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后感

      “断舍离”这3个字,经常听媒体、朋友提起。对三个字从字面理解也很简单,感觉这3个字好像就是一个意思教/叫人舍去一些东西。感觉这有什么好说的,对一件事情的钻牛角尖,或者说死磕倒也符合日本人的性格,就没什么追究。今年有朋友再次提起此书,朋友的怂恿下买了看看。看后感觉日本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真不简单!作者把这最普通不过日常行为作为修行法门,且她自己从2000年开始不遗余力举办讲座的推广断舍离方法。有点大乘佛教的意味,普度众生。善哉!善哉!

      第一次阅读时,作了思维导图。事后就马上践行,把自己的衣服、书籍、日常用品进行断舍离。今天再次捧起,又有新得。想想,写下来吧,也算是对作者苦心的回应。

      既然书名叫《断舍离》,还是要先把这断、舍、离说清楚。其有三意思:

第一层:是说自己与物在当下如何处理。以当下的视角来看物与自己的关系。

        断: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的执念。

第二层:说的是自己与物如何相处。先用对自己要不要,有没有价值来取舍物。留下的物应该如何对待。 关键是选择和当下自己相称的物品。

        断:物品要用才有价值,用不完多余。

        舍:物品在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离: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第三层即为自己透过如何处理与物的关系,达到找到自己内心的安在、自在!

        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断的能力在于观察。

        舍:顺从内心,割舍既有。

        离:驱离要求更多的欲求,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断舍是行动,离是状态。通过断舍达到离。通过断舍离从看的见世界抵达看不见世界。

对物品的代谢替换,来修行磨炼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从现象到领悟!

 

     本书主要通过对断舍离机制、思考法则、实践方法来具体阐述。我印象比较深的是,

断舍离与普通收纳术有何不同: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常出现买的东西舍不得用,放在那里长期闲置。按书中所述,你的潜意识中有你配不上此物品的想法。想想自己也有此毛病。乔迁新居时朋友送了一套双立人刀具,一直舍不得用。看到这段话,就立马摆出来用。快哉!

       以上简单写写自己所思所想!有空再看看《断舍离》书,又有心得。

       温故知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