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怎么过

昨天有幸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听了南开大学柯平教授的讲座,觉得受益匪浅,共勉~

        讲座很精彩,其中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提到的大学生的上位、中位和下位的看法。作为一名大学生,不能只是满足于做到下位,也就是技能的培训,这个是每个人必须达到的和努力一下都能学会的工具,例如考驾照,用一些软件之类的。这不是我们作为大学培养的目的,大学生应该至少达到中位,应该思考并且明白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能不能有其他的更好的方法代替目前所用的方式,应该做到会思考,能够培养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才是我们要做的,也是作为一名大学生合格的标准。少数的人,可以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达到上位,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做出你的贡献。

        当然,处在上位的人,切不可自傲,正如《易·乾》里写到:“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教授常常处在上位--理想化,然而公务员却处在下位--现实化,而为了权衡和协调,我们就中和二者,达到中位。这也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既然不能让理想脱离了现实,那就努力让现实靠近理想吧。

        讲座是隐形学习,要多听。不管是否与自己的专业相关,一个讲座里总会有你没有听过的知识,常常包含过来人的经验与看法,你可以看到别人走过的路,体验别人的经历着的生活,学习你赞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听讲座也不是一定要你拿本子记,本子记下来未必有什么太大的用处,一堂讲座也不能给你像课程一样技能的显性学习,讲座更重要的是感受,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你看待问题的变化,影响你为人处事的心态,影响你对人生的态度,这才是讲座这种隐性学习的意义所在,这才是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几年后,我们或许早就忘记了当年学习的知识,但当你把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忘掉,剩下来的就是教育。

        听了讲座我才知道原来大学还有图书馆专业,各地区的图书馆都要达标排位,这位柯平教授就是图书馆专业的教授,昨天在师大讲完座后,今天他还要赶去贵阳讲座,后天又转到郑州大学,然后再赶回去上南开大学的课,几乎每天都在不同城市奔波,接下来他还有好几个班要上课,每个班的人数从规定的200到上限300,很多同学想听,但实在没有位置才作罢。教授在自己的领域做的是数一数二,手里还有国家拿到的80万的项目在做,他也会去内陆经济比较匮乏的地区调研,像宁夏,新疆什么的,当然不是为了好吃的烤羊肉,是为了了解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有的学校的图书系统还是教授弄的,厉害的不行呢,做到这些,无他,就是在于专注二字。正是他在自己的岗位专注多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对于浮躁的我们来说,希望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专注下去,总会柳暗花明的。

      讲座中还提到人工智能。图书馆要开始用机器人来管理图书馆了。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未来十年,有百分之50的人要失业”这是李开复说的。大数据时代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取代很多工作了。所以我们面对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不要妄想有一劳永逸的工作,要知道待在舒适区久的人,抗风雨的能力就淡了,明天是怎么样的,我们根本无从所知,但我们能把握的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现在要未雨绸缪,好好为未来做准备才是。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和感受,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收获。

          PS:(真的觉得这位教授看着特别像达康书记呀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学生活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