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情深不寿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思是说,有修为涵养的君子之交,互相之间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在常人看来,就像白水一样的淡。
关于人际关系,又有总结说“情深不寿”。《书剑恩仇录》中乾隆帝送给陈家洛一块宝玉,上刻:“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因为有金庸先生,我们认为我们是看过江湖的。任何事,把握分寸和中道比较好。

淡一点好,比较长久
日常生活过程中,如何对待老师、同学、同行、朋友、亲戚、家人或者其他相识的人?
当然首先是要和颜悦色,以欣喜的姿态令周围人高兴,但要注意的是,彼此之间不能过于亲密,如果非要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一分一秒也不愿分开,这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刚开始认识时,感情非常冲动,但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短时间内一定会破灭的。即使你对他的印象非常好,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好的人了,这种心态也不一定长久。
因此,务必要把握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执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藏地有俗语说:“夏天特别热的时候,马上会下冰雹;两个人关系特别好的时候,很快会出现纷争。”

很多话,不用急于说出口
有人跟老师说:“某某人特别特别好,我觉得这个人是世间第一的。”
老师回答:“前面的路还长着呢,不要太早下定论,今天是阳光明媚,但过段时间会不会阴天也不好说。就算你心里这样想,口上也暂时不要说,藏在心的仓库里,钥匙由自己带着。”
意思是告诉他,不要到处宣扬自己和某人关系如何好,毕竟最后会怎么样也很难说。现在的社会这么复杂,再加上心若没有一定的修证和正知正念摄持,今天的心态,明天不一定还会存在。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好是“淡淡相交得久长”。

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即使心里非常要好,行为上也要不亲不疏,这样的结果应该会很好。
现在的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过于亲密,过于亲密势必导致最后的分离。
因此在西方国家中,纵然是朝夕相处的一家人,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是吃、住、睡非要在一起。因为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今生的性格爱好也不同,没有深交时,觉得对方一切都随顺自己,言行举止随自己而转,实际上是不一定的。在逐渐交往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来源,就是各自有不同的方向。

越在乎,越容易破碎
很多世间男女也是这样,最初关系非常好,后来为了工作、家庭,甚至做饭的问题上,也是意见不一致,经常吵吵闹闹。在争论过程中,一句看似非常平常的话,结果深深刺伤了对方,对方一辈子记在心里,最后彼此的关系就像水泡一样,在阳光照射下毁于一旦。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佛教的这些殊胜教言,大家应该好好思维,真正地利用起来。

图片发自App

把心,交给自己
庄子、孔子等古代圣贤,在为人处事方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在他们那个年代,虽然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各方面条件不一定具足,不像现在的社会一样,今天你请客、明天我请客,或者几个人的关系整天搅在一起,但人们的心态非常调和,自己是属于自己的,心处于平平淡淡的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极少。
而现在完全不是这样,今天对这个人好,就请客敬酒,不能喝酒就敬百事可乐:“祝愿你一切顺利、吉祥如意!”没过两天,互相怒目相视,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包括上师与居士之间、居士与居士之间也是这样。
当然,你自己有钱的话,我也不阻碍你的这种活动。有些居士特别喜欢请客,今天请这个、明天请那个,过一段时间,又跟这个闹矛盾、跟那个闹矛盾,今天赞叹这个人,明天当着他的面就开始诋毁,这种现象不断在发生、不断在上演。原因是什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不懂得这样的教言。如果懂,哪怕跟同行道友呆多少年,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矛盾。

图片发自App

不贪不怨,是人生智慧

有时候忆念法王如意宝的恩德,不说他老人家赐予的出世间教言,甚至为人处事的很多教言,我也是一辈子当中难以忘怀。
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三十忠告论》中说:“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虽住何处不应交亲友,于谁相触不怨亦不亲,稳重自主即是吾忠告。”不管住在城市、寺院、寂静深山,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都不要结交特别亲密的朋友,与任何人交往不要太亲热,也不要太疏远,更不要有嗔恨心,应当稳重自持,自己主宰自己,这就是无垢光尊者的忠告。
过于亲密的交往是一种心理负担,生怕自己的某个认知或者错误伤害或者辜负了人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心里压力很大。
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情深不寿!

你可能感兴趣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情深不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