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还单身?你们心里没点数吗!

 朋友都脱团了我却还单着

上个星期,我和闺蜜聚会,突然提起来一个共同的小学同学,闺蜜加了她的微信,看到她朋友圈晒出来的都是婚后日常,甚至还晒出了产检报告。我们纷纷咂舌,一边惊讶又一边心惊,原来不知不觉间,我们都到了适婚年龄,到了传说中的再嫁不出去就老了”的年纪。

平日闲下来逛微博,逛知乎的时候经常被灌一些关于婚姻、关于恋爱的心灵鸡汤抑或毒鸡汤,身边也陆陆续续有朋友、同学脱团了,谈恋爱了,甚至结婚生娃了。不是不羡慕,毕竟谁不是个小公举对吧?但是从“单身”到“非单身”,加个字容易,加个人难啊,你以为我不想脱单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男的没车又没房,怎么养得起你”

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即使到了现在,父母在子女的恋爱和婚姻中仍然手握权杖,站在不容置疑的制高点。

上海的“相亲角”最近几年有点红,这里成了未婚男女家长的聚集地,犹如一个热闹的人才市场。一到周末,中老年人摆好小板凳,带好干粮和水,举着牌子,撑着雨伞,在公园小径上摆上子女的“条件”,一坐就是一天。

很多来相亲角的父母列了一堆条件,写满了一张纸,上面有关于自家孩子的情况,也有对未来儿媳女婿的要求——有房,有车,稳定的工作,年收入20万,假期福利……在父母心里,两个人的生活还是要讲究“门当户对”,在他们看来,性格又不能还房贷,所有不基于物质基础的恋爱和婚姻都是扯蛋。

但是父母的标准就是孩子心中的择偶标准吗?

本人,单身,到了我妈口中“该嫁出去”的年龄,择偶标准只要求三观相同,有共同话题,有上进心,有一点儿经济基础,没太多钱可以一起挣,房贷可以一起还。对我来说,物质基础不是不重要,但钱买不回两个趣味相投的灵魂。

奈何我妈不同意啊!

“这男的没车没房,生活在大城市,怎么养你啊?跟着他还不得吃苦啊?”“趁着年轻,你要挑个好的,我帮你看看吧”。

好吧好吧,那我就暂时妥协,反正也还没找到满意的。

等到几年过去了,我妈又变了说辞:“我说闺女啊,你都老大不小了,找谁都是过日子,也不要太高要求吧。”

Excuse me?是谁当初说没车不行,没房不行,不能裸婚?现在倒说我要求高?让我随便找个?我还是您亲闺女吗? 

催我的是您,严格要求的也是您,那您很棒棒哦。

妈,恕我直言,这些年我为什么单着,您心里还没点儿数吗?

  最后都被自己逼成了自愿单身  

“父母之言”也并非坚不可摧,毕竟谁都是父母的小宝贝,但是为什么还是单身到现在?其实最终决定了自己长期单身的还是自己啊。

自己年轻点的时候觉得要拼一下事业,不甘心年纪轻轻就变成洗手做羹汤,整日围着柴米油盐的黄脸婆,何况很多职业女性还面临着因为结婚生娃被公司嫌弃辞退的风险,也觉得自己还有大把选择,喜欢自己的看不上,自己喜欢的看不上自己。

到了自己开始着急了的时候,喜欢自己的跑去喜欢更年轻的小妹妹,自己喜欢的已经彻底跟不上了。

再成熟一点,工作稳定了,工资够自己花,家人可以自己养,生活质量也上去了,偶尔有点闲钱还能够满足更高的生活要求。最重要的是,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就容不下两个人了。

看到周围的邻居,朋友,同学结婚生娃,偶尔也在心里偷偷羡慕幻想一下,但是谁家里没点儿破事呢?孩子不好养,婆婆不好相处,老公(男朋友)不懂体贴,自己工作还累得半死。每每听到这些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继续单身的念头。

说到底,这社会对一个小女人的要求还是太高了,要工作赚钱还要能回家带孩子,做家务买菜煮饭还得伺候家里一大一小,不是谁都能成为super women,不是谁都愿意被逼成这样的super women。

一个人也能生活得那么好,为什么非得再来一个人瓜分自己的幸福感?

这样想着,于是更加不着急。这时候单身反而变成了一种选择,一种生活态度。被单身是生活悲剧,宁愿单身是生活态度。谈一场低质量的恋爱还不如一个人高质量的单身。

  你问问自己,你现在还单着,心里有数吧?  

即使自己被硬生生地逼成自愿单身,但心里还是渴望有个人在雨天提醒自己带伞,有个人能递上一杯红糖水,有个人能在深夜听我絮絮叨叨地抱怨上司……内心是渴望爱的,只是暂时不需要了。照顾自己,我一个人就可以。

无论是被逼的,是正在挣扎的,是正在尝试的,还是最后变成了自愿单身的,单身不可怕,只要不失去爱的能力和信心。

愿所有单着的人,心里有数,你还单身是因为你愿意单身,而不是被逼单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为什么还单身?你们心里没点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