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走在滇南的山间 寻觅失落的田园

一直以来,似乎都在寻找古文里说的世外桃源之地,向往着那片云雾缭绕的村落、想象着那段诗情画意的山田!然,它的出现,也总是可遇而不可求......

冬季的寒冷使人畏缩,长假蛰伏在家虽然休闲,却也是百无聊赖的。提前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放松了心情,又不禁忆起远方的风景,忆起曾经的青山秀水、田园村庄,瞬时之间便蠢蠢欲动,于是顺理成章地,开始谋划又一次的远行。

对于那些美妙梦幻之境或原始静谧之地,我并不太在意时间和精力,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探访与追寻,因为它往往能带给人超然的体验和纯美的享受。头脑中仔细搜索着,曾经记忆深刻的地方......

啊,去红河,云南之边!那里云海翻腾,那里梯田遍地;那里山花烂漫,那里水波荡漾;那里民风淳厚,那里春色无边!嗯,是她了!就是她了!嘿嘿!想着想着,我偷偷地笑了,禁不住又得意了起来---独自漫步在云雾天边...... 哀牢山间,倚着哈尼的村落,醉入元阳的梯田;抚仙湖畔,踏着轻柔的细浪,追赶远去的夕阳......

大年初一的起身远行,于我而言,在以往的日子里确是不多的。好在今年的俗事寥寥,而红河州的景致又正当其时,加上滇南四季如春的温暖气候,休闲、赏景、避寒合而为一,真是三全其美之举,不可多得!

于外省的游人,去云南旅行往往会先到昆明,再四处飘散,久而久之,昆明这座名闻遐迩的“春城”不觉间已是花容失色,更多的成为一个象征和中转地了,而我,也不例外。

去往红河州的道路现今已很不错,高速加国道,平坦且宽阔。一路之上,沐着阳光,和着微风,眼前偶尔闪过片片的油菜花田,远处逐渐现出起伏的连绵山脉,尽显多姿多彩,对比家乡的阴湿寒冷,正是一幅南国春暖花开时的胜景,使人惬意又满足;而古城建水,对大多数去元阳旅行的人来说,应是途中休憩和游玩的必经之地了!

早就知道建水,以前路过而未入,后屡有遗憾,此次便要好好转转了。逛逛古城,望望朝阳楼,有时间再看看据说是仅次于曲阜孔庙的文庙,当然,还有那名气颇大的朱家花园,确是需仔细端详的......

建水位于滇南红河中游的北岸,历史悠久,好像据说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了;明清两朝此地为临安府所在地,古城至今也有一千二百年的时间了。建水曾称步头,意指中国的最南边,走到这儿再往南就是别的国家了。

自元代以来,建水就是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百里滇山,十里坝子,三里古城;三箭之地一寺,五箭之隔一庙,七里之遥一桥,八里之远一塔……”,这些寺寺塔塔有如章节歌曲般的,记述着建水悠久光辉的历程。

历史上此地还文风盛行,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誉。行前做功课,看资料里说,元代初期这里创建文庙庙学,明朝以后又相继建学政考棚、州学、书院、府学等等,成为滇南最高学府,并且学风兴盛,闻名鹊起;据说明清开科取士,有时云南一榜举人中,临安学士竟占半榜之多,故又有“临半榜”的美称。

另外,传说其“水”也源远流长,早在唐时,因“建于水边之城”而得名。一口口保留完整、烙印深深的古井、古池旁,人们依然用最古老的方法从中汲取生活用水。那双手轻轻抚过古井一道道绳子的印痕,犹如真实地触摸着一段深深的历史,这是千百年来勤劳的建水人民为生存留下的印迹,也可以说是其文化绵长深厚、风生水起的源泉之一!

沿着古街随意走过,阳光直照,温度颇高,不觉间已有热热的感觉,好像将临初夏了,居然还见有穿着短袖的小伙、短裙的小妹,“招摇”过市,“肆意”摇摆,真是令一身冬春装的我大开眼界、惊诧不已,顿感自己潮流已逝、青春不在,赶不上时代的变迁与温度的变化了!还好,一顶阳帽、一副墨镜,兼带翻转袖管、袒胸露襟,还能让我假装一丝时尚,保留一股神气,也不太落伍嘛,嗯,嗯,感觉蛮好......自个儿“神龙摆尾”、摇头晃脑之间,不觉已到朱家花园了。

朱家花园从门口看貌似不大,但其实占地有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过5千平方米,主体屋舍分为住宅和祠堂两部分,为纵三横四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四小天井”的建水典型民居建筑;庭院、厅、堂、花园布置精美,古色古香,据说共有大小天井42个,阁台雕刻不计其数。

停步端详,旧宅隐在建水古城之中,相伴着一条条曲折回转的小巷子,低沉而幽深;近旁,曾经青石悠悠的小路上,留下了些许浅浅深深的足印,呆望半晌,一时间,仿佛那久远历史的繁星梦影,于幽幽小巷深处纷沓而来......

诚然,朱家花园的规模超出了我的想象,她的布局层次和精致程度也远出乎我的预料!

原本对于看过无数古宅大院的我来说,处在边陲之地的老屋子,充其量应该是个颇具地方特色、年代较远、略有规模的一般豪绅的私宅罢了,但事实上远非如此!

建水朱家花园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着“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其为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房屋二百多间;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装饰造型变化无穷;由于南方气候温和,宅内各个房间的房门都是敞开的,门门相通,院院相连,其亭台楼阁、过道门洞,无不层层叠叠、曲径通幽,置身其中恍若一个雅致古典的精巧迷宫。

在大门口,有一对刻着龙凤图案的石鼓,据说是两个石匠花了一年的功夫才大功告成。石匠把他们这件生命的杰作交给朱氏和后人,而朱氏家族则用金钱和心血留下了这幢华丽的建筑。

走过入口的垂花大门,望见左侧沿街的呆脚楼与其后的跑马转角楼相连,那是当年的帐房和朱家的“朱恒泰”总商号;入内,右侧前为家族祠堂,后为内院,祠堂前还有水池,水上有戏台和亭阁;眼前的正前方为三大开间的花厅,左右两边则是小姐的“绣楼”;花厅前为花园,左右对峙透空花墙,将其自然分隔为东园和西园,点缀有荷池、树丛、苗圃,形成一座既典雅又富地方特色的私家园林,乍一看,倒像是进了旧时江南豪绅的大宅了。我不禁想,当年花厅外面的这个花园是朱家少爷、小姐们最喜欢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舞文弄墨、吟诗写字,也许还曾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本令人荡气回肠的《红楼梦》,在这个几乎仿照“大观园”而修建的豪宅里,他们定是一次又一次地向往着属于他们的自由和春天......

过花厅,内悬“中将第”匾,是族人朱朝瑛参与辛亥革命临安起义后获中将衔时所制,楹柱上还挂有当年云南都督蔡邕的题赠“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负须眉”。花厅两旁的小姐绣楼,那是香闺寂寂、“日高犹自凭朱栏,含颦不语恨春残”之类的香笺故事,而在帘幕低垂的后面,似乎那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事实上,据我所知,这个落入民间的“大观园”,和《红楼梦》一样,没有逃脱出一种宿命的悲剧色彩。那些可爱、高贵而又充满灵性的女子,都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她们用惊恐的文字记录下了眼中的世界:“千方百计终难安,坐困愁城泪沾襟;仲春九月天气寒,何处惊现枪炮声”、“何地茫茫起黑烟,继而红光火冲天;兵匪相争施回路,良民保命恐后先”、“牧童去来有归路,手足逃难无歧途;每日观音座下拜,骨肉早早还故乡”......, 在朱家花园内的图片展览里,那些娟秀的字迹,于无奈和悲愤间,依然散发着青春的气息与脉搏!

步入中门,迎面而来的是一透空花墙,上面开着一道月宫门,正上方有四个字“循规蹈矩”,背面则是“谨言慎行”。缓缓走过,院子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和后堂。

而古宅东面的朱氏宗祠也是一套三进院落,在墙壁上刻着五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前有池名“小鹅湖”,典出南宋朱熹讲学江西铅山鹅湖寺。池前建有水榭,是朱家的戏台;池上石栏两面还刻有多幅诗词书画和浮雕,其中一首诗正描绘了朱家当年笙歌盈门、风光无限的佳境:

园林如画傍祠堂,桂子兰孙吐异香;

得地恰当临北极,凿池翻喜在中央。

红莲映日恩光远,碧沼无波世泽长;

最好夜深人傍槛,石栏杆外水风凉。

我不禁想象着,当年朱朝瑛的母亲黄夫人,是否也像大观园中的贾母一样,带领儿孙家眷们坐在雍容高贵的华堂里,笑看着人间戏剧一幕幕地华丽上演......走了一大圈,也不知到了哪里,到处都是门,满眼是天井,以至差一点迷路,找不到出口,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方向感极强的人来说,是不多见的,难怪听说游客一进入朱家花园,就会为这座大型民居建筑的艺术高超而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朱家花园的院落层进叠出、鳞次栉比,房舍造型奇美、错落有致,确实是曲径通幽、富贵而不失风雅。似乎,朱家花园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幅字画都在透露着这个家族内心的秘密,所有富有寓意的精妙绝伦的门窗雕花,让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一个家族在传统的道德礼仪下面,那颗丰富而深厚的内心,以及那种宝贵而神圣的坚持!

确实的,这样一个让人震撼的建筑整体,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甚至是那京城里已消逝的圆明园,几乎是其微缩版的。但说让人震撼也是有原因的,一来西南边陲能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建筑本身就让人惊叹;再者其为地方的私家豪宅之精致典雅更令人嘘嘘;三是其建筑中的人文、地理和工艺水平之高确是让人难以想象!

然而,时代决定命运,族人朱朝瑛乃至整个朱氏家庭的命运,随同几次国内革命战争,几沉几浮;荣华富贵,如烟云而来,又如烟云而去,朱家的花园自然也就不再属于朱家,只空空留下了那位连名字都被抹去的朱家小姐逃难时的悲怆诗文。与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大家族一样,因为核心人物的政治败笔,朱氏家族终于在一个新旧世界交替的乱世中灰飞烟灭了,所幸的是,花园留了下来!

据我行前了解的资料,从康熙年间的10户佃户,到清末民初的滇南望族,朱氏十代人走过了整整一个大清朝。在民国初期,他们走向了家族最为辉煌的顶点,却也是终点。朱氏家族三起三落,抄家与荣耀并存,他们以几代人百余口的悲欢离合,完成了一帘红楼幽梦。而生逢乱世的他们,注定只能留下一所最为灿烂的房子,里面是他们内心的那一片于家于国的“花园”,也许,那个时代已经凝结为朱家花园里的一个核,这个核,就是历史!

渐渐步出古宅,我在想,朱氏家族作为一代商宦富豪,其豪宅给后人留下的遐想太多,甚至就是神话了;而他们似乎并没有沉溺于自我满足的妥协状态,把重心投入到当时的政治斗争当中,其胸襟与眼光绝非等闲之辈,也并不是靠一两代人就能够积淀出来的意识形态了!

驻足回望,终究,尘埃落定,但中国人崇尚的“光宗耀祖”的人生哲学在朱氏家族中的体现,不能不让人久久回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走在滇南的山间 寻觅失落的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