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确实是一部满载中国文化理念的巅峰之作。其中以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托情言志,其间蕴含着很多古人的智慧哲理。观之,无不令人巨眼醒目,闲自穿凿。
特别是第一回,运用佛道故事中深刻隐晦的对话,象征和暗喻了很多哲学道理,又似乎暗合易经义理,让首次捧读的人既惊异错愕,又爱不释卷。
第一回作为整个小说的开头和题引,无不深藏着作者“披阅十载”的深意,兼存很多值得细细啃凿而又无法贯通的暗表,看点十足,发人深省。
在下质虽粗蠢,性却稍通,亦曾反复研习五番有余,终不得奥义,断不敢妄言。今借一时酒熏之鲁勇,试踮脚穿凿一二,以列如下之八大看点,只搏看官醉余饱卧之时,或避事去愁之际之一笑耳。
看点一:标题的丰富含义
第一回的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个标题的含义非常丰富,不但概述了本回的故事内容,更主要的是它暗表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更深层次的含义里隐藏着整个小说的主旨和底层逻辑。
这确实是个值得钦佩和深思的手法和内容,作者是怎么做到“一箭三雕”的呢?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探讨式的解读吧。
它的表意是这一回的故事概述,意思是甄士隐梦幻里知遇并通了神灵(梦见的僧道),贾雨村风尘中记怀了一个闺中美女(甄府撷花丫环)。
通过“回前墨”,我们知道了另一层含义:把真实生活故事隐去(因为真实的现实社会,不能明讲),用梦幻编织一个故事,来认识通达灵魂本质,假借些虚语村言,用以记述那些碌碌风尘中的闺友闺秀。
然而,恐怕作者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也是整个小说隐含的主旨:真理隐藏于这幻世中,看清幻世方能知晓性灵的本质;假话编织的碌碌红尘中,看破红尘才能怀藏到大智慧。
看点二:人名和地名的假借
从“回前墨”我们知道了名字假借意的存在,后面发现本回有很多地方存在这种情况,想必全书这样的假借很多,因为这是个“假语村”嘛。
看来要想完全读懂本书,你必须完全掌握这里面所有的假借词,下面我们只盘点一二,可能不止这些。
大荒山-大荒唐山;无稽崖-无稽之谈之崖;青埂峰-情根峰;阊门-宫门;十里街-势利街;仁清巷-人情巷;地方窄狭-说明不平阔,指当朝朝廷官事;葫芦庙-福禄庙;乡宦-饷换,亦凿;姓甄,名费-费者废也;妻封氏-风俗来也;甄士隐-真事隐;英莲-应怜之;绛珠草-绛香红一样的珠子,血泪也;姓贾名化-假话也,字时飞-实非也,别号雨村-村言粗语也,原系胡州人士-胡诌也,贾雨村-假语存;严老爷来拜-严者炎也,后面火灾的伏笔;命家人霍启-霍启者祸起之谓也;封肃-风俗,大如州-大概如此之州。
看点三:诗词之深意
本回一共八首诗和一副对子,这些诗词或影射题引后面内容,或契合全书主旨逻辑,或指点处世大道,或显现人物内心意向,是非常值得咀嚼玩味的内容。由于篇幅问题我就此尝试解释一二,权当抛砖引玉吧。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这首诗表面看是预言甄家丢女火灾之事,实在表述作者曹雪芹的家事,他少年时惯养娇生,元宵节前被抄家,这表现了当时朝廷的冷酷无情。而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说世事无常,不要痴望虚假红尘的意思,幻世上的一切都会烟消火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太虚幻境”门口的一副对联,其真意是说把世间的一切假象当成真的话,那么本质的真道也跟着变虚假了,把世间这些无用的权利名声当成富有的话,那么本质富有的人都会变得一无所有。
当然,这里面有深层次的佛道文化含义,还需要推敲,我的认识浅薄至此。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句诗是贾雨村在甄府,于中秋酒后即吟之作,表面看这首诗表达了贾雨村的野心抱负,这一点后文确实也证实了。
但细细琢磨之,真正的意思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比如诗中“三五”一般理解为十五日,但《直方周易》有一段这样的原文:“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
这一点还体现在接下来的原文叙述中,甄士隐曾说:“愚兄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认得。”。而甄、贾二人中秋吃酒醉卧时已交三鼓,直至红日三竿方醒,甄给贾的银两也正好是五十两,不多不少。
后来甄士隐又云:“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既买舟西上”,后贾雨村不辞而别,只留下一句“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而他“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
还有一点,就是葫芦庙失火正是三月十五,这些绝对不可能是简单的巧合,这是作者有心为之,其中隐含着的深意还需要有识之士深凿。
看点四:神话故事的引申
书中用了三个神话故事来进行叙述,姑且不论内容,其手法已实属高妙,平添了趣味性,又增加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最主要是用神话故事来暗示了小说的引申主旨,实在是妙极。
第一个故事补天石其实是作者的自喻,其中有一句“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正好印证了作者被抄家,而终生不得任用的真实写照。
而《石头记》的佛道二仙之事,点出“性灵”二字,暗示了整部书的主旨,顺便交代了《石头记》的来龙去脉。
第二个故事以空空道人的故事,点出一个“色”字,强调本书的主旨绝不是写色,最后还不忘强调“色”与“空”的辩证法,再次强化了主旨,同时披露作者为此而进行的作品重新审改。
第三个故事继续返回佛道二仙之事,但这一次面对的是故事中人物甄士隐,点出一个“幻境”二字。甄士隐最终家破子散,影射作者的遭遇(真事隐嘛),最终甄士隐不得出家,引申出人生只不过一场虚假幻境的道理,更加强化了主旨。
看点五:“回前墨”的作用
前文已经提到“回前墨”作为本回合的开头,及时强调了甄士隐与贾雨村名字的假借意,同时交代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与初衷。
看似简单一段文字,却有巨大的作用,这个“回前墨”让读者知道了整部书有很深、很隐晦的象征暗示内容,同时也提点了贯穿整书的深层主旨,而且略微揭露了作者的遭遇,和他所处的朝代的黑暗。
看点六:作者写书的背景
从书中得知,作者是在被抄家,终生不得朝廷任用的困苦时期写的本书,那么,其思想著述就不能太直言不讳,所以作品里有很深的隐含内容,需要我们读者作有益的挖掘探讨。
书中云:作品刚开始曹雪芹作《石头记》,后被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到吴玉峰又改为《红楼梦》,至东鲁孔梅溪又改为《风月宝鉴》,最后被作者自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编纂目录,分成章回,最后变为《金陵十二钗》。
其实,这些人名都是作者的狡撰,不过自己的化名而已,比如吴玉峰其实就是假借“无语”二字而成,包括佛道二仙,空空道人之流均为作者自己无二。
看点七:佛、道理论知识
不得不说,作者成书的年代,正是中国最封建落后的朝代,作者作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身上也有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其思想意识必然也有封建局限的一面,这无可厚非,重要的是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启迪。
同时,作者作为朝廷被贬的穷苦书生,不得不佩服其知识涉猎之广博。第一回的内容中就有很的深佛、道知识论,而且还有易经的一些内容。
比如《石头记》的投胎转世之说,就是佛、道都有的理论。还有“好事多魔”是佛教理论,“乐极悲生”是道教理论。其中有一句对话“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自然,自然。”,引用的是道家经典《道德经》的内容。
关于《易经》的内容我在看点三中已有论述,这样的内容特别多,不再一一列举了。
看点八:内容的深博
前面七大看点,无不证明了这部名著、巨著内容的深隐广博。其内容不但有很深的假借、暗喻和象征意味,开示了一些深刻的哲理,而且它里面牵涉很多领域里深刻的理论知识,令人叹服之余,又不禁回味。
特别是里面夹杂了些佛、道故事,也并非全是无稽之谈,它里面一环套一环,真真假假,亦真亦幻,确实让读者觉得又神奇,又不乏深刻的教益。
此神作一时无法完全参透其中真意,每次读来都有新的认识和收获,散发着永久不衰的魅力,令人神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