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持续力”。
一、什么是做事的“持续力”?
在《纳瓦尔宝典》一书中谈到:
“养成习惯的方法和过程并不重要,甚至连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坚持”。
人们通常认为,练琴需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术。
这的确很有道理,但是却“割裂”了一个前提: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与学琴者之间,必须要“提前”融合。
所以说,很多理论、方法、计划、目标都不是立刻获得的,而是在每天的坚持中,在持续做事的进程中,不断尝试与探索,一路“整合”与总结出来的。
因此,拥有练琴的“持续力”,也就拥有了获得之后一切的“动力”。
二、如何培养自己的“持续力”?
将练琴这件事持续下去,说难很难,说容易也容易,因为我们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使这件事变得轻松一些。
①缩短练琴时间,保留体力
把每天、每次的练习时长缩短,也就减轻了每天的练习强度。
强度降低,学琴者的体力就能够始终保持在较为充沛的程度,不至于每次都是消耗殆尽。
这样到了下一次的练习时,便可以较轻松地开始练习。既没有心理负担,也有良好的体力作为支撑,并以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②降低任务难度,保留精力
除了缩短练琴时间,还可以降低每次练习的任务难度,使自己的精力得以保留。
人的精力比体力更为“金贵”,也是更容易消耗殆尽的“产物”。
那么当我们每次面对不是那么难的练习任务时,自己的大脑也就不容易作出“情绪化”的预判,从而能够平静、客观地看待任务,而后执行下去。
比如每次练习时,只练习一个乐段,甚至一个乐句。或者把节拍器的速度,只上调5个等……
③在执行短期目标的同时,还要有个“模糊”的长期目标
有了长期目标,也就有了“盼头”,有了之后大体的行动方向。
长期目标只能也必须是“模糊”的,是有自己的“预判意识”在其中。
比如,大体规划一下,自己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10级考级;或者在3年左右的时间段内,上台演奏某某作品等……
如果没有“模糊”的长期目标,虽然有“源源不断”的持续力,但很容易将“路”走“偏”,最终“功亏一篑”。
长期目标,就像大海中的“航标灯”,让自己的“路”走得更“精准”,更有意义。
也让自己的“持续力”,充分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