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区抗疫支援日志(五)

第五天  9月16日  周五  阴天

采样地点:帘官公所73号院

    空巢老人

    今天分配到的采样院落也是一所老院子,帘官公所街百度一下,居然还是有这一段历史渊源的故事得名而来。“帘官”是清朝乡试参加阅卷和监考工作人员的称呼。相传咸丰年间,成都举办乡试,所有帘官统一安排在这条街上,门口垂帘,士兵把守在外,杜绝人情和弊端,因此成都人将此街命名为“帘官公所街”,而帘官公所的院子想必也不是一般的院子吧。

    由于这个片区的志愿者不足,人手不够,派发任务的时候,社区老师也提了我们只有灵活掌握,现场的工作只有按照实际情况调整了。果然我们到了这个院落只有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志愿者,还要摸排居民的居家情况。而采集录入信息只有我们来承担了,于是我来录入信息,另外一个年轻妹妹来采样。同样也是入户爬楼上门采样,一共有两百多人。

    于是我和志愿者在前面开路,采样妹妹在后面跟着。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感悟,哪怕是重复的工作内容,可面临的是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当然收获也就不一样了。爬了两栋下来,发现这里面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而且是那种单位里退休的居多,他们温和有礼,慈祥端庄,不断地给我们表达感谢的话语,更像是家里的爷爷奶奶在心疼关心自己的孙子孙女一样。而我们也一遍一遍地耐心叮嘱到,再坚持两天,解封的日子就快到了,大家彼此加油!这种暖流默默地沁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哪怕是陌生的小院、陌生的彼此都变得不再陌生,疫情拉近了大家的心灵世界。家里有老伴的,还彼此照应着,提醒着。可当家里只有一个老年人,儿女不再身边,老人记忆里逐渐衰退,行动不便,生活自理也会成为问题。当我们走到一户采样结束后,热心的阿姨给我们提醒,敲对面的门要多敲几次,里面住着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听力不太好了。

老奶奶正在房间里找公交卡

    于是我们耐心地敲了一遍又一遍,终于里面的老奶奶有回应了,蹒跚地走到门口,打开门,她平静地说了一声,“辛苦你们了,又上门来给我做核酸吗?我耳朵不好使,辛苦你们多敲几次门了。”等老奶奶说完,直到我们问她有没有智能手机?有没有身份证?她才想起来,做核酸需要的手续。可她无奈地摇摇头没有这些,我平和地问她昨天你是怎么做核酸的?她才想起来有一张公交卡,上面有身份证信息。我们一下看到了希望,说可以的,只要有身份证号码信息都可以手动录入进系统。但她又有点着急了,卡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奶奶不着急,你再想想放在家里什么地方呢?”“是不是在抽屉里呢?”我们三个耐心地帮老奶奶回忆着。她又蹒跚地走到房间里,在抽屉里找了一会,果然找到了。

    此刻我看到老奶奶进房间找卡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用手机拍下了这个瞬间。是啊,谁都有这一天,都会老去,面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只有以心换心,理解他们,感受他们,像对待我们的家人一样去服务,这也是我们的福报。给老奶奶做完核酸,我们叮嘱她把卡放在原地,每次就记得在那里去取了,关心她家里还有吃的吗?没有吃的一定想办法告诉对面的邻居,让邻居帮忙购买一些物资。等疫情解封了,儿女会回来看望你的。老奶奶竟然无比感动,一个劲儿地感谢我们,让我们保护好自己。

    转身继续爬楼,我的眼里浸着泪花,此刻十分想念着我的爷爷,奶奶。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羊区抗疫支援日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