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信:不适合以常理判断》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文章,俞敏洪当然大名鼎鼎,关键是写信的人,现在也是知名人士,但当年却是默默无闻。正是新东方,成就了罗永浩今天的社会影响力。这封信正如老罗在舞台上和课堂上的演讲,时而令人捧腹,时而令人莞尔。但其中也不乏条理、道理甚至是哲理。下面摘录几句:

1、“在吉林省延吉市读初中时,因为生性狷介,很早就放弃了一些当时我讨厌的主课,比如代数、化学、英文,后来只好靠走关系才进了当地最好的一所高中,这也是我刚正不阿的三十来年里比较罕见的一个污点。”

理由:典型的老罗语录,“污点”是一个贬义词,用说反话的方式,来增强效果,达到赞扬的目的。而最后半句话,又是明贬实褒,不仅说明自己的坚持,和特立独行。又引出下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独特。而所有这一切,只为了服务文章标题“不适合以常理判断”。

2、“因为那时候我爱上了西方音乐(古典以外的所有形式),大概收有上千张英文唱片,为了听懂他们在唱些什么,我在讲传销课的同时开始学习一度深恶痛绝的英文。”

理由:这段话的用法,文中出现过几次,这也是比较典型的老罗式的画风,在讲述原因的时候,故意不谈可能的情形。反而用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原因来解释。这里他没有说自己如何刻苦学习英语,反而说是为了听懂他们在唱什么。同样前文也有,不说自己可能是因为不适合或者其它原因离开中韩合资公司,而是用了一个“避嫌”这样有点不可思议的原因。因为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高层亲戚,在企业做事更容易。但他用这种解释的时候,往往大家会觉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3、“但是我到新东方应聘不是来做教师的,我是来做优秀教师的,所以不适合以常理判断。”

理由:前文刚刚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自己,“怪物”、学历、不敢考数学、要当教师等等。然后话锋一转,说自己不是来做教师的,读者在这里可能刚刚质疑一下,那你做什么,马上接“我是来做优秀教师的”,又紧接着“所以不适合以常理判断”一波三折,并且点题。

文章不错的段落我也摘几个:

1、“过了去年的五一节之后,我制定了严格的计划:每天只吃蔬菜、豆腐、全麦面包、鱼肉、橙汁、脱脂牛奶和善存,每天用一个小时跑10公里,也就是标准跑道的25圈。我不得不骄傲的是,我只用了58天就减掉了48斤体重,去掉休息的星期天,几乎是一天一斤。然后我心情平静地迎接了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7月。这件事过后我发现其实我还是很有毅力的一个人。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毅力应该用来做什么,末日虽然没有来,但是新世纪来了,30岁也快来了,这真是一件让人坐立不安的事情。”

理由: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强调自己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因为减过肥的人,都知道减下来不容易,何况是一个惊人的速度。但他用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叙事方式,看似轻描淡写的带过。潜台词就是,我有毅力在新东方做更艰苦的事情。

2、“实在不知道困在一个小地方可以做些什么,所以1996年夏天我到天津安顿下来(那时候我很喜欢北京,但是北京房价太丧心病狂了),靠给东北的朋友发些电脑散件以及后来零星翻译一些机械设备的英文技术文章维生,因为生性懒散不觉蹉跎至今。我要感谢那本莫名其妙的预言书“诸世纪”,尽管我不是一个迷信的人,但是去年五一我看到那段著名的预言“1999年7月,恐怖的大王将从天而降……”的时候还是有些犹豫,我认真地考虑自己可能即将结束的生命里有什么未了的心愿,结果发现只有减肥。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个痛苦的胖子,因为胖,我甚至不得不隐藏我性格里比较敏感忧郁的一面,因为胖子通常被大众潜意识里不由分说地认为应该嘻嘻哈哈,应该性情开朗,应该徐小平。他们对一个矫矫不群的胖子的性格能够容忍的上限是严肃,再出格一点就不行了,比如忧郁。虽然他们从来不能如此准确地说出这种想法,但是如果看到一个忧郁的胖子,他们就会直觉哪里不对了,他们的这种直觉的本质是,‘你是个胖子,你凭什么忧郁呢?你还想怎么样?你已经是个胖子了。’所以很难见到一个肥胖的并且影响广泛的诗人,因为公众不能接受,任凭他的诗歌惨绿无比。当然胖子的痛苦永远不值得同情(除非是因为病理或基因导致),因为他们胖通常是因为缺乏坚强的意志(也许除了丘吉尔)。我就是个典型,我的肥胖完全是因为厌恶运动造成的,我有过十几次失败的减肥经历,我试过节食、锻炼、气功和几乎所有流行过的药物,包括在西方严禁非处方使用的芬弗拉明,我总怀疑我不如小时候开朗是因为误用芬弗拉明造成的,它减肥的药理竟然是通过使人情绪低落从而降低食欲,事实上,它根本就不是研制用来减肥的,它本是用来使轻度狂躁型精神病患者稳定情绪的药。我是中国落后的药检制度的严重受害者。”

理由:这段话,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就是个痛苦的胖子,因为胖,我甚至不得不隐藏我性格里比较敏感忧郁的一面,因为胖子通常被大众潜意识里不由分说地认为应该嘻嘻哈哈,应该性情开朗,应该徐小平”这句。老罗先是把自己标新立异出来,说自己是个痛苦的胖子,忧郁的胖子,然后解释为什么,因为大众潜意识里的胖子是另一番形象。而在解释的时候,又用了一个名词来做状语,这个名词是个人名,恰恰是个胖子,恰恰符合大众预期,恰恰收信人很熟悉。这就达到了老罗的目的,既把问题说清楚,又能引起注意,还有不错的笑果。后面,对芬弗拉明的描述,也用了这种手法。

3、“龚自珍劝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不拘一格’的结果是降下了各方面发展严重失衡的,虽然远不是全面但又是十分优秀的畸形人才,谁来劝新东方‘不拘一格用人才’呢?想想王强老师的经历,所以我也来试试说服您,我们都知道那个美国老头虽然觉得他很荒唐,但是他还是给了王强老师一个机会去见他,一个机会去说服他,所以我想我需要的也就是这么个机会而已。给我个机会去面试或是试讲吧,我会是新东方最好的老师,最差的情况下也会是‘之一’。”

理由:这是全篇最后一段,前面说了很多自己的情况,但说到底这是一封求职信。请求给一个试讲的机会的信。所以最后还是要进行劝说工作。并且再次引用了俞敏洪身边熟知的人的例子。而结尾一句,仍然不忘自己的经典桥段,埋了一个非常理的小钩子。既有笑果,又让人产生好奇,想知道他到底讲的怎么样。这样,作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通篇,都在围绕题目服务,处处不以常理出牌。


拆解了其中一个写作单元: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解《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信:不适合以常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