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让经典诗词活在当下——读《王立群妙品古诗词》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自古就有点评诗文的传统,或圈圈点点,勾勾画画,标注名句;或于字里行间,纸页留白之处,记录三言两语的感悟。“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王立群先生的《王立群妙品古诗词》(东方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就是对古诗词解读的众多版本之一,书中深入浅出的流行语言,让传诵一两千年的经典诗词活在了当下。

王立群先生点评的100首经典古诗词,金句频出,幽默风趣,让读者阅读快感爆棚。比如,王先生从星座角度讲《诗经》,从男子化妆、小鲜肉角度解读《离骚》,认为王维不仅是“诗佛”,更是“终南山的佛系男神”,说李白的诗集就是一部“狂人日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是北宋版的“舌尖上的中国”……他读李商隐的《无题》诗,写的是一场“确认过眼神”的美丽遇见与回肠荡气的无奈转身;品评张九龄的《感遇·其一》,品出的是“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的自信与坚守。全书主要是从个人的评点感悟出发,针对经典名句,抽丝剥笋,力图建立另一种理解诗词核心的“语境场”。

王先生点评见解独特,前后勾连,左右照应,发前人所未发,道今人所未言。例如,在点评王维《终南别业》一诗时,王先生说,终南山之所以能在中国众多的名山中脱颖而出,还在于中国古人的一种审美意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终南山中有“仙人”。谁是终南山上的“仙人”呢?“诗佛”王维就是其中之一。王维青年顺风顺水,中年险山恶水,晚年游山玩水,《终南别业》恰恰就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他闲步山间,随性而走,行到山穷水尽之处,就坐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看地上溪流淙淙,不惊不喜,不闹不怒,一幅淡然画境,烛照一颗悄然诗心,这正是“一山一水一别院,一诗一画一人生”。这样的点评,能让人领悟到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王先生写韩愈,突然忤逆了崇佛的皇上,敢说崇佛的皇帝没有一个得到好死的。于是皇帝大怒,当日就赶他滚出朝廷,贬到潮州。韩愈的侄孙前来送他,韩愈悲愤写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其实韩愈是个胆小的人,爬华山吓得直哭,特别怕死。对比他敢忤逆皇上,简直是难以想象。只因为他是儒生。王先生总结说:“这首诗最能代表韩愈的精神:刚正坚强、不同流俗、一往无前。他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特立独行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这种敢于与权威背道而驰的行为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他为官如此,为文如此,发言直率,无所畏避。

王先生说,至于高贵还有钱的韦应物,家族厉害得很,“韦氏家族共出宰相十四人”。他的前半生,本来也是个仗着祖荫,走鸡斗狗而且尽干坏事的主。结果突遇“安史之乱”,“天变了,唐玄宗死了,韦应物的靠山倒了,这时的他即便哭破了天也没人帮了,而且他也尝到了被人欺负的感觉,没有办法,他只能开始学作诗。为何单单要学诗呢?因为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诗歌。”他浪子回头,“一做就是大半辈子,他戒除恶习,鲜食寡欲,焚香、扫地、读书成了日常。做了官之后的韦应物,一心为民,不愿白拿俸禄”。“一生浮沉的结晶”就是那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王先生点评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时说,苏轼人生高开低走,人生过了大半,仕途上一直很不顺利,43岁,被贬到黄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王先生感叹说:“苏轼在这首词中表现得非常达观,认为水还能西流,人必定也还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这首词就在这一点上给了我们很多启发。……这就是心态,心态是最重要的。一个青年人,如果心如死灰,那无异于迟迟垂暮;一个老年人,心存一颗青春的心,那就是永葆年轻。”一般玻璃心的读者听了这个,都会大受鼓舞,顿感心胸开阔。


王先生认为,除却诗词本身必须写得好的因素,诗词还必须具备时刻指向当下的质素,也就是说,诗歌所写,能够时刻呈现于今天。虽然不少诗词距离今天已经很遥远了,但是经典诗词仍然能够为我们提供足以借鉴的东西,仍然能够不断刷新我们的审美,仍然不断冲击我们的阅读视野与阅读期待,所以诗词的解读不能脱离它产生的时代,更不能离开解读它的时代。这正是诗词生成已久却历代阐释不断、魅力常新的根本原因。

因此,这本书既可供人们长时间仔细研读,也适合百忙之中“走马观花”。阅读中可以不断刷新我们的审美,冲击我们的阅读视野与阅读期待,从而让我们生命的脚步不再匆匆,让平凡的日子也能活出诗的精彩。就像王先生在书中评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那样:“看的是风景,也是心情。



关键词:每日一读,一往情深,庸辉华夏,理君博士

庸文化(shangyongjun1)与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微博、等多家新媒体同步,每日呈献每日一读、一往情深、庸辉华夏、理君博士等美文,供大家乐读与评论。敬请关注和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读」让经典诗词活在当下——读《王立群妙品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