然有点后悔,大一的自己,怎么就那么吃不起苦,怎么就直接否定了自己,让自己失去了宝贵的公文写作锻炼机会呢?作为大一的新生,学长学姐会进行培训,会给一个任务让所有人都写一份再给出修改意见,每一次的材料写作无论最终是否被采纳,都能拥有锻炼的机会,因为是新人,新人的不足是可以被包容的,但是到了大三材料再写不好,那就不会再有人会去指导你了。


踏入社会,进入工作单位,作为部门中最年轻的员工,与文字相关的大部分活动都让我去参加了,若说阅读活动和演讲比赛我还能有些经验,后期的部门项目工作汇报则让我有些抓耳挠腮,还好前辈愿意给我往年的汇报文本进行参考,不然我真是一筹莫展。


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是毕业于清华大学,任职于某省直机关政策研究室,在机关办公室工作多年的李永新所著。李永新,笔名是“愚拙”“愚拙小儿”,公众号“公文选萃”创办人,在我搜索的时候,并未搜到“公文选萃”,在“愚拙写作”这个公众号里看到了本书的相关推送,以及公众号改名的通知,但是看不到之前是什么名字。或许是作者将“公文选萃”公众号改名成“愚拙写作”了,若有不对之处,希望知情的读者可以指出改正。


本书分为基础篇(探本质、问自己、清思路、敢于熬)解决愿写、能写、善写的动力源问题;实战篇(磨刀子、定盘子、搭架子、敲键子、收果子)研究平时出力、战时出彩之法,其中穿插了大量作者自身起草有关文稿的实战复盘,是全书的精华;素材篇(机关公文常用的三字四字词语、机关公文常用的五字六字七字短语、机关公文常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可作为新手笔杆子们启迪思想、谋篇布局、搭建框架、遣词造句的工具书,以备随时查阅。综上所述,《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公文写作实战》可谓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职场技能书。


李永新指出体制内单位存在缺写手的现象,现实中,愿写能写的人极少,有的能写不愿写,有的愿写不能写,有的既不愿写又不能写。从个人微观层面看,主要是缺乏骨子里愿意深度研究工作的决心,缺乏行动上愿意花精力广泛调度调研、深度掌握上情下情内情外情的执着,缺乏执笔时愿意熬心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提炼、比较、集大成呈现的钻劲;从单位宏观层面看,主要是缺乏支持深度思考的激励手段,缺乏深度思考的氛围和价值追求。存在着严重的“年轻人”依赖症、“骨干”依赖症、“办公室”依赖症等等。


每个笔杆子或多或少都有过畏写、鄙写、厌写的经历。我从大一的畏写到大三的厌写,再到现在意识到公文写作是体制内不可或缺的职场技能,愿写而能力欠缺的自知之明。


文稿起草的价值在于研究解决问题,其本质就是将深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文字形式予以呈现。具体到某一文稿任务,就是在深度研究工作、研究人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场合、背景,用恰当的体例、方式通过文字形式予以呈现。


材料贵在“短实新”,切忌“长空假”。“短”,主要侧重篇幅;“实”,主要是强调求真务实;“新”,主要是强调辅正鼎新。想要做到高标准的“短实新”,一要力求写得实,将工作研究到极致;二要力求写得快,先完成再完美,兼顾好质量和效率;三要力求写得好,做个能谋善干的战略型写手。


实战篇的内容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作者说的,要多精读,那本书的这些文稿复盘也值得反复精读,并且要建立在作者提供的写文思路和方法去精读,再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操练。只读不练,仍是难以快速进步的。


央视著名主持人康辉曾说过:“任何的职业其实都有苦与乐,就看你怎么看这些苦和乐。而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又怎么样把自己经历的那些苦,转化成我的收获,我的满足,我的快乐。”


希望自己对待公文写作不再是作为一种任务而不得不学,而是能够在公文写作的准备过程和灯下走笔中获得自己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愿写却缺乏公文写作能力的人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