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豆蔻年华(中)

目录

第一章:原来这里是熔炉

第二章:铁铸的生活

第三章:塔不能建在沙丘上

第四章:高炉依然在燃烧

第五章:是生不逢时吗


第二章:铁铸的生活(续)

(5)

队长和社员们对于时间观念是不强的,他们只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相沿成习的道理。每天早晨天还没有亮,东方的天边刚出现鱼肚白,队长就敲响了刺耳的钟声。这时,只要听得见钟声的人都会意识到该出工了。每天傍晚天不黑队长是绝对不轻易下令收工的。每当到了实在看不清地里究竟是庄稼还是荒草时,才终于听见队长无可奈何地说,今天收工吧。不久,王大力就发现,队长的作息时间不是靠分分秒秒来计算,而是靠天色和河对岸那几家工厂的喇叭来决定。

每当王大力被母亲叫醒出工后,一直要干到那些工厂的喇叭声不响了,也就是工人已经上班了,然后才能听见队长说,吃早饭了!这时,王大力才敢动身回家。幸喜他和母亲回家还能吃上现存饭,因为年近六旬的祖母在家早已把饭做好了。可有些社员家里是没有人做饭的,他们回家不光要做饭,还得煮猪食、喂猪……这样一来,往往是饭还没有吃到嘴边,就又要出工了。

早饭时间不长,大概不到一个半小时,然后又得到地里干活。一到地里就要干到对岸的高音喇叭重新响起,也就是对岸的工人该下班吃中午饭了,队长才叫大家歇一会儿。这个时候被大伙儿称为“歇气”。歇气的时间一般不长,大概就半小时左右。

歇气后,队长又开始叫大家接着干。那正是烈日当顶,暑气正盛的时候,队长却很风趣地说,太阳大,好晒草!这样一晒,那些从庄稼地里被薅下的草就别想再活过来。

在烈日下干活每个人都显得死气沉沉的,这时王大力就盼望对岸的喇叭再次响起。因为这次喇叭一响,正是工人睡午觉后上班的时候,也是王大力他们该吃晌午饭了。

吃过午饭出工,太阳也明显地偏西。下午的太阳斜照在每个人的脸上,使人睁不开眼睛,但其热度已明显地减弱。在这种情况下,队长就要大喊大叫地要大家动作快点,又风趣地说,太阳阴,好赶工!这时,王大力只得拖着沉重的步子完全被动地在队长的吆喝下干活。斜射的太阳光直照他的额头,使他老是睁不开眼。汗水顺着鼻梁往下淌,头脑里像是塞着一块铅,使他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

太阳落山后不久,对岸工人下班的喇叭声又响了,队长才说,歇一歇吧。王大力知道,这是当天的最后一次“歇气”。休息一会儿之后,就要干到天黑才能得到解脱。每当在这时,王大力就不自觉地要往对岸的公路和河滩上望。他看见那些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穿着漂亮的衣服,有的在公路上悠闲自得地散着步,有的在河滩上欢天喜地地嬉戏。他的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

他真羡慕那些工人子弟,特别是他们能有充足的业余时间。但他又为这些人把充足的业余时间不加利用而感到十分惋惜!他想,如果我有这么多时间用来学习该有多好啊!如果那样,我是决不会用来散步和嬉戏的,我一定会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如果我每天有那么多业余时间用来学习,怎么会有考不上大学或中专的道理呢?每当在这时,王大力的心思往往会走神。他希望自己能有那么一天能赶上河对岸那些人的生活,希望能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可用于学习,然后考上大学或中专,离开脚下的土地,走出眼前的农村……

每天天不黑,队长是绝对不下令收工的。在王大力的印象中,是河对岸已经进入了沉寂的夜色,工厂的上空不在有高音喇叭的声音,工人们已经在他们的球场上看电影了,地里也确实很难辨清哪些是草哪些是庄稼时,队长才说,今天就干到这里吧。

(6)

农村中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使王大力逐渐开始厌烦,而崇尚和向往河对岸工人生活的愿望却在与日俱增。每当他累得筋疲力尽而又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的时候,他就默默地想,他在今生今世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被动的命运。他认为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命运,只有从书本上想办法,——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或是中专!

然而王大力的学习情况却不令人乐观,其进展缓慢得像一只蜗牛在广袤的大地上慢慢地爬行。虽然他已经毕业回家了近三个月,可除了把初中第一册的数学草草学完,就再也没有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了。因为他知道,按照这种学习进度,在明年高考预选前他是学不完应考的全部内容的。由于自己的底子太差,该补的内容不光是数学,还有物理和化学,而现在的学习时间又是那么微乎其微,他怎么能学完呢?每天他累得筋疲力尽,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还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看书学习,真使他有些吃不消。每当这时,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学校的教室里去专门学习啊!

(7)

忽然有一天,王大力的父亲从县城回来,要王大力去读补习班。王大力的父亲在公社下属的一家木材加工厂做工,每十天回家一趟。这次回家,主要就是为王大力的事,他说是县城里唯一的那所师范校要办一个高中补习班,专门为刚毕业又想在明年参加高考的往届高中生复习功课。他已托人给王大力报了名,要王大力作好进补习班学习的准备。

当王大力听到这一消息时,心里立刻扑腾起来,有一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从理智上证实这一消息的可靠性后,他马上觉得这三个月来的日子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好像他本来就该在县城里生活、读书似的,而现在只是到乡下来锻炼锻炼罢了。只要规定的期限一到,他就该早点回城了。

第三章:塔不能建在沙丘上

(1)

补习班的空气很活跃,而王大力却感到气闷。

因为补习班并不是在规范性的校园里上课,而是在县城唯一的那家电影院的试放室里。这是一间能容纳两百多人的大厅。黑板搁在白色的银幕之下,显得面积太小。黑板离座位的距离也不合适。在后排座位上看黑板上的字,根本就看不清。进补习班学习的人也很多,大概有一百五十人左右,而且经常是闹哄哄的。王大力坐在后面,根本就别想听清楚前面黑板旁边的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

补习班的这种现状,王大力以前是不曾预料到的,总以为是读高中时那样四、五十个人一个班,在一间规范的教室里上课。但是当他一到补习班的现场,就有些大失所望。

王大力已经在补习班里呆了一个星期,可到补习班学习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把后面几排空座位都快坐满了。这些人成分比较复杂,有今年和王大力他们一起刚毕业不久的,也有前几年毕业的往届生;有本县的,也有从外县远道而来的。补习班这种教学形式在当时并不多,应该说在当地还是第一次,所以有那么多人来参加。管理补习班的师范校方面好像也是来者不拒,只要后面的座位空着,他们就继续在收容那些和王大力一样想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课堂上闹哄哄、乱糟糟的,让王大力有些头晕。即使有老师在讲台上上课,也有人在下面自由自在地走动。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真正能学到多少,王大力心里非常清楚。他想,如果能回到高中时代的那种气氛和空间中去该有多好啊!那他一定得好好学习,不懂就去问那些曾教过他的老师。可是,现在能办到吗?

每天老师在黑板上讲课的内容,大概只有前面几排的人才听得明白。黑板上的字迹也只有前面几排的人才看得清楚,因为黑板离后面的座位太远,一旦到阴天,实在有些看不清。可那些座位与王大力几乎无缘,因为王大力每天来到这个试放室时,前几排的座位已经被人挤得满满的了,他只得靠后坐。后面的空位子虽然多,但远离老师和黑板,要想听清老师讲课的内容和看清黑板上的字迹,还得费很大的劲。

更令人厌烦的是,在课堂上经常是闹哄哄的场面,这样王大力就更搞不清远在前台的老师具体在讲些什么。当然由于离黑板太远,也弄不清老师在黑板上究竟写了些什么。基于这样的现状,王大力心里非常着急,几次想挤到前面去,就是事与愿违,因为那些学生为了争夺前面的座位,在老师还没有来之前就老早地坐到那些最佳的位子上了。

王大力觉得这样长期下去总不是个办法,于是就决定要到前面去找座位。

(2)

有一天下午,他终于发现了在前排的最右边靠墙有一个空位。他刚想去坐,旁边的那位女生马上就对他说,这儿有人。王大力只得笑着恳求道,我暂时坐一下吧,等那人来了我就让!那位女生只好把书包从空位上拿开,王大力才坐在这个位子上认真地听了一堂物理课。

这堂物理课讲的是《力的分析》,王大力终于听懂了。由此,他更加体会到了坐在前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堂物理课给王大力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他是到补习班来第一次听懂了物理课。但好景不长,在第二堂课还没有开始时,那位女生的同伴就来了,王大力只得让座,重新回到后面那些空座位上去。

自从听懂了那堂物理课后,王大力才更加证实了往前面坐的益处来。因此,他决定每天提前来上课,好在前面抢先占一个位子。因为读补习班的人太多,要随便轻易地挤到前面去占座位的可能性是根本没有的。从此,王大力老早就来到补习班里,可每次来都令王大力失望,因为前面的座位也是老早就被人坐上了,根本别想插进去。但王大力不甘心,他想更早地来到试放室门口等着,在开门之时就首先到前面去抢坐一个位子。

可是,当王大力早早地来到试放室门口的楼梯口时,他就再也不能往前走了,因为前面已经被人挤得水泄不通。任随王大力怎么努力,始终就是到不了试放室的门边。拿钥匙的人有时晚来一步,同样是到不了门边的,只得把钥匙通过其他人递进去。只要门一开,就是一阵拼命的拥挤,这种拥挤不亚于买电影票或者看电影的时候。王大力准备了几次都没有抢在别人前面,于是王大力对坐前几排认真听课的打算只得放弃,同时也对在补习班学习失去了信心。

一旦失去信心,王大力就有些心灰意冷,总觉得来补习班学习是受了别人的骗,心里既懊恼后悔而又无可奈何。

(3)

后来,王大力就只好坐到最后面的几排座位里,抱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想法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首先得排除课堂上那种闹哄哄的干扰,做到尽量能听一点算一点。因为王大力现在只能这样做,才不辜负他父亲花钱为他争取了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否则,一旦被父亲发现就会被视为他不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其后果是严重的。轻则会说他死不改悔,没有良心;重则会让他立刻回家,再次下地劳动。

在排除那些补习生的喧闹后,王大力还是能静下心来听一听老师的讲课。可是,他逐渐发现那些老师讲课的内容大多是走马观花似的大略说说,并没有详细地循序渐进地讲解本学科系统的知识。特别是数学,那位戴眼镜的男老师每天来就给大家讲例题。这些例题大多是在往届的高考题中摘录下来的,并按照高考题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重点讲解。王大力听起来像听天书,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根本就搞不懂那些结果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因此,他认为只有学完初中的数理化知识,才能听懂目前那位老师所讲的高中数学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大力是越来越听不懂那些数理化老师的讲课了。即使是排除了喧闹的干扰,还是没有达到预料的结果。由于听不懂老师的讲课,王大力对补习班的学习渐渐地不抱什么希望了。他有时想,与其在这种乱哄哄的试放室里白磨时间,还不如回家自学一些还没有搞懂的基础知识。他虽然知道回家自学肯定比在这儿强,但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逃学。经过一番审慎地思考,他还是觉得每天呆在补习班里妥当些,这样虽然有“挂羊头买狗肉”的嫌疑,但也避免了被父亲拿着“逃学旷课”的把柄。因此,他只能把到补习班学习的时间当着是在生产队劳动。他想,补习班的现状虽然对他不利,但也总算成天还摸着书,没有像在生产队劳动那会儿被动。就这一点也比在生产队劳动强。在业余的休息时间里,他还是要像在生产队劳动那样,按照原定的计划学习初中的数理化知识。

由于上课时无事可做而闲得无聊,王大力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补习生的座位上。他发现有很多补习生的表情和神态与他很类似,都用眼睛在互相盯视。不久,他曾经在高中时的那些同学和校友们,像魔术师的道具似的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并且坐到他的身旁就不走了。他不知这些人是从哪个角落钻出来的,开始还令他有些兴奋,接着就有些让他担心。最初,王大力还谨慎地和他们保持一定距离,怕和他们搅在一起会耽误学习。可是后来,王大力就有意无意地和他们在课堂上交谈起来,有时也免不了要和他们说笑。时间一长,几个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铁哥们儿,王大力就这样不自觉地被卷入了这群铁哥们起哄厌学的浪潮中。

凭直觉,王大力是应该感觉到的:这种铁哥们儿在当时只能妨碍学习却不能使大家有丝毫益处。但王大力后来还是身不由己地和这些铁哥们儿混在一起,不是他不知道利害关系,而是因为他在上课时本来就很少听清前面老师讲课的内容,就算是偶尔听清了那么几课也是听不懂的。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坐着反正没事,和他们混在一起消磨时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本质和良心而论,王大力是不愿意和那些铁哥们混在一起的。他还是想专心致志地听讲,可是他连老师在讲课中运用的某些术语都还搞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又哪里听得懂解题的方法和途径呢?每当这时,王大力就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事已至此,他心里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尽快地把初中的数理化知识学完,然后学到高中的内容才有可能听懂这里老师的讲课。因此,他觉得反正上课时闲着也是闲着,跟他们说说话也没什么关系。这样,王大力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很自然地被重新卷进了高中时代那种既厌学又贪玩好耍的状态中去了。

(4)

在三个月的补习生涯中,王大力可以说就是在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中度过的。补习班的学习对王大力来说和他读高中时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经常“坐飞机”。特别是每当那些数理化老师走上讲台,他心里就腾起了一种望尘莫及的神秘感觉,总觉得他们之间虽近在咫尺,其实是相隔得很远很远。想起那些老师现在的数理化知识水平,王大力就觉得他不知还要奋斗多少年才能赶上。而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能行吗?想到这里,王大力在无形之中有一种将要失败的悲凉感。

无数次的实践证明,他王大力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太差。要想听懂老师的讲课,或者说要想考上大学或是中专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只有从头学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这从头学起又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而在这条路上又不知要遇到多么大的艰难险阻!一想到漫长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王大力就有些忧心忡忡而力不从心。但不管怎样,王大力认为,只有在这条漫长的路上一步一步地走,才能在今生今世有所希望。否则,将虚度光阴,一事无成!

王大力想,既然要一步一步地走,那么在明年的高考预选前是不可能学完应考的全部内容的,这就预示着明年的高考预选依然是一个败局。即便是这样,也比坐在这补习班里永远学不到东西强。因为那种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所谓的奇迹,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只能自欺欺人,其后果肯定是一败涂地!

师范校举办补习班的时间就像它自身找不到合适场地一样,坚持了三个多月后就无力再拖延下去。这样,王大力就只能和其他补习生一样回家自行复习以准备明年的高考。也许这对其他补习生来说是一种惋惜,可对王大力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他早就想回家自行学习,可就是碍于这补习班在中间作梗。他想,这下好了,可以更多地争取自学基础知识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也许比坐在补习班里为听不懂而苦恼以致白浪费时间划算得多!

(5)

王大力参加了第二年的高考预选,其结果正如他自己早就预料到的,还是没有过关。预选考试不能过关,这是王大力在考试前早就估计到的,因而心里并不感到意外而伤心和气馁,只是觉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这种危机感和紧迫感主要来自他所考的那点儿分数。

因为他通过一个年头的努力,考分居然还没有去年的高,这就说明他并没有进步,说明他一年来经过的辛苦操劳都算白费了。由此,他感到了一种危机,一种对未来命运和前途的担忧。

然而,他毕竟很年轻,还不满十七岁,不可能就这样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轻易低头。他默默地想,我不能因为分数考得没有去年高就从此放弃考大学或中专的理想和愿望,我不能软弱地向命运低头服输!我不仅不能服输,而且还要更高地要求自己。这样,就有一种使命感紧迫地促使他还得继续努力!

考场上下来,王大力就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妙。因为他做的考题在脑海中是那么模糊而没有把握,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盲目地乱做一通,甚至有的连乱做都不会,因而拿着笔却写不出字来。——他连题都读不懂,又怎么能动笔呢?

这是一个不祥的感觉,它预示着预选考试必然失利。

但当时还没有拿到确切的考分,王大力心里的震动还没有现在这样大。现在看着这点可笑的分数,他的心里的确不好受。

可是,王大力仔细地想,在高中毕业后的这一年里,他并没有瞎混,而是做到了自身最大的努力。因此,他问心无愧。

努力了才考这点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王大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基础太差。——由于基础差才导致考卷上有许多题做不正确,由于基础差才导致考卷上有许多题不会做,由于基础差才导致考卷上有些题简直就读不懂……总之,由于基础差才导致这次考试没有过关,并且连所考的分数都没有去年的高。如果不重视抓基础,那将预示着永远也别想在高考的预选考试或正式考试中过关!

尽管王大力思考了那么多,最后还得回到原来的起点上,还是觉得要想考上大学或中专,只能从初中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学起。

然而,王大力在思考时只从自身方面去找原因,却忽略了自身以外的一些问题。他过重地把造成考试失利的原因单方面地归咎于自身。诚然,王大力认为自己的学习基础很差,这只能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但他忽略了他所处的外界条件对他学习是多么的不利,他忽略了他学习的方法是多么欠思考和缜密。

此外,他还忽略了一个当时大多数人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我们的国家正面临世界的挑战,因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客观上必然要求我国的教育目标应有所转变。由此,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求也不在是简单肤浅,而应该是循序渐进、精益求精。这样,每年高考试题的难度也就不可能还是原来的那条水平线,而应该是逐年都会把难度增高。这种现实,王大力还被蒙在鼓里,他只能一味地从自身去找原因。

(6)

一年来,王大力自学初中数理化的基础知识,已经懂得了求学的艰辛和不易。虽然这次预选考试又没有过关,但毕竟懂得了人生之路的开辟是多么艰难,也算是有所收获吧。

现在正值五月下旬,离王大力去年毕业回家的那个时间也差不了几天,他只得又回到生他养他同时又被他厌烦了的土地上来继续劳动。

通过一年来生活环境的几次变迁,王大力再一次体会到了他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原以为离开家乡去读补习班就一直不回到这片土地上来干活了,可是他转了一大圈后,还是无可奈何地回到家乡的这片土地上。他在地里一边干活一边想,看来只有靠自己在农村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去自学了,如果老天爷能帮忙的话,也许在明年还是有希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豆蔻年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