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我为人人,人人未必为我,还要保持善良吗?

《芳华》, 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们,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故事。

电影有几个观点值得思考的:

1.我为人人,人人未必为我。

男主角刘峰,就是我为人人,团里的活雷锋,本来有机会上大学,无私让给别人。如果他上大学了,命运又有怎样的改变?

腰后来也受伤了,跟一个女生告白,被告耍流氓,分配到战线上,依旧冲锋,断了一只手臂。

改革开放后,老婆跟别人跑了,在海南做生意,车子被扣了,低三下四受欺负。

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现代是不是要有所保留?

2.不被认真待见的人,才最懂得善良的珍贵。

女主何小萍出身不好,爸爸成分不好,要改造,妈妈改嫁,青春期的敏感,很自卑,不能很好表达自我,经常受别人集体嫌弃、欺负。为刘峰抱不平,被分配到前线当护士,前线场面太恐怖,吓疯了。不受待见的人,才懂得善良的珍贵。只有刘峰对她好,最后两人相互依靠。

3.门当户对。

刘峰告白失败,那个女生嫌弃他的出身家境前途,后来那个女生去了澳大利亚。

文工团散了,一个女生听说另外一个男生是高干,在一起了,两个家庭都是干部。

4.inner peace 与物欲

1978年,改革开放,都变得不一样了。

本来大家的差异不大,后来大家差异越来越大了,高干家庭投资海南房地产,知识分子通过读大学成为作家,光鲜亮丽。

残疾的男主跟女主,却活在社会的底层,却彼此相互扶持,内心平和,inner peace。

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一直在迅速变化,个人的命运也在变。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年华,也在时间的流逝中变迁。

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依旧保持适当的善良,做一个内在平和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华》:我为人人,人人未必为我,还要保持善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