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父母对孩子报以很大的期待,但由于缺少教育的方法,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无奈;没有孩子不喜欢学习,但他们同样缺少学习方法,更缺少能够给他们正确引领的父母。今天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田宏杰老师所著,并且由她亲自讲解的。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到即将或者正在为孩子不爱学习而困扰的父母。

这本书带给我触动的第1点是:我们往往把自己期望的结果当做孩子需要付出行动的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总是想要孩子做事能够认真一点,能够努力一点,能够专心一点,然而认真、努力、专心等等都是结果,这些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之后才能够拥有的能力。当我们对孩子提的要求是让他们认真一点,努力一点,专心一点的时候,孩子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怎么样才是认真、努力、专心。身为家长的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孩子去理解。

这本书带给我的第2个新知是:我们的大脑习惯接受快反馈的模式,而很难接受延迟反馈、慢反馈的模式。

尤其孩子大脑皮层的发育还不成熟,他们更习惯快反馈模式。对于没有及时得到反馈的事物,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

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让孩子在得到快反馈的刺激的同时,逐渐懂得延迟反馈、慢反馈。我们需要做的,是将一件复杂的事情,要花较长时间才能看到结果的事情,将它拆分成若干能够即时看到结果的子任务,再通过将这些子任务结合起来,让孩子感受到整个任务完成之后所得到的反馈,这个反馈就是延迟反馈、慢反馈。

第三点:父母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动力,就要做到同频共振。

要想孩子能够听进去你说的话,你要做到跟孩子"同频共振"。也就是要跟孩子保持情感的联结。这也需要我们对孩子的能力发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很多时候,当孩子为完成不了一个任务,或者解决不了一个难题而感到沮丧时,也许这件事在我们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就安慰他们。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在发挥同理心,实际上,这个时候跟孩子的情感是断开连接的。因为孩子感受到的挫折和沮丧都是真实存在的,而我们一句轻描淡写的"这没关系,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代表了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要怎样去回应孩子呢?你可以这样去说:"宝贝,这件事情真的很困难,是吧?"孩子可能就会回答你:"是!我怎么做都做不好。"然后你可以表示看见了他的努力:"是的,宝贝,妈妈看到你不断地在尝试,刚刚那次,妈妈注意到你很认真在观察并努力做出调整,这真的很棒!"然后可以结合以前孩子克服困难的故事,告诉孩子坚持下去会有怎样的结果(给孩子绘制成功的愿景),慢慢地,孩子会理解克服困难是可以迁移的一种能力,当他遇到挫折时,这种能力会被他慢慢地运用出来。

本书从儿童心理教育的角度出发,向我们阐述了孩子学习时遇到的三个困境,并且分享了三个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三个方法。听完之后如醍醐灌顶,将困扰我的问题一一解开,使我对更好地教养孩子更有信心。能够在孩子学龄前遇见本书,真是太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听本书——《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