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安忆的《面对自己》,做学习能力指导师——思维导图

在498期星期二读书会上,我说才读了王安忆《面对自己》的第一辑,其中三篇:“你要做什么呢”、我的业余生活、关于家务,给我启发最多,应当更加重视日常积累与练习。

连云港


今天开始阅读第二辑,之前复读了第一辑的最后一篇“怀念萧军先生”,不仅因为这篇是较为认真的随笔或日常杂记,还因为想重温一句话:

萧军先生走了,怀了那一个时代的浩气大踏步地撇下我们这些拖拖沓沓的人走了。先生是没有理由不安息的,不得安宁的是我们。为了先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总应当再努力一些,再争气一些,再雷厉风行一些,也再负责一些。

海关

显然,从《面对自己》第二辑的前四篇,就可明显地感受到王安忆的努力与认真的成效——让文章更有章法,让变化成为升级,让思考成为作品,也让我想到:既要把事情做好,还要让关键的人感觉到你在做事中的进步。不能只做事,而不问别人感受。也不可为了别人感受,而糊弄或粉饰事情,即使非常普遍。

王安忆写道:“就像是受了什么驱使,我深知,我唯有写了。于是便写了。”冥冥之中我记起一句老话:事情是一回事,对待事情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萧军还是萧军,王安忆还是王安忆,但读着《面对自己》,我的态度变了,思路也变了,虽然进退还难辨。“你要做什么呢?”王安忆实现了“一岁一本”,我正在面对自己、积累自己,期望近些理性思索、理性生活。

来星期二读书会喝茶

为什么做事必须考虑相关人或无关人的感受?

“管好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的事”以及相近的句式,似乎越来越密集,又不像笑谈,我也曾首肯。

今天读着王安忆的《面对自己》,忽然冒出:做事,必须考虑相关人或无关人的感受。进而推导有序:

做事,必然影响环境;而环境里既有相关人,也有无关人;且这些人的感受,也是环境的一部分。

做事若让一些人的感受不好了,就会扰乱环境,也不是做事的期望。

当然,其中可能有被误解或曲解而引发的不良感受,难以避免。但是,做事更努力些,是一定可以减少误解或曲解的。

不可忽视的是,有时的误解或曲解可能会致命,特别是关键人的失误,可以让做事前功尽弃,甚至让人永不翻身,不得不防。

不过,预防也不至于因噎废食,该做的还要做,只是不可忽视做事对环境、对人群的影响,不可太自我。

以上推导,是否有些道理或启发呢?

港口集团项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王安忆的《面对自己》,做学习能力指导师——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