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课(二)

解读文本是教师第一要务。大到课程标准,中到单元素养,微到单篇文本,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站在顶端看文本,就会有“高处”的站位,当我们如窝在井里的蛙时,世界就小了,视野就窄了,解读自然就闭塞了。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这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面俱到,而是要依据单元目标、文本特质和课后习题去考量重点和难点,需要提取,更需要聚焦。内容并非越多越好,反而是越精越好。这点,考查教师对文本的敏感度和精准度,只有聚焦重难点才能沉潜深研,将学生带到文本内核。

教学活动是课堂有效的支撑力。它不是老师提问题,学生说答案。最起码不是一问一答,而是一问能多答。用有趣的、有思维的情境再现,撑起文本重点内容的探究,这跟我们平时的教学迥乎不同。我们往往是简单机械的问答,几乎没有“活动”的设计,只有问和答,而从没有带领学生由问到答的路径。只能用干瘪、低效、无趣、单调……诸如此类的词语来形容吧。形式丰富的活动,是我们的短板,或者说是盲点,徐老师的点评忽然让人眼前一亮,茅塞顿开。再看原来的所谓好的教学设计,是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考量的。原来,我们一直趴在问题上起不来,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更是源于我们的无知。当我们从来没觉得这是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停滞不前了。必须好好研究一下徐老师的书了,慢慢内化,让自己慢慢直起身,让课堂慢慢立体化。几个活动足以串起整堂课,这也是一字立骨或一词立骨的妙处。

阅读课上的写是为了促读,指向文本理解,而非为了写作而写作,这是原来从没有斟酌过的,还自以为跟着文本学写作是挺好的方法。其实,应分清以读带写和以写促读的目的,这样才更有利于聚焦。读写结合的每一次设计都要有明确的指向,而非混沌不清。当然,结合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最好不过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