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观后有感

      大多数人评价这部影片是一部纯真爱恋的优秀典范,但我私以为不只是如此。

      我在看这部影片之前,没有选择去查阅任何详解,但是很多媒体宣称是一段没有说出口的青葱暗恋,所以也是带着这样的理解进入的。

        其实故事的开始便是由博子带起的,凭借本能判断博子与去世的藤井树有感情纠葛,而且她并没有对他的死亡释怀(这里从她与其他祭奠的人分开而独自一人、表情偏向沉静不语、看毕业册偷偷记下地址很容易看出),所以后面的寄信与和与秋叶关系的犹疑是合乎情理的(我们不能强求深情的人很快的“背叛”她的感情),这是故事展开的前提条件,但也让我轻易地代入博子的角色,并以此视角看待全影片。

        博子是在与自己的感情做和解,这是符合情理的(亲友去世后活着的人总要活下去开启新生活),但是在和解过程里却出现了对回忆的质疑与对感情的怅惘。影片主线里是两位藤井树青葱互相暗恋的揭晓(这无疑是青春自带的美好与纯粹),但这对博子也是一种别样的“伤害”,仿佛自己感情的开端陷入了“替身”的漩涡,这在影片里也有表达,“嫉妒”是一种感情,就像男藤井树母亲问的关于“爱”,这是无疑的。如果说影片在此让博子对藤井的感情淡化(合乎现在对替身的抵触观点),我反而觉得是落了下乘。博子只是在自我产生感情挣扎,但是更实际的是她并不认为两人的相处中自己是没有姓名的,或许仅仅是一见钟情的原因不是她乐于见到的,她相信她所得到的爱情,她说出“在他死后我还想探求许多关于他的事,我是个自私的女孩。”时,我突然觉得一切豁然开朗。

      “在他死后我还想探求许多关于他的事,我是个自私的女孩。”这是全影片我最喜欢的台词。这里的博子坦诚的可怕,我是这样认为的。而且我同时认为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在做,但是很少人可以坦言,她仿佛在用最温柔的刀割开表面,把心里露出来让人看。如果说代入博子后,我本会对已逝的藤井树产生怨艾,对感情产生不甘,就在博子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意识到博子的温柔与强大。我喜欢用温柔这个词来表达我所有的赞赏,她在对她的爱情与藤井树二人的青春表露最大的善意,她对他们保持温柔。从这里,我可以很武断地说,博子永远不是替身。面对这样的博子,藤井树一开始会因为面容而确定一见钟情,但绝不会因为这样一个荒诞的原因选择与她订婚,倘若只是简单的俗套的替身梗,那么是同时看低了藤井树和博子两个人。博子的自身魅力,足以让藤井树真正的注意到她并选择与她共度余生。

        我觉得博子在和解,在与自己的感情释怀。那么整个影片带给我的感受就全部与其相关,就像冰雪消融,化进风里。

      男藤井树的释怀,是在死前最后唱的歌。看过一些解释说是终于向藤井树表白发现自己的真爱,但我认为,向藤井树或许没错,但更多的是人去世前的遗憾释怀,对他而言,没有说出口的青春暗恋是遗憾,他濒死想起的自然是曾经没有做的事情,他在与自己的人生和解,把遗憾唱出来,人生也就结束了。

        女藤井树一家对父亲去世的释怀,是在同样情形下的拉扯。如果说年少时女藤井树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死亡的意义,那么在医院梦到的一切都是表明这对于她而言是一种痛苦的挣扎的记忆(这里反驳很多人说的她少年时冷漠),并且在摔掉同学玩笑的菊花时,也暗示着她对于死亡是有概念的(伤痛,包括后来逃避治疗也是心理学上的应激的一种体现),甚至于那只冻住的蜻蜓伴着那句疑问“爸爸死了,是吗?”,都在告诉我们,痛苦的回忆没有被消解,只是被压存(后面由知晓藤井树去世消息想起父亲的去世也体现这一点)。同时母亲与爷爷的对立也是感情的不同挣扎,亲人的去世无疑是极大的影响,难以治愈。直到后来,女藤井树的医院之行化解部分伤痛,这是三个人对父亲死亡的不断释怀,在和解过程里。

      这里特别指出女藤井树自身的和解,年少丧父的伤痕是刻在骨子里的,她不仅封存了关于父亲的记忆,同时也封存了与藤井树的回忆,她在医院醒来后所念的“你好吗,我很好”是她在经历不断回忆来写信、得知他去世消息、经历死亡的挣扎后所得到的和解,同样带有很深的救赎意味。

      最后还有的和解或许就是秋叶与尾熊的回忆和解了。好友的去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一个不肯上山,一个不肯下山,两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与回忆和解。这里描述很少,但是秋叶对博子的不断帮助体现他在让博子走出来,但这何尝不是在救赎自己。

        在冬季里很美好的一部影片,雪是它极为重要的环节。我凭借短暂的一次观影经历,我只能说,雪会消融,人所经历与行动的亦是如此。我很喜欢博子,不是因为她的温柔与强大,仅仅是因为她说“在他死后我还想探求许多关于他的事,我是个自私的女孩”,这的的确确震撼了我的心,那一刻,我突然分不清这是谁的执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书》观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