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与人之道

分享文章

作者 一年级三班 Dschunke


我国最优秀的哲学著作之一《道德经》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后来天之道的这句被金庸写成了《九阴真经》的开篇一句而更加广为人知。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可以在自然的各种现象中一再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楞次定律,再比如风华现象和沉积作用等等。这各种各样现象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深刻原理,大部分可以用熵增加的观点来归纳。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或者说熵增原理的本质是系统能量在最低的时候最稳定。自然界有趋向稳定和低能量的需求,这个需求超越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超越了一次次反应和现象,甚至超越了单独和个别的科学规律。所有系统要不可抗拒的趋向能量最低的稳定形式,是一个最基本的法则,可以说是我们宇宙的底色之一。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说的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它的原理是我们每个人应对短期挑战和进步的需求,是需要追逐名利的。人本身就有折腾和奋斗的需求,要不断和自然界抗争、在社会内努力。每个人活在世上,必然面对各种阻碍和限制,而怎样打破施加在我们个体和集体上的阻碍和限制,可以说是人生的主旋律。

这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会一直熵增加,并不可阻止的朝向熵最大化、热寂的最低能量终极深渊滑落;而生物的本质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这个看似永恒的滑落过程中的一瞬间,不停吸收有限的能量来对抗熵增加,让自己更加有序,是一个耗散结构理论的例子。在巨大的熵增加时空结构中,挖出一角有限,吸收能量反其道而行之,生命过程是精彩的奇迹。

然而人之道在孜孜不倦营求上进的同时,也暗含着一定的危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直接结果,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贫富差距增大)和垄断行为,这些都会增加社会和集体的不稳定性,并最终使人类集体的效率恶化,使所有成员的幸福感大幅降低。贫富差距和垄断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社会总会发生一些扭转形势的事件以终结恶性事态。

人之道不是邪恶的,但是要做好准备在极端时被以天之道的方式纠正。人之道和天之道交替呈现,也就符合了理想中的天人合一,或者说,是自然规律对人类社会的矫正。

人生是在疼痛与空虚,奋斗与无聊,油门与怠速之间摇摆的过程。勤奋工作占大部分,休养生息占小部分。任何一种状态持续过分的久都有问题,这也是劳逸结合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之道与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