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漫话

大概人类与其他动物从形体上来讲区别就是身上不长毛,故需御寒防晒,于是在人类诞生之日起,便用皮草裹身,以后方用棉麻之类做成上下护身取暖的织品,给这东西起个名字,叫做“衣服”。

衣服,不仅有御寒功能,天热时穿薄衣是为了遮丑遮羞。

试想一下,人人赤身露体,一丝不挂,不说御寒,看着也不美,尤其是中老年人,啤酒肚、斑疣痣、皮肤病、胎记、大象腿、水桶腰、赘肉、排泄器官暴露无遗,将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过去刑罚中就有于大庭广众之中扒掉某人的衣服,以示羞辱的案例,女士尤甚。

然而,在农耕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难以控制揣摸的天灾,还有外强侵略,更朝换代——掠夺和毁灭,使得民生凋敝,过着“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就近代来说,民国战乱百姓生灵涂炭,百姓穿百絮衣,布丁装司空见惯。

就在新中国诞生以后,人们照旧穿布丁衣服,不穿布丁也是大伙羡慕的对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孩子们由于成长接袖口、裤腿的现象极其普遍。在偏僻山村还有几人合用一条裤子过冬的悲情故事。

改革开放后,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服式也由自织自做的大腰裤变成了用钱买来的制服,服色也由黑、白、灰变成了多彩的艳装。穿布丁衣服已经成为历史,品牌服装也在青年人的引领中向中老年发展。薄、暖、柔、轻、透气、合身在当今电脑制作时代已不在话下。服装流行款式也在年年翻新:七十年代的黄军装、中山装、劳动服,八十年代的西式裤、喇叭裤,九十年代的牛仔裤、西服、连衣裙,二千年的加克服、筒子裤、牛筋裤,一零年的宽裤腿、灯笼裤、复旧旗袍、汉服唐装…人们的妆扮越来越向时装秀靠拢,向舞台化靠拢。







服装材料也在变化:棉织品,劳动布,工业纤维,丝织品,防雨材料,透气材料也是五花八门,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轻巧。

然而,不知是服装大师们江郎才尽,还是决定要“返朴归真”,近一两年出现了烂洞裤:崭新的衣服,非要用机器或手工磨出几个破洞,穿上它方能体现出应合潮流,青年人谁穿衣没一两个洞好像变成了另类,此风方兴未艾,大有潮流排头兵的气势。

对于我们这些曾穿过打布丁、露烂洞的老年人来说,只能是扼腕兴嗟,想不通,看不惯。网络就有拾荒老人给穿有洞衣服的年青人钱币让其买新衣的视频…难道两代人的鸿沟就这么大吗?美本来是公认的,难道审美观都出现分歧了吗?标新立异也需一哄而上乎?想不通呀想不通。



想不通,就想再次表明:衣服是御寒的,是遮羞的,是用来美化人体的。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服装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