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马头琴 (1)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幸会更无前。

 

毛主席,周总理50年国庆节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和柳亚子在一起(网络图片)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乐器大家族中,马头琴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没有定式的普通蒙古族古老乐器之一。今天耽搁各位一点时间,给大家聊一聊有关马头琴的故事,通过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蒙古族民间乐器,让大家了解它是怎么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民间乐器,和其中包含着鲜为人知的,耗费了一个人毕生精力的动人故事。

张纯华研制的马头琴“网络图片”

    谈到蒙古族人们必然首先连想到成吉思汗以及铁马金戈,其次就是一望无垠的广阔草原,奔驰的骏马,成群的牛羊,蓝天白云下的蒙古包,耳边仿佛听到了德德玛演唱的那优美旋律,宛如置身于乳香飘逸的草原静静小溪旁,远处传来悠扬的琴声,这回荡在蔚蓝色草原上的天籁之声音,那便是马头琴在歌唱。

苏尼特右旗马头琴演奏老人塑像

    蒙古民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必然要有乐器伴奏,马头琴在百灵鸟的故乡是家喻户晓的,自娱自乐的古老民间独奏乐器,蒙古族人民称做“潮尔”。蒙古人在各种喜庆的日子,都会尽情的跳起“安代舞”而伴随舞蹈的主要演奏乐器中,就有必不可少的马头琴。

安代舞表演

    马头琴原型比较简单粗糙,是一种用马尾做琴弦,共两根弦的弦乐器,梯形的共鸣箱四边用木料制成,前后用皮革做蒙面,有条件的也有用蟒皮做的,出音孔在左右两侧,琴箱和顶端略微弯曲的半圆形柱体琴颈,琴身长约一米,其声音时而圆润浑厚,时而又铿锵豪放,因所用木料的不规范和大小不统一,受条件限制琴声音量缺乏空间感。蒙古人称它为“毛仁胡日”翻译成汉语是马头琴,其实过去在琴身上并没有雕刻马头形装饰物,那么为啥叫“马头琴”可能和古老的蒙古族民间传说有关,关于马头琴的传说,网上介绍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单说和马头琴有缘的一位汉族传奇人物---马头琴制作大师张纯华老人。

  张纯华——中国乐器协会会员,中国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马头琴协会理事,中国北京乐器协会特邀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五届委员,享有内蒙古民间文艺协会授予的“研究制作马头琴大师”荣誉称号。

      1950年国庆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来欢庆祖国的新生,内蒙古文工团由首任团长周戈带领,进京参加建国一周年演出活动。10月3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西南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的庆祝国庆联合演出歌舞晚会。 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有全国各民族代表参加的国庆活动,当年“人民日报”在醒目的板面刊登了这条消息“代表们穿着本民族的服装,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保存着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携带者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以尊贵的民族身份来到首都参加民族自己的国庆节。像这样规模的各族人民大团结,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开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观看各少数民族团的演出“人民日报”报道演出盛况,新中国对待少数民族的关怀,极大的鼓舞了各族人民大团结,激发积极建设新中国的空前热情。

    在观看内蒙古文工团演出时,时任民间艺人协会主任的,老艺人色拉西坐在舞台上的一张桌子上面,用一把传统的马头琴进行演奏。毛主席于是问旁边的乌兰夫“这是什么乐器?声音很好听,就是音量有些低,为什么要坐在桌子上演奏?”乌兰夫回答“这个乐器叫潮尔,也叫马头琴,一般是在蒙古包或室内演奏,如在舞台上演奏,没有桌子帮助扩音,前面的人能听到,后面的人就听不到了”毛主席说“能不能改进一下,走进音乐大堂”

50年国庆节招待晚会上周总理亲切问候色拉西(网络图片)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马头琴的改造研制工作,由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乌兰夫同志亲自主持,成立了“马头琴研制小组”并迅速开展了改造工作。乌兰夫的秘书拿着当年的马头琴样品,多次到北京等地走访多个制作民间乐器的行家里手,终因内地制琴高手没有在内蒙的亲身体验,对蒙古族特有乐器缺乏了解,加上刚解放初期,对个体从业员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实行,旧手艺人传统的保守思想理念很严重,改造马头琴的工作进展并不理想。

    如果没有新中国,那么马头琴只不过是一种牧人在蒙古包里自娱自乐的本土乐器。共和国赋予了马头琴新生的机遇,历史在寻找让马头琴走出草原,步入中华民族乐器大家庭,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成名之路 ! 使命在召唤这方面的人才,人才在等待时代赋予的历史性选择。

      开创研发制造马头琴的历史性使命,悄然落在了归化城北门附近,一间很不起眼的,由私人开设的,一个很简陋的小二层楼里。这所小楼的招牌叫“和声工业社”,它的创业人叫张纯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系马头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