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三国演义》人物:关羽

【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寿长,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身长九尺,髯长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东汉末年亡命奔涿郡,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从此一生追随刘备,为创立蜀汉大业屡建奇功。建安5年,刘备被曹操击败,曹操要关羽归顺他,关羽“约法三章”,暂时归于曹操阵营。在此期间,他备受礼待。但一旦听说刘备的消息,便不顾一切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会合。刘备西取益州,得巴蜀41州,自领益州牧后,封他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领兵驻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率军围攻曹操部将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军,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名大震。其后误中吕蒙计谋,致使荆州为东吴所取,关羽被迫败走麦城,被东吴擒而遇害,终年58岁。

关羽是《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形象特点为:

一,是“义薄云天”。《三国演义》中“义”是作者宣扬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关羽又是作品中讲“义”的典型代表。他有“义重如山”、“义贯千古”、“义薄云天”之美称。但细心的读者会发觉,刘备也讲“义”,视“义”为做人、做明君之根本。与关羽的“义”不可同日而语。刘备的义不仅是对关张的兄弟之义,作为君主他还把“义”施在他人、百姓身上。而关羽的“义”则往往局限于个人的报答知遇之恩,感恩戴德方面。对待刘备,关羽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灞桥挑袍”、“古城会”等一系列行为确实感人至深。特别是东吴捉住关羽,并劝其投降时,关羽义正辞严:“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待之,安肯背义投敌乎?”体现了关羽看重“恩重如山”。但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对刘备统一大业来说,却做了一大蠢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关羽“感恩戴德”之“义”的局限性。

二,是勇武双全。关羽不仅行“义”,而且有勇有武。在白马战役中,曹操先派宋宛、魏续出马,均成了颜良的刀下鬼;后派徐晃出马,与颜良酣战20回合,仍然败回本阵。曹操心中郁闷,无计可施,幸亏程昱献计,从许昌请来关羽,果然飞马刺死颜良,并且将袁绍的军队杀得大败。关羽斩颜良如囊中探物,堪称勇武双全。在作品中的其他章节,关羽的勇猛威武也随处可见,例如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延津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均将关羽的勇、武勾勒得栩栩如生。也正因为如此,在蜀汉政权建立时,他位于“五虎上将”之首。也正是通过《三国演义》的描绘与传播,关羽成了中国百姓心目中的“武圣人”。“武圣人”的形象尽管光彩夺目,但仍有“瑕疵”,在他的性格中了也有不少缺点。关羽“刚而自矜”,心高气盛,目中无人。他居功自傲,狂妄自大。在蜀、吴争夺荆州时,陆逊就掌握了他的特点,在吕蒙托病辞职后,送名马异锦酒礼等物,以修书来“骄其心”。致使吕蒙白衣渡江,招致杀身之祸。

关羽的英勇豪迈、慷慨义气和坚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小说塑造了一个富有思想深度的古代英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人民对于忠义兼备的神武将军的理想化认识。关羽的思想性格比较复杂,也较为丰富。他对蜀汉事业功勋卓著,但他个人的悲惨结局导致了刘备和张飞的悲剧结局,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蜀汉基业的崩溃。可见<三国演义>对于关羽的塑造,对作品的情节发展是很关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三国演义》人物: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