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松湾古道行

在徒步宁波古道的三年中,大松湾古道时隐时现一直在眼前晃动,在耳畔回响,然而却一直不得门径而入。网上材料对它地理信息的描述总是有些含糊,令人无法确切把捉,而户外徒步者对它的观感也不是太高,其声誉在宁波周边的古道中大概处于二三流的行列。可能太普通了,因而它被人们遗弃在深山的某个角落里了。因此以前往访古道时一直未将它列入日程,对她的探究热情也不高。然而这次无意间闯入她的怀抱,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我以为大松湾古道是一条比较理想的徒步线路,偏僻幽静,水山相连,古道形态完整,山间植被丰茂,古道下的水库开阔漂亮。总之一趟下来,主观感觉超过预期,于我来说,也算是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3月20日,先是过鄞江踏访晴江岸古道。在往访宁波周边古道的尾声阶段踏上它的旅途,可想而知我对它并没抱多大期待——事实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除了入口不远处的河岸上一丛错落高耸的古树群落(貌似枫杨)和一小段清新的河景差强人意外,一路无足可观,内心不免意兴索然。但看看天时,犹有余暇,于是又萌生了到中坡山森林公园转转的念头。人对自然的亲近是无需给出理由的吧,正如勃兰兑斯所说,“人是大自然的子宫孕育出来的”。

    继续朝山里进发,在鄞江、龙观、章水三镇交界的三岔路口左转,过龙观乡西行,且问且行就驱驰到了大山脚下的龙峰村。正在穿越村里一个十字路口时,迎面看到路旁电杆上悬挂着一个指示牌,上面书有“大松湾古道”字样,这条一直不知藏身何处的古道就这样与我遭遇了——意外也是户外活动的魅力。瞄了一眼,可稍一犹豫车已驰过路口。心里又纠结了一下,随后寻幽访古的念头还是占了上风——风景到处都有,但古道不常在。于是毅然踩下刹车,调转车头,拐入了前往大松湾古道的小路。

    这是一条通向山里的狭窄水泥小道,仅单车道宽。缓缓驶入,跃上一个山坡,一池碧波粼粼的湖水印入眼帘,面积颇大,大坝处水面开阔舒展,愈向山里愈为狭窄,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静静地安卧在群山之间。这是外牌楼水库,我猜水库名一定和淹没在水底的建筑有关系。水泥小道至此告终,变为简易粗糙颠簸的土石道路,蜿蜒迂回在水库边,一边依着山,一边傍着水,朝着山里隐去。路途的中间,一巨大的石壁上有“大松湾古道”的摩崖石刻。循途走到底,水库的尽头是潺潺小溪。溪畔滩地上散落着两座渍痕斑驳的破旧小楼,疑为以前林场的遗留物,楼前有三只小犬嘻戏,偶有人影出入。

  从龙峰村的岔路口转入大松湾古道入口,其间有两公里捉摸不定的曲折山路,沿路荒芜,指示标识甚少,公共交通不便,普通游客如果不是对古道的信息特别有把握,一般不敢或不愿贸然深入。这大概是一般描述文字含糊不清的主要原因,也是阻碍普通游客进山的重要因素。其实这一段路我也走得狐疑在胸,直犯嘀咕。先是走到半途吃不准而折返,但想想不对也不甘,于是再返回。凭借着经验和决心才终于走到了它的跟前。

  路旁向山的地方竖有一指示牌,大松湾古道于此钻入丛林。深山里的古道无他,唯清净与景新而已。清净使人心静,景新令人目悦。一路走去,望峰欣欣,临水恬恬;俯仰前行劳身,默默伫立息心。天籁盈耳,身心放松。踏足古道的石阶,缅想先人的种种,淡淡的穿越情怀也会油然而生,行走其间好像在和先人默默的对话。后者也算古道的人文特点吧。

  大松湾古道起于外牌楼水库山脚处,曲折向上两次穿越盘山公路,中间经过下半山村,最终讫于上半山村,单程约1.5千米。从上半山村仍可沿途上行,但已不属于大松湾古道。这条古道平常应该并不寂寞,因为沿途有树梢或竹枝悬挂了不少户外徒步团队的标识绸带,其中来自上海的就有三个,中间还发现了一个“宁大背包客”的绸带,这不知是孤客所为,还是团队结伴而行,但不管如何,在杳无人处的山间小道上看到这个来自同一单位的旅人标识,无端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其实大山深处并不孤寂。

  这条古道由于傍着中坡山森林公园,上半山村的农家乐的服务设施看起来已经比较完善且很有规模了。下山的时候,从一民居突然冒出一老伛和一老翁,操着一口难懂的方言向我推销新春的第一波竹笋。山旅不便,便婉言推辞,不料老翁竟甘愿送货下山……山里人的如此热情你是无法拂逆的——当然也不能让这位至少七旬以上的老汉真的背货下山,于是只好接受了这桩生意,拎着五个沉甸甸的春笋,揣着两位老人家的满足蹒跚下山了。

  下山途中,春雨飘然而下,暖暖的甜甜的。山野间雾岚缭绕,缓缓飘拂,一片宁静。下到山底,外牌楼水库的湖面上烟雾蒸腾,如似仙境。烟雨迷蒙中的山水,像少女披上了一层薄纱,婀娜而充满风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松湾古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