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跟家庭的伤说再见》第六章复盘

时间:2019-5-16

地点:坐忘书房

主题:疗愈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早上与小雪一拍即合一同前往读书会,路上又被鸡血了,种草读在职研究生或者MBA,容我想想学习规划。

今天读《跟家庭的伤说再见》第六章,也是最后一章。

图片发自App

首先选择红花卡介绍与孩子的故事。我选了两匹马惺惺相惜的图片。我想到家里的小哥俩,平时打打闹闹,相爱相杀。最近弟弟去了深圳玩,距离产生美,哥俩在视频中大声喊着彼此,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发自App

兄弟手足情深,是我生老二美好的初衷。也希望哥俩为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发生什么,遇到什么烦心事,都能有彼此依靠和陪伴。这将是我最大的欣慰。

图片发自App

-请站回母亲的位置,让孩子的生命安稳

小雪分享的个案,有个母亲憎恨自己的亲生儿子,内心不接纳自己的过去。虽然成为母亲是人的本能。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少部分母亲是很自私的。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无法让孩子满意呢?”我也经常被孩子的种种要求困扰,觉得真是个无底洞。也许我的油箱空了,给不出去。再往深探索,探索到我小时候缺失的部分,不敢向父母开口,一旦提要求未必满足,还显得很不懂事。其实孩子天生敏感,通过与亲人相处的关系,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白分寸。儿时成熟懂事的小女孩让我心疼,做自己的好父母,拥抱不完美。

图片发自App

“每个人内在都有很多个我同时并存。对每一个我,都要细细聆听,仔细辨别。”不需要勉强做完美的妈妈,而且真实的60分妈妈。孩子也会松口气,觉得妈妈回来了。

“当我们不再讨好孩子,并行使做母亲的权威时,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安稳,安定感。因为妈妈终于站上了妈妈的位置。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一个有担当,负责人的母亲。”给孩子该有的爱与管教。自由与规矩。其中的尺度是修炼的功夫。

“我从来不认为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就是不正常的家庭”人生本来就不完美,但不完美不等于不正常,如何从不完美中,学习包容与接受,这才是我们的功课。

孔子《论语》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每个人都要站在自己的位置。对我而言,队友的缺席是我最大的遗憾,“失功能的父亲”也是孩子的不幸。前几天发生了件小事,队友帮我揉僵硬的肩膀,哥哥也想帮我按摩,被我拒绝了,我随口说他按的没爸爸舒服。没想到他却哭了,弱小的心灵受了打击。平时我和他出门,他也是主动提重物,不想我太辛苦。我觉得他男子汉有担当很不错。那天却被他哭醒了。事实上孩子与妈妈心连心,是最懂得妈妈的需要。哪怕妈妈把需要压抑克制藏起来,潜意识还是存在。我们却也是被潜意识控制着我们的行为。所以孩子自动替补配偶的位置,才会做出关心我,帮助我的善举。尤其被拒绝后哭了就引起我的反思。我有点心疼他,孩子应该回到他的位置,过他的童年生活。不必牵扯到大人的位置中。

我小时候也属于自动替补母亲的角色,因为有个失功能的母亲,贪图享乐,自私自利,没怎么管过我。都是父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他承担了责任与压力,还有母亲的抱怨唠叨,脾气有点暴躁。我种下了害怕冲突,怕大声说话的种子。

当我成了替代母亲后,被迫提前长大,过早成熟,失去一个女孩该享有,该被对待的方式。长大后恋爱屡屡不顺,别人对我一点好就感动,沉沦在爱和温暖中,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另一半是怎样的,更不会考虑给将来的孩子挑选怎样的父亲。直到进入婚姻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为时已晚。心理学说法婚姻是给每个人量身定制的,是最好的修行。配偶和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绝对会原形毕露。我选择队友,表面上是他的资源,环境优势,其实不是的,每对夫妻走入婚姻并不是偶然。刚开始都会把对方投射为自己理想的父母。很快会被现实打回原形,见光死。潜意识中更吸引我的是在他身上有我未修完的学分。“带着过去的伤痛,爱的匮乏与巨大的生存焦虑,继续实践牺牲奉献模式。”我们的序位完全乱了,我扮演着他的母亲,他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每次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并不是心甘情愿,只是出于责任,维护关系,让我很累。婚姻中我犹如有三个孩子,大的永远长不大。这样讨好模式,来自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如果不那么做,可能会失去拥有的地位,角色,职位等,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很低。这样的生存模式很辛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今,我拥抱不完美的自己,把缺失的部分一点点找回来,有了一些勇气和力量。回到自己位置,活出真实的自己。

图片发自App

·“当快乐的爸妈比当模范父母更重要”

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生命脚本里,有一种需要一直努力,一直努力,绝不能停下来的生存模式,这跟母亲有关。”我一直在讨好母亲,希望得到她的认同,但这是我的一厢情愿,不管再怎么努力,永远得不到她的赞美。她只会在外面对别人炫耀女儿对她多好,多乖巧。那是她虚荣心作祟。

现在我也认清了,这不是我的问题。我也放下了对母亲的期待,学会自我认知,向内探索。

如今为母则强,有时用力过猛,生活教育,面面俱到,高质量陪伴样样想抓,所有的努力乘以二,搞得身心疲惫。“母亲这样的牺牲奉献,绝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习惯,讨好,甚至是恐惧(如果不牺牲,就会被父母责骂)。”“当女性从小就学会,我必须牺牲,才有价值,才能被大人喜爱时,在这个牺牲里,只有恐惧,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成为好母亲。”我的妈妈如今帮我搭把手,一边牺牲自由,一边抱怨不停。从小到大生活在她的“情绪暴力”里,叫我怎么快乐?很可惜,社会的评价只看到父母表面的付出,却看不到实际上父母带孩孩子的情绪暴力与心理创伤。

又联想到队友的原生家庭,他在与我交往前不和父母说话,可见心理阴影有多深……此处省略一万字。当时的我太幼善良,一头陷入水深火热,难以自拔。不懂得“一个不快乐的童年,将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成年生活,人际关系,婚姻与健康。”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治愈一辈子,而一个不快乐的童年需要用一辈子疗愈。

这样的压迫还会代代相传,今天晾衣服时我一脸愁容,像极了我的母亲。“一个人当了父母,自然就会去复制以前别人对待他的方式。”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我与母亲不同,我热爱学习,走在身心灵成长的道路,自知,自律和反省。而她七十年的生活习惯,想法观念已经很难改变。她开心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反思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如果一个母亲只知道奉献牺牲,却不快乐,那么这样的奉献还有价值吗?而且,是孩子要的吗?”周末往往我的情绪起伏最大,把时间精力全部给了孩子们,可他们一旦调皮捣蛋,“不听话”我就会火冒三丈。今天一早起床做早餐,带哥哥去麦淘做实验,又在年卡结束前最后一次去了乐高中心,玩到一点半吃午餐。晚上哥哥胃口不好吃的慢,又把汤撒了,我瞬间炸毛。于是我明白了“这样的牺牲是有条件的,如果没有得到回报,一定怨天尤人,搞得鸡犬不宁”我太习惯妈妈的模式了,可悲的是也活成了她的样子。

作者给出的建议“就算是出于爱为家庭牺牲,也一定要有个底线。过于牺牲自我,眼镜只盯着孩子看,永远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面,甚至放弃自己的时间,朋友,兴趣,娱乐,这样的父母就是不爱自己。”还是回到爱自己的功课。先照顾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一个人不可能给别人她没有的东西。“父母,永远是孩子生活的榜样,如果你不爱自己,你的孩子就会从你身上学到这件事。而且,当你不爱自己,你就不会真正快乐,你不快乐,你的孩子也不会快乐。”学习成长已经无法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从这里阻断。这个章节实在感受太深刻了!


今天抽到的彩虹卡

图片发自App

我第一个分享,彩虹卡解读。我最近的学习成功路径“自知,自律和反省”还有小雪分享的TED幸福的三个秘密“态度attitude ,觉察awareness 和本我”。三本周博士的书都读完了,从第一本《把自己爱回来》我看到对自己原来那么疏忽,唤醒内心自知,悦纳自我的部分。到《故事的疗愈力量》方法和技能,比如隐喻,更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三本《跟原生家庭的伤说再见》挖掘潜意识所受的伤和痛,看见,就是开始。接纳那些部分,与自己和解,与亲人和解,才能更完整找回自己,做自己,接纳自己,成就自己。我们一起在成长的路上。

图片发自App

读书会我越来越从容淡定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经历,学习经验等。我喜欢这样的自己,有勇气,有力量。不再是缩在角落的小女孩,战战兢兢,用讨好模式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是从一个透明体变成一个发光体。活出内在的爱,喜悦,平和。

图片发自App

写了一段话给方糖带领人拓含,从2016年12月第一次参加方糖读书会《越书写,越明白》到如今三十多长,感谢她的坚持带领。写了段话给她:

亲爱的,昨天有小伙伴问我怎么认识你,还记得喵妈那次的亲子旅行讲座吗?感恩当时互加了微信,我的生命剧本从此改写。

刚开始读书会,我纳闷从小乖乖女,言听计从,怎么突然叛逆起来,而且延迟得那么晚。渐渐有了觉察,内心的真实自我被唤醒。开始向内看,探索自我,接纳自我,一路成长。

想想有点后怕,如果那次我没参加,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一激动开始唱歌了哈哈[呲牙]

成长这条路永远不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做自己,活出自己原来的样子,并且成就自己,是此生最重要的功课[玫瑰]

感恩,遇见[拥抱]

她的回复:

奇妙的缘分之旅[玫瑰]感谢你的鼓励和肯定,也谢谢你的坚持和信任,彼此的"看见",让我们都有勇气遇见真实的自己![爱心]我们两个人的方糖永远是最美的回忆,遇见美好的路上,我们不孤单[拥抱][拥抱][拥抱]十年二十年的我们依旧值得精彩![玫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会《跟家庭的伤说再见》第六章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