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到杯子,哪些因素影响咖啡的口感?

相信喜欢喝咖啡的朋友们,也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同一品种、同一包咖啡豆,每次喝的味道都不相同。这个时候我们心中的小人就开始打架了,发生了什么事,是我哪里做错了,还是丢掉了什么步骤......好烦呀!!!

接下来,为大家揭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杯咖啡的风味,生豆影响约占60%,烘焙影响约占30%,冲煮影响约占10%,当然这是一个大致的分析。精品咖啡里经常提到from crop to cup就是我这里要提到的从种子到杯子,从咖啡樱桃到一杯咖啡成品,咖啡豆的生命历程如此漫长,可想而知咖啡味道的影响因素无处不在。

我们常利用嗅觉与味觉来判断咖啡的香气与甜度,作为判断一杯咖啡是否好喝的主要依据,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忽略了口感对一杯咖啡的影响力。那么今天就来探讨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咖啡的口感。

咖啡豆的品种

这就是第一个影响因素,咖啡大致分为三大品种,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里亚,细分更有数百种小品种。

阿拉比卡豆占世界咖啡产量的70%左右,因香味丰富、味道均衡、咖啡因的含量相对较少。

罗布斯塔豆占世界咖啡产量的20%-30%,耐高温、耐寒、耐湿、耐旱、甚至是耐霉侵,可惜咖啡豆的香气较差、苦味强、酸度不足、咖啡因含量高,多用做混合调配或速溶咖啡用。

利比里亚豆占世界咖啡产量5%左右,耐高低温、潮湿、干燥、生殖力强,但风味不佳,易得叶锈病,在市场上难生存,一般多用于研究,无法大量种植生产,可用深度烘焙掩盖风味上的问题或者在添加剂的作用上提味,这个就是二合一/三合一的咖啡。

咖啡豆的地理气候环境因素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地理气候环境,包含土壤、降水、湿度、气温,还有特殊的环境因素。一般来说,易排水的砂质土壤对咖啡生长有利,而火山土富含丰富养分更是上好的条件,咖啡生长的适宜温度一般保持在年均15—25度,充足的光照和适时适量的降水,对于咖啡果实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咖啡豆的栽植与处理过程

除了产地之外,咖啡豆栽植的方法及咖啡豆的采摘过程也是影响咖啡味道的重要原因。咖啡豆采收后的处理过程同样重要,常见的处理法有水洗、日晒及蜜处理。

日晒咖啡豆果香丰富、余味甜、醇度高;

水洗咖啡豆带有果香或花香、酸度较高、醇度较低;

蜜处理的咖啡豆余味则更甜、水果香细腻、醇度中等。

咖啡生豆的新鲜度

一般根据咖啡豆的收获年份分为新豆和陈豆,虽然刚收获的咖啡豆容易表现出过多的涩味和酸味,但与一年以上的老豆相比,新豆则有着更清爽的酸度和更加丰富的口感。

除此之外,咖啡豆是植物的果实,带有酸度是正常,但若喝到奇怪的酸,很有可能是咖啡没有烘熟导致的结果,大家不妨可以剖开咖啡豆看看里头是否均匀。

咖啡豆的烘焙过程

  烘焙过程对咖啡味道的影响至关重要。烘焙技术我们这里就不讲了,即使同一支豆子,烘焙程度的不同,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味。另外新鲜度是咖啡豆的生命,真正的精品咖啡一定要新鲜,一般豆子烘焙后三至七天进入其风味最佳时期,由于咖啡的芳香是一直处于挥发状态,所以要妥善保存 。

咖啡豆的研磨过程

  冲煮咖啡的秘诀在于适度冲出咖啡豆中的成分。咖啡豆磨得越细,咖啡粉表面积越大,萃取出的成分就越多,苦味也会变重;反之,苦味越少,酸味取而代之会变得较明显。除了咖啡粉的粗细,整体研磨均匀也很重要,研磨时若产生微粉,咖啡容易有涩味,所以购买磨豆机的时候挑选出微粉概率小的机器。如已有磨豆机,出现细粉,有很大的可能是你的磨盘该换了。

水质对咖啡味道的影响

(1)水的酸碱度(PH值):PH值处于5-6之间是弱酸性饮品,如果使用PH值在6以上的水来沖煮咖啡,会减少咖啡的酸性,PH值越高,减少酸味的效果就越明显。

(2)水中的可溶解物质,ppm值越高,代表水中的可溶解物质越多,因此咖啡萃取率会越低;反之,咖啡的萃取率会越高。

ppm浓度(parts per million)是用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也称百万分比浓度。

(3)水的软硬度(钙镁离子含量)对咖啡的影响极大,饮用软水,口感较柔和,冲煮出来的咖啡口感圆润柔软,会提升一定的咖啡口感,但是甜度却往往没有硬水冲煮出来的高。

(4)水的温度,冲煮咖啡的水温一般控制88℃-92℃,太低的水温冲煮出咖啡味道不明显,温度太高容易苦。

  沖泡过程,虽然只占微小的10%,但这个因素却处于瓶颈的位置,所以冲煮得当的话可以将前面90%发挥得更完美,反之,完全可以毁掉前面一长串的努力。

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基本上在种子变成咖啡的那段时间,我们是无法控制的,但后续的烘焙到沖泡这段时间却是可以利用的,这样才能享受到一杯好喝的咖啡。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种子到杯子,哪些因素影响咖啡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