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听大叔给你聊聊别样的人生,很受用!

Photo by Ravi Roshan on Unsplash

前一段时间很忙,这几天终于可以闲下来,好好看书了。

最近,我看的第一本书就是和菜头的 《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

我关注和菜头很久了,很喜欢他的文风。他的文字总是淡淡的,给你讲着贴近生活的例子,你以为只是唠家常式的流水账。错了,他总能从常见的事情中道出不一样的道理,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一直深挖,就在这一切看似平淡的文字下,却能让你收获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爱看和菜头写的书的原因,他的文章鲜有说教,反而很像是在听一个脾气很好的邻家大哥侃大山,节奏轻松,但总能击中我们的内心。

在 《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一书中,和菜头分为三个篇章去唠嗑,分别为上篇[借双眼睛看世界],中篇[何以遣有涯之生],下篇[砒霜鸡汤两相宜]。


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在[借双眼睛看世界]这一章节中,作者和菜头分享了对如何学习的看法。


其中,和菜头关于碎片化学习的见解让我感触颇深。

现在的我们身处于碎片化的时代当中,海量信息,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将我们的时间无情打碎成一个个碎片,从此,我们也许会听歌,但很难再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好好的欣赏音乐了。我们也许会看书学习,但一会又去看看手机,查收消息或是被其他的事情所打断。


都说如今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可在时间碎片化的生活常态下,我们又如何才能专心,有效的学习呢?

也许有很多书籍在教我们反碎片化学习,可和菜头却在文章中告诉我们要学会适应。

他认为,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抱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而不是一提到学习就回到上学时代,用当时的方法照着课本,那样注定是低效的。

一是现实状态很难提供给大块的充足的时间。

二是心境的不同,面对的诱惑,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缩短。

三是成年人的学习往往是需要解决具体的问题,并不同于之前的应试教育,考核标准的不同,学习方法必然不同。


和菜头在文章中以编程为例分析了学生和成年人学习编程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学生学习编程,首先,学习课本知识是他们的目标。成年人学习则是编个什么具体的程序才是目标。

于是,衡量标准也不一样。

学生是答对试卷的题目算通过,但对成年人来说,无论学过什么,学的怎么样,但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就算是通过。

这真的值得我们成年人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

不管你想要学习什么领域的知识或是技能,不妨先用黄金圈法则梳理一下,想清楚自己为什么学,目标是通过应试还是解决具体的问题,如果是解决问题,就要明确的注明到底要解决哪个问题。

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后,然后再去确定怎么学,和当前阶段需要做什么。

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在碎片化的时代下,真正的有效学习,为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而努力。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在[何以遣有生之涯]一章中,作者分享了对于写作的观点。

互联网的出现带来自媒体,从此,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小媒体,每个人都能够借助网络来分享自己的看法,为自己发声,也能因此吸引粉丝。

渐渐地,内容创业时代开启,这让原来很多人备受折磨的写作重新翻红。越来越多人为了靠写文章赚钱而成为一名内容生产者,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前钱赚,于是乎,形形色色的写作课出现了。

和菜头一直就在鼓励大家去写作,在他看来,写作可以消除压力,和内心交流,好处多多。

但是,一谈到写作,就不得不说现代人因为对成功的强烈渴望而扭曲的心态。

在这里,和菜头给我们了如下建议。

不要因为做不好就拒绝去做。

大胆的接受一开始写不好,文章石沉大海的设定,更不要将文章的好坏,阅读量的高低,别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施加心理压力。

写作不仅是头脑想法的输出,更是自我的锻炼。

大脑在思考中遣词造句,从一开始的不知道写什么,到写了一段就无话可说,直到完成整篇文章,画上忐忑的句号。整个过程逼着我们与混乱的想法,与空虚告急的词库,与想要半途而废的懒惰心展开搏斗。

将文章发表到朋友圈中,整天惦记着有多少看,有多少人点赞,这个过程又逼着我们与虚荣心和好胜心比拼搞高下,承受文章无人问津,被忽视,被喝倒彩的落寞,苦闷,与挫败。

信心满满的将作品发表到网络上以为能一夜成名,时不时的刷新一下文章的阅读量有多少,赚了多少广告费,幻想着自己签约,出书,走向人生巅峰,这个过程我们逼着我们与急于求成的病态欲望,和冰火两重天的残酷现实两两相对,体会那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越期待越失望的无力感。

一遍遍的欣赏自己写的文章,一条条认真的看网友的评论,为赞赏自己的沾沾自喜,为攻击批评自己的害怕,恐惧,伤心,这个过程让我们明白了任何事情都是毁誉参半,做得再好也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讲到这里,写作不仅仅只是写作,更是一场生活的试炼,人生的修行。

Photo by Kristopher Roller on Unsplash


在[砒霜鸡汤两相宜]一章节中,和菜头分享了关于做自己的观点。

这一章节的第一节就让我印象深刻。和菜头提到了当今很普遍的一个情况:将自己现在的状失意况或是性格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归咎于原生家庭或是他人的影响,自己没什么责任,自己是受害者。

相信大家对这样的句式并不陌生:“因为我小时候如何如何,所以我现在怎样怎样”。

如,我从小父母离异,所以我不相信感情,我缺乏安全感。

可是,这前后根本没有任何的逻辑关系。

环境只能起影响作用,并不是决定作用。而且,是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还是要看自己本身的处理。

我见过很多父母离异后,可长大后依然相信爱情,珍视家庭的人。因为现在的自身问题而一味埋怨原生家庭,自己所处环境,其实是一种推卸责任,自我麻痹的行为。

弄清楚这一点,是我们勇敢做自己的前提。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做什么事情都会本能的想,这个能不能对我有好处,这个能不能让我赚钱升职?

工作时间越来越长,能够让自己喘息的机会越来越少,再加上身边人的影响,我们发现,随大流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当你的想法和主流观点格格不入时,别人会质疑你,否定你,甚至抨击你。

这个时候,做自己反而成了一件奢侈,需要胆量的事情。

我有个朋友在喝醉酒后,一边哭一边嚷嚷:“你以为我想没日没夜的工作?我其实就想过着平淡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可是,我的人生,我说了不算啊!”

说实话,他这句话一喊出来,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人生,竟然自己说了不算了。我们活在了他人的期待和评价中。

和菜头在这个章节中,提到了两个标准:

是否尊重自己的欲望

是否捍卫自己的审美

他将其称之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能够有所成就的标准。

在我看来,这两个标准,也可以帮助我们衡量是否在勇敢地做自己。

你是否尊重自己的欲望?

什么叫做欲望?就是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和代价去实现的目标。

我们在聊天中,经常会听到一个人说,等我有钱后会如何如何。

这种就不是欲望,因为这类的话语充其量只能是作为精神麻痹的麻醉剂而已。

比如,一个人说,自己有钱后会出去旅游。

放心,听听就好,这种空头支票是他来麻痹自己的,他根本不会去旅游,因为这句话的重点在于“等我有钱后”。

他将旅行当成了“等我有钱后”的标志,当成了发朋友圈炫耀的途径,并不是真正的喜欢旅行。

如果真的喜欢旅行,就知道旅行不在于路途的长短,城市是否豪华。

如果真的喜欢旅行,哪怕每个月攒100元,一年之后也能去周边的城市好好逛一逛了。

旅行的门槛,永远不是“有钱之后”。

所以啊,摊开你的目标清单,看一看哪个是你真正愿意去付出行动和努力去实现的,哪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进行意淫的,将后者去掉吧!

你是否捍卫自己的审美?

我记得之前看过凤凰传奇的一个演讲,里面的玲花说了她的一个粉丝的经历。她的粉丝是个白领,很喜欢他们的歌,但是会害怕被同事发现自己喜欢凤凰传奇的歌曲,让人们觉得自己土,所以她总是带着耳机去听。

有一次,耳机被掉了,同事们发现她在听凤凰传奇的歌曲,她当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

这种情况并不是少见的。

我们经常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换口味,换理想。

有的人认为,凤凰传奇的歌曲好听,但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爱听的,真正高雅的人都听交响乐,钢琴曲。

有的人认为,看喜剧电影的人,都是俗人,真正懂电影的人,都看文艺片。

有的人认为,看话剧才是真正懂艺术的,看综艺节目的都是没品味的。

就连看个电视剧都有鄙视链,看英剧的瞧不上看美剧的,看美剧的瞧不上看韩剧的,看韩剧的瞧不上看内地电视剧的。

因为这种种评价,多少人将自己的真实喜好藏起来,硬撑着去迎合别人的标准和审美,连坦然分享自己爱好的勇气都没有。

勇敢的做自己,很难,但再难,也要勇敢的去做,别人再说,只是他们个人的看法,外人的言语没有评价和预言的力量。自己的人生,自己承担责任,自己做主。

总之,很推荐大家去阅读和菜头所写的《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这本书,在唠家常式的文字中,和作者聊聊天,谈谈心吧!

好文推荐:

《(经验分享)我是如何靠写作赚钱年入十几万的?》

《我是如何用49天从懒癌晚期成功逆袭,兼职收入十几万的?》

希望time今天的分享能够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评论和分享,听说关注我的,能力和收入都嗖嗖涨呢!

作者简介:time,专栏作家,职业撰稿人,用大白话讲干货,time专注分享两件事:一是自我提升,二是内容创业。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听大叔给你聊聊别样的人生,很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