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岁的时候,爸爸为了给爷爷奶奶解闷,买了一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那时候十频道有个节目,叫《每周一歌》,电台每周都会推荐一首好听的歌曲,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定时重播,这种事放到现在似乎是不可想象的。
我那时候还太小,对歌曲不怎么感兴趣,只是跟着大人一起看,遇到好听的歌也跟着哼一哼。
大多数的歌我都不大记得起来了,还记得有一首《歌声与微笑》,是一个小姑娘在一台晚会上唱的。那小姑娘歌声甜美,一边唱还一边跟前台的每一个嘉宾握手,当时我对基本跟我同龄的小姑娘满是钦佩,能在那种场面里如此落落大方,要是我,肯定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
还记得有一首《我不过是你的游戏吗》,是伊能静唱的。那时候还没有MTV,播放的歌曲视频大都是在晚会现场录制的。伊能静那时候估计也就二十岁出头吧,正是一朵鲜花水灵灵的年纪。歌固然很好听,那套超大裙摆的公主裙更令我印象深刻,感觉童话故事里的公主也不过如此了吧。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那么洋气漂亮的人物和造型离我太远了,甚至在梦里都不会出现。
那时候的晚会上,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火过,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火过,刘文正的《兰花草》火过,李娜的《人在旅途》火过。。。对于年纪幼小的我,那些歌并没有在我心里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我更期待的是牛群、冯巩的相声以及赵丽蓉、赵本山的小品。
上中学时到了县一中,学校元旦时有文艺汇演,每个班都要准备节目。我还记得初一时班里召集了十几个女孩子,排演了一个现代舞,背景歌曲是忧欢派对的《新年快乐》。那段时间每天晚自习的时候我们写作业,十几个女孩子就在窗外的平台上练习。直到现在,只要《新年快乐》那欢快的前奏响起,我都会瞬间回到那个冬天的夜晚,隔着窗子听着外面录音机里诱人的女声合唱,以及女同学们踢踢踏踏的舞步声。
第一次参加学校举办的元旦文艺汇演,四五十个班级表演节目,几乎有一半多都是现代舞,配乐最多的是小虎队的《爱》、《星星的约会》、《逍遥游》,以及红孩儿的《初恋》等等。我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我,已经开始萌动的心弦被那节奏感极强的旋律和舞姿撩拨地蠢蠢欲动。
从那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流行音乐。
那段时间也是港台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四大天王如日中天,其他比如周华健、李宗盛、罗大佑、孟庭苇、林志颖、郑智化,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优秀的歌手和歌曲如群星灿烂,照亮了我年少的天空。
郑智化的《水手》和《星星点灯》是男孩子必会的歌曲,就连上课前的合唱,这两首歌都是被选择最多次的。
我还记得郭富城当时的那首《对你爱不完》,帅气的脸庞,飘逸的分头,强劲的舞姿,配合着郭富城那略有些娃娃音的演唱,迷死了无数少男少女。
我们班那时候有个男同学,长得跟郭富城有点像,家里挺有钱,穿着打扮得很洋气,留的发型都跟郭富城的一模一样,就是用来吸引女同学的。只不过他学习不好,在我心里是被鄙视的那种人。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我对人家何尝不是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第一次听到孟庭苇的歌我简直惊为天人,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清纯美妙的声线?《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没有情人的情人节》,《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几乎孟庭苇的每一首歌我都特别喜欢,后来我买了很多她的磁带,几乎百听不厌。
孟庭苇是我初中时唯一公开承认喜欢的歌手,不管是歌还是人都特别喜欢。我买的唯一一张明星照也是她的,在我的宿舍墙头贴了两年多。直到高一搬家时,我还把那副照片珍而重之地挪到了我新家的房间里。那张照片上还有她的签名,柔媚的字体中不乏刚劲,让我对她更加喜欢。直到高三以后,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才逐渐被林忆莲取代。
初三的时候,张学友的《吻别》非常流行,记得那一年这首歌和周华健的《花心》以及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被评为年度三大流行歌曲,尤其是张学友跟周海媚拍的那段MTV,更是把这首歌推到了高不可及的地位。
我对张学友的歌一直不怎么感冒,之所以对这首歌印象深刻,主要是有一天我从学校门口走过的时候,看到旁边的一家饭馆里坐着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当时她穿着牛仔样式的大衣,就坐在门口的位置,我看着她,她盯着饭馆里的电视机,上面正在放的就是这首《吻别》。
当时我只能看到她的侧颜,那一刻我觉得她美极了。幸好她一直盯着电视,没看到我,给了我凝视她不到十秒的时间。因为她一旦扭头,我肯定会狼狈地掉头逃跑。
那时候我只能在心底暗恋她,根本不敢有任何明确的表示。那短短的几秒钟让我印象深刻,《吻别》作为背景音乐也变得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每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我的心就会回到那个飘雪的下午,心里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初三毕业时,到了五六月份,校园广播里天天都在播放学生们点播的送别歌曲,点播率最高的是小虎队的《再见》、《放心去飞》、《骊歌》,还有张学友的《祝福》。那时候我们人坐在教室里忙碌地做题、背诵,耳边听到那动人的旋律,心中都会浮起一丝淡淡的忧伤。
相处了三年的同学就要各奔东西,以后的日子里能不能再见都很难说。事实上初中的很多同学自从毕业之后迄今没有再见过,看到相册里的毕业照,有些人甚至要仔细想一想才能记起他们的名字。那些老歌后来很少再听,但是每次听到,仍旧能清晰地引发出我对当年那段青涩岁月的记忆。
很快大陆的流行音乐也迎头赶上,出现了一批很有实力的歌手,比如那英,孙楠,田震,毛宁,杨钰莹。。。当然大哥大还是要属刘欢。刘欢的歌曲生涯很长,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他的《心中的太阳》和《少年壮志不言愁》,还有那首我特别喜欢的《弯弯的月亮》。九零年北京亚运会时他和韦唯合唱那首《亚洲雄风》时我才十三岁,但也跟着大人一起哼唱,心中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有一年春晚,很少夸赞人的爸爸听了一首歌之后说:“这女孩子唱得不错。”那首歌叫《轻轻地告诉你》,演唱者是杨钰莹。她和毛宁是那时候公认的金童玉女,不仅各自拥有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两人合唱的歌也很受欢迎,在当时的卡拉OK里点播率极高。
其中《心雨》和《能有几次这样的爱》让我印象深刻,当时特别想能有机会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唱,结果不知道是机会太难找,还是我的性格太内向,这个梦想一直没能变成现实。
当时我跟着爸爸在教工灶吃饭,有个女孩子比我低一级,名字叫杨玉洁,我觉得她长得不比杨钰莹差。有时候我们碰巧会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偶尔眼神不经意地相碰,她总是低着头抿嘴一笑。有一次学校举办歌唱比赛,因为我们班有同学参加,大家都去加油。那次她也去参加比赛了,唱的正好就是那首《轻轻地告诉你》,连嗓音都跟杨钰莹很像,又甜又糯。只是我从来没有跟她说过一句话,毕业之后再也没有见过她,现在回想起来,怎么当初自己会那么胆小呢!
高一时有一天正在上自习,我借了一个同学的单放机,戴着耳机听得正带劲,突然旁边的同学戳了我一下,我问了声“干嘛?”,结果全班震动。原来因为我戴着耳机,说话的时候嗓音不由自主地特别响亮,把全班的同学都吓了一跳。当时我听的正是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这首歌在九四九五年绝对是各大音乐排行榜的前几名,我在电视里、广播里、磁带里听过无数遍,特别喜欢。
还是在高一的时候,我的前面坐着一个女孩子,学习很用功,经常转过来跟我一起讨论问题。有一次我听说她会唱王杰的《回家》,就央求她教我,她推辞了几次还是答应了。后面只要我忘记怎么唱或者忘词了,她都会耐心地唱给我听,帮我纠正。
但是别的人叫她唱时她从来不唱,同学们都说她喜欢我,我也能感觉她对我的确有意思,可惜当时我已经心有所属,没想过要跟她怎么样。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直到上了大学她还在暑假的时候来我家找我,我们也通信过一段时间,但后来慢慢地通信就越来越少,直至中断。
还是在每周一歌里,我听到了张信哲的《爱如潮水》。那时候已经有了MTV,看着张信哲无比陶醉又无比痛苦地唱着这首歌,联想起当时特别喜欢一个女孩子,却不知道她对我的心思是怎么样的,让我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共鸣。
后来又听了他的《过火》、《难以抗拒你容颜》、《别怕我伤心》,几乎首首都触到了我内心深处的那根情丝,终于无可逃避地喜欢上了这个长得并不算太帅的男歌手。他的嗓音令我着迷,感觉就像一汪反射着阳光的泉水,温暖,深情,具有一种特别的穿透力。
从此以后,男有张信哲,女有孟庭苇,这两个人的歌陪我度过了无数个难以成眠的夜晚。刚上大学的第一个月,我每天晚上都一个人坐在学校的草坪上,听着张信哲的那首《且行且珍惜》,怀念着远方的朋友,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反复地听这首歌,它陪我度过了最初那段极为难熬的日子。
应该是在高二下学期,同桌的女孩子告诉我当周的每周一歌特别好听,我留意听了一次,立刻就迷上了那首歌和那个唱歌的女子。那首歌叫《伤痕》,唱歌的女子叫林忆莲。
其实很早就听过林忆莲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但并没有多少特别的感觉,甚至连林忆莲的名字都没记住。直到那个女孩子提醒之后,再听过了《伤痕》,我才发现原来歌还可以这么唱。林忆莲的声线跟孟庭苇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但无论是歌曲的内涵还是歌曲演绎的技巧上,我认为林忆莲都比孟庭苇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孟庭苇是学校里一名不谙世事的清纯女孩,林忆莲则是都市里活色生香的成熟女性。
整个大学,我听林忆莲的歌多过孟庭苇。我买了她的很多盘磁带,无论是慢歌的《夜太黑》、《不必在乎我是谁》、《走在大街的女子》,还是快歌的《倾斜》、《烧》、《灰色》,都让我听得如醉如痴,惊叹她演唱风格的全能和多变。
那个时候我才慢慢地开始有意去品评歌手的唱功,时至今日,很多人觉得王菲代表了香港流行歌曲女歌手的巅峰,但在我的心目中,林忆莲才是无人可及的第一王者。
也就在大学的时候,我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买到了小田和正的一盘磁带,里面有我心心念念了很久的《突如其来的爱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晚上都会躺在黑暗中,静静地把这首歌单曲循环很多遍,心里默默地回放着《东爱》里面有莉香的每一个镜头。
那时的我依然内向,再加上关系最好的女孩子远在他乡,恋爱经历一片空白。大二的时候,一个舍友买了两盘磁带,天天戴着耳机听着入睡。有一次我好奇借过来听了一次,从此那两盘磁带就一直放在了我的枕头边上,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还回去。也许那个舍友自己都忘了,但我自己很清楚地知道,我是有意不还给他的。
那是两盘Beyond的精选专辑,几乎囊括了Beyond所有的经典歌曲。《光辉岁月》、《岁月无声》、《真的爱你》、《长城》、《大地》、《喜欢你》、《再见理想》、《逝去的日子》、《冷雨夜》、《AMANI》。。。我想象不来一个组合怎么会创作出那么多好听又励志的歌曲。
尤其是那首《海阔天空》,直到现在依然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每次前奏的钢琴曲刚刚响起,我的浑身就会爆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在大学四年稍显单调、灰色的日子里,这些歌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无数个夜晚我听着Beyond的歌入睡,它们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从失败的打击中恢复过来,让我一次又一次充满新的斗志。有人说陈百强的粤语歌唱得最好,但黄家驹才是我心中的粤语歌手第一人。
研究生的时候因为学业紧张,教研室的任务又比较多,我逐渐变得不再那么沉迷于歌曲,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论文还有做项目上面。就在那个时期,有个七天拿出了五十首歌的年轻人,用一首《双节棍》横扫乐坛,成为新的天皇巨星,他就是周杰伦。
我对周杰伦的歌不是很感冒,只是在跟宿舍一起打游戏时,他总喜欢把背景音乐设为周杰伦的那首《龙卷风》,听得多了我也逐渐喜欢上了他。直到现在,只要听到《龙卷风》,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抢滩登陆》的游戏画面,那时候跟着舍友没少打。
工作以后变得越来越忙,尤其是结了婚有了孩子,天天为了事业和家庭忙碌着,听歌的时间越来越少,听歌的心情也越来越淡薄。现在就连女儿都开始听Alan Walker和《关山酒》,很多时候都是经她推荐,才发现原来现在的很多新歌也挺好听的。
只是这些新歌再好听,也无法取代那些老歌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它们已经跟那些老照片和日记一起,成为我人生记忆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些歌曲已经不是简单的歌词和旋律的组合,它们和我当时所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融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道道极具历史感的听觉大餐。每当一首老歌再次响起时,我的年龄和思绪仿佛又沉浸到了当初的那段岁月之中。
生命如水,岁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