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十年,中国人的春节也跑不出这部贺岁片

原来,小时候的过年和长大后的过年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人都会挂在嘴边一句话,年味淡了,现在哪里还有过年的样子。

而对于过年的味道本身来说,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说法,无论旧日的节日习俗如何变化,过年所承载的中国式关系,却很难做出撼动。

常说小时候有压岁钱,但现在,自己只不过是成为了那个发压岁钱的人,人情往来,这还是该做就要做的事情。

过年依旧是一个契机,这个契机的目的,一个是真正亲近人的相见,一个是虚伪客套的有用,而这之间,必定会夹杂着一个钱字。

当人情逐渐淡去,钱会使得彼此之间变成虚与委蛇的客套,很尴尬,很无奈,但是得去,带着东西去,相处的时间彼此之间很煎熬,但不能走,每个人的脸上都必须带着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待客人说走,主人和客人彼此都松了一口气,几天之后,主客一变,尴尬还是一样的。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中国式的大家庭尤甚,当各自抱着关于钱的目的而做出一次相聚的时候,过年必定成了一个坎,迈过去还是和乐的一家人,迈不过去,还是各自撕破脸。

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时间倒回程家老两口年轻的时候,中国还未开始计划生育,一对父母,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怎么看都是完美的搭配,多子多福,有儿有女,他们之间的兄弟姐妹情谊,现在的孩子是绝对无法理解的,所以,其实我写的并没有太多把握,但被钱所左右的血缘关系,却一直未曾消失。

如今的孩子,过苦日子的太少,兄弟姐妹太少,地缘社会虽逐渐解体,但血缘关系之间,却纯粹的多了,因为陌生,所以彼此之间多了距离感, “一家之主”的地位逐渐的弱化甚至消失,平等尊重成为很多家庭选择的相处方式。

但于中国来说,农村人口基数太大了,过年时候的人情往来,依旧逃不出这部《过年》。

如今挂在嘴边的过去的年味,在电影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年集是最有年味的地方,热闹所造就的人间烟火气,大抵如此。

东北过年必然有雪,程家的一家之主戴着大毡帽子,滑着雪橇就回来了,雪橇上的年货和给孙子的礼物,当然还有他打了一年工拿回来的钱。

一进家门,老伴迎上来,从兜里拿出钱的时候,老两口开心的哟!老婆子大老头子八岁,他唤她姐姐,想他们出生的年代,或许是童养媳吧。

生了五个孩子,但一个都没有省心的,一家人一定是走过了中国最可怕的年代,而对于这个七口之家来说,老爷子是顶梁柱,赚够养活孩子的钱太难了,所以他一家之主的地位难以撼动。

刻板印象中的中国父亲,是这样的,总是故意板着脸,试图用这个表情来彰显出自己的威严,当他还年轻的时候,即使脸上满是笑意,孩子们都会对父亲言听计从,因为那时候是被孩子仰望的,但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成家,他忽然觉得,自己无法保持那种威严了,这是老去的一家之主所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自觉将一生奉献给了孩子,却固守着过去的传统,认为事情就应该这样办,既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也不愿意面对孩子们对他的轻视,所以用板着脸来维系着老去的尊严,只有在见到孙子的时候,才敢露出笑意。

可以被刻板印象的这些中国父亲,一直都是过年时被刻意营造的泪点,如果说时代会伤害一些人,无疑,他们是被伤害的。老去的时候说了算是年轻时候辛苦的动力,但没想到,孩子们都没有听他的了,他的话,不管用了。

而有这样父亲的孩子,过年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回家。

老太太按人头包了饺子,但老爷子却一直嘟囔着包这么多干嘛,狼崽子们也没有回来的,他渴望着团圆,理想中的过年是已经成家的孩子围绕在他的身边,像小时候那样,听他说的道理,也听他的训斥,不还嘴,只是低头认错。

可是孩子们回家,还是为了他的钱。没想到他辛苦了半辈子养活的五个孩子,钱替代了兄弟姐妹之间血缘的亲近,他没有看到孩子们之间的团结,只看到了因为钱而产生的诸种嫌隙。

去年的年夜饭不欢而散,他不知道,今年还能聚齐吗,他希望聚齐,但他不会说出来。

当儿子娶了媳妇儿,那么他就不听娘的了,妯娌们之间都是外来人,谁都蹿腾着老公在爹面前勤快点,说的话好听点,都是儿子,凭什么钱给这个不给那个,儿子体味爹娘的苦,媳妇儿不会。

但嫁出去的女儿再回门却是成了客人,媳妇儿里外里的忙活着,娘和女儿说句贴己的话,都得偷摸着来。

一家的女儿,必是一家的媳妇儿,结婚这件事情,将一个家庭,和几个家庭之间,牵连了起来。


二儿子程远是最先回来的,他是研究生,是知识分子,但却无法自己养活自己,找了个高干家的女朋友,未来岳父用关系给找了一份社会实践的机会,回来之后先开口,“预定”了一千块钱。

饭桌上,女朋友告诉大家,机会是她爸爸搞的,还赞助她一千块钱,那老爷子给自己儿子赞助多少,可就有个定夺的参考了。

老爷子幽幽的说:“研究生,你研究研究我老头子身上哪个零件还值点钱,你随便卸吧。”

那样的农村家庭,供出一个大学生就够难了,他还读到了研究生,小儿子程勇每每拿这说事,要不是因为二哥上学,他也不会混成现在的样子。

虽说都是亲孩子,但实在太穷了,一个上学,一个就得吃些苦,为了供老几上学,委屈了老几这样的事情,本是屡见不鲜的,虽说不必多道,但受委屈的那个,心中自然不平衡。

日后各自成家,上大学的那个,日子自然过的轻松一些,而兄弟姐妹之间的扶持,全是父母口中的往日情谊。

研究生毕业的老二,一定会给自己的儿子更好的生活,而受委屈的老三,怕是一辈子都走不出农村,当因为钱而面对生存困境,他不说,老三媳妇儿也抱不平,如果当初供的是他老公,那他家的日子过的也就不会这样难堪吧。

这种委屈,会把父母的偏爱当成自己吃喝玩乐的借口。

他也要结婚了,但饭桌上却拿出一个募捐箱,“众筹”结婚。

大儿子老实,却找了一个泼辣媳妇儿,所以,他夹在自己的小家和长大的父母的家之间,为难的厉害,一边是生养自己的人,一边是和自己组成家庭的人,其实,中国式婆媳关系的矛盾,最受伤的,就是夹在这之间的那个男人。

媳妇势利眼,虽说去年闹的厉害,但听说今年老爷子赚了点钱,准备接济一下刚流产的大闺女,还是腆着脸来了,万一分钱呢,都是孩子,凭什么不给他们家?

爸妈体恤女儿,弟弟体恤姐姐,但媳妇儿,眼里只有钱。

大女儿过的苦,囿于农村妇道,婆家受的委屈不去娘家哭诉,找了个丈夫好色家暴,她还得在娘家人面前,维护自己的丈夫。

五个孩子,唯一真心回家过年的,就是老爷子最不待见的二女儿,因为她是偷了家里的户口本去结婚,是明着忤逆了自己的父亲。


其他的孩子,为了老爷子那点钱,无论心里是怎么想的,面上都是言听计从,但二女儿却私奔了,即使孩子们啥样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却不接受自己的威严受到挑战。

“面子话”是很考验语言功底的,明明自己这事儿做的不地道,但一说出来,样样儿都是自己占理,反倒是那些嘴笨吃亏的人,还成了坏人。

不被认可的二女婿赚钱了,搞工程队,买了摩托车,盖了小洋楼,不正经的大女婿受不了了,到处说瞎话败坏人家名声,但老爷子亲自见了人,心里就有了谱。

“面子话”说出来是漂亮,但事实是怎么样的,谁心里还没个谱呢,下定决心撕破脸皮的话,说的多好听,脸就打的越想。

最不受待见的二女婿,这样一看,成了比自己儿子还能依靠的人,这是整个春节里,最让老爷子舒心的一件事情了。

在这样的农村家庭之中,有钱即大爷,你什么都不用做,大家都攀上来了,说什么都是对的,好听的话一波波的传到耳朵里。

其他人看了,自是怕分钱的时候没自己的份,语言也立即组织起来、

话都是好话,但听到耳朵里就是刺耳朵,夹枪带棒,明里暗指,表面和和美美,但心里都憋着一股气,谁都不能绕谁,话都围着那有钱的说,竭力给自己落点好处。

大家聚在一个大家庭里过年,但却各自为了自己的小家庭谋利,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是各自成家的兄弟姐妹,忘记了小时候彼此之间的陪伴快乐,屈身于生存的困境中,各自算计,表面依旧一团和气,但晚上躺在被窝里,或暗爽得利,或恼于不公。


各自心中的算盘打的太响,阴阳怪气的言语较量,打碎了亲情最后的体面。小时候为了妹妹挨饿的大哥,给弟弟喂饭洗尿布的大姐,一起割猪草的兄弟,互换衣服穿的姐妹,成家立业之后,怎么就虚伪了起来呢?

原来每个人这一生都会过两种年,小时候的年和长大后的年,长大后,成了别人的老公老婆,也成了别人的爸爸妈妈,社会角色变了,习惯的年味儿也没有了。

果然,今年的年夜饭依旧不消停,一桌子的菜,还是给砸到了地上,看着一地狼藉,老太太说:“不能扫,一扫,财就没了。”

老爷子端上了一道菜,盘子里装的是八千块钱,他劳苦了一年,孩子们都惦记着,桌子虽然掀,大儿媳妇还是惦记着,二弟三弟反目她才开心呢,这样,钱都是她家的。

她可以不管顾,老大不能,他的兄弟,怎么变成了这样?

夜晚过去,就是天明的时候了,老两口也想开了,孩子们长大了,不听他的话,那他也没有必要继续供养,这钱,老两口游山玩水去了。

不管是沈阳的故宫,还是北京的紫禁城,媳妇儿想去哪,老爷子就带着去哪,孩子们都长大,老去时候陪在自己身边的,还是老伴儿靠谱,所以人们才习惯于,维护自己的小家吧。

时间逝去,代际相传,程老爷子也有他的父母,也有他的兄弟,他年轻的时候也必定做过大家和小家的取舍,他当然选择老婆孩子,毕竟实打实陪着的,还是程老太太,大他八岁结婚的姐姐。

临走的时候,老太太看着房子恋恋不舍:“这么好的家,就不要了?”

老爷子说:“瞎说八道。”

是啊,房子怎么会消失呢?只是人不去啊,才不叫家,他们,会回来的。

只是,余生想为自己活,不供孩子上学,不给女儿说婆家,不攒钱给儿子讨媳妇儿,也不心心念念的看孙子。

如果再做一个取舍,那便是远去了。


既然孩子们有了他们所选择的生活,那老去之后,也该去完成自己年轻时候的遗憾吧,平时各自忙碌,过年依旧回到那个房子相聚。

远去的距离,反而会激发血缘的亲近,当彼此之间的关系变的简单,简单到单纯想念,只愿相见,只求团圆,说出的关心是真,好听的话不再刺耳,这样的过年才会真的成为期待。

��QvgB�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过三十年,中国人的春节也跑不出这部贺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