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干货!产品小白如何撰写产品分析报告?

在讲怎么去写产品分析报告前,大家首先需要知道产品分析报告有什么作用?一般来说,写产品分析报告,个人觉得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类:

面试准备:加深目标产品与目标岗位的了解,为面试作准备;

产品改进:依据自己对于某一产品的体验分析报告,作出相应产品改进意见;

思维锻炼:针对一些自己喜欢/热门的产品,以分析形式锻炼自己的产品思维;

可见,产品分析报告是每一位产品经理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尽管不同的产品特点不同,对应的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虽然笔者分析的产品不算太多,但笔者认为分析产品的思维与角度并无差异。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两种方式着手产品分析报告,如下图:

五要素层次法

当我们拿到一个待分析的产品,我们肯定不会漫无目的地去使用体验,而是会抱有某种目的性,或是分不同层次去分析产品功能,一步步深入,最终产出我们的报告。而其中涉及的便是我们要说的五要素层次法;

关于用户体验五要素,笔者其实已经在之前的文章撰写过相关的说明,这里我就不再过多阐述,仅对产品分析报告的一个思路去分享讲解。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00b9273683e

战略层:产品目的,用户需求,经营者和用户想从产品得到什么?

范围层:规格功能,某个功能是否应该成为产品的功能之一,各种功能组合方式如何制定

结构层:流程结构,用户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各页面之间是何种结构?

框架层:页面布局,按钮、文本等控件如何布局,从而达到最好效果

表现层:视觉设计,色彩、比例、交互动效如何设计?

从上述的各层概念来看,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时,基本就是遵循这样一个结构层层递进。反之,我们作为一个用户去使用产品则是需要逆向的一个层次结构去分析,一步步反推某一功能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之后再从用户体验五要素的顺序梳理好分析报告即可。

这个也比较好理解,我们上手一个产品,最先感受到的肯定是这个产品的色彩调性、比例布局等感官冲击,即表现层特性,如同作为内容社区平台,豆瓣、知乎、分别给人的色彩感受是清新绿、活力蓝、优雅橘。

再进一步使用后,我们会触达到框架层特性,关注到某些功能页面涉及的按钮,这些按钮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方便用户的使用,相关信息设计是够阐述到位,都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单独页面的思考,我们不妨再将思路放宽,单个页面的设计是否方便某个业务流程的进展,整个业务结构逻辑是否清晰?这便到了我们结构层需要思考的问题。

之后我们再放眼整个产品,与主要业务功能相匹配的功能还有哪些?毕竟产品可设计的功能有很多,但与核心业务功能相关的只会在一个特定范围之中,这便是范围层。

最后,我们通过该产品圈定的功能范围,业务逻辑以及交互体验上去反思产品的定位是什么?产品的目标用户是谁?何种使用场景才会有这种用户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最终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最后如何去赢利?说白了就是从what出发,思考how这个问题,最终推导出经营者的why。然后按照思路,撰写我们的产品分析报告:

递进分析法

递进分析法相较于层次法,整体思路比较清晰明了,也更加符合一贯的产品思考逻辑。我们代入产品owner这一角色,一步步通过以下几点分析即可:

产品定位: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这样一款产品,我们如何去定位这款产品,分析这款产品的属性以及地位。只有这一点确定之后,我们才能明确我们的用户目标,试用场景与需求等。

目标用户:

目前的互联网市场基本都是面向领域垂直化,用户都比较精准。我们分析产品便需要明确产品目标用户是谁,用户画像当然是越具体越好。比如我们知道知乎的用户都是喜欢知识分享的创作爱好者,显然这样一个描述并不准确。这类创作者可再分为渴望获取知识的某领域小白和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行业大牛。

使用场景:

明确用户画像之后,我们就可以分析这类人群为何需要这款产品,是何种场景去使用,这个场景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需求是什么?

需求分析:

明确需求来源点,我们便需要相关需求制定之后的目标结果,这一实现过程中我们的阻力与驱动力是哪些?这些分析表现出的显性需求,则需要我们对来源点与目标结果进行明确认知,并且相关的驱动力要高于阻力。

市场分析:

对于市场分析的判断,主要是针对同类产品的一个比对,分析相关竞品的一个市场生存状况,我们最终需要得出分析的产品在目前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的生存空间如何?相关前景如何?关于市场分析模型,常见的有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模型,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找度娘。

产品易用性:

我们在产品的使用体验过程中,功能上是否好用?能否达到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其实这些都和我们在层次法中提到的表现层息息相关。一款好的产品,它的易用性是毋庸置疑的。易用性的表现主要分析如下几类:

易发现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某个页面,主要的功能按钮可以第一时间让我们获知到,我们也很愿意去使用它,可想而知这个功能是较为成功的。

上手快

对于简单的页面,我们可以快速上手使用;对于复杂的页面,有适当的信息提示,我们也能快速上手使用。从而体现产品的易学性、上手快。

易操作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易操作的评判标准有操作次数、操作距离、操作时间。比如说,评价功能直接点击星级提交和点击星级之后再点击确认提交,操作次数的区别给用户的感受也会不同。

产品优化:

“人非圣贤”,产品也是如此,总有一些功能与细节无法满足每位用户,针对整个分析过程,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优化意见,我们往往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视觉负担:存在一些功能布局无法突出重点

认知负担:某些功能很难理解如何使用

记忆负担:某些功能流程冗长复杂,涉及元素过多

物理负担:某些点触操作距离过长,或是点击过于频繁,等待时间过长等

针对这些方面体验较差的细节,我们提出我们的对应优化方案与建议即可。最终,基于递进分析法的一份较为详尽的产品分析报告就大功告成了

谢谢大家阅读,我是把产品当做刻章去打磨的伪文青,欢迎指正和订阅!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享干货!产品小白如何撰写产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