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往事18:晋国内乱

晋国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儿子唐叔虞,周成王将其分封到唐这个地方,还因此留下来一个典故叫做桐叶封弟。

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是为晋侯燮,此后又历经数代君主,传到晋穆侯。晋穆侯时期北方的戎狄部落开始崛起,公元前808年,晋穆侯继位四年后,娶齐国宗室女子姜氏为夫人。

公元前805年,晋国攻打条戎时,姜氏生下太子,取名为仇。公元前802年,晋国攻打千亩之戎,取得战功,姜氏生下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成师。

当时晋国一个名叫师服的大臣发表议论道: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

命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意思是说起名字是有讲究的,主要是用来规范礼仪,引导人民,如果名字起得不好,很可能带来灾难。并根据这两个孩子的名字预言晋国将会发生灾难。

师服真是个乌鸦嘴,他的预言果然实现了,由于这两个人,晋国开始动荡。

公元前785年,继位二十七年的晋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

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军袭击殇叔,夺回国君宝座,是为晋文侯。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准备迁都。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逝世,儿子晋昭侯即位。把曲沃封给叔叔成师,这就是曲沃桓叔。

由于曲沃城比国都翼城还大,使曲沃桓叔的力量得以发展壮大,并逐渐拥有了威胁晋昭侯的实力,而篡位野心也随之而来。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了晋昭侯,准备迎接曲沃桓叔入晋都为国君,不料翼城的人们极力反对曲沃桓叔,并起兵抵抗,曲沃桓叔只好灰溜溜的败退回曲沃。

之后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晋君,即晋孝侯,晋孝侯诛杀了叛党潘父,稳定了局面。

公元前731年,71岁的曲沃桓叔壮志未酬,郁郁而终,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继位。他擦干眼泪,接过父亲的旗帜,继续与翼城的斗争,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也更加惨烈。

公元前724年,曲沃庄伯起兵攻打翼城,弑了晋孝侯。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援助下进行反击,曲沃庄伯不胜,退回曲沃。晋国人又拥立了晋孝侯的弟弟晋鄂侯。

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趁机攻打翼城,晋鄂侯逃到随国。周桓王派虢公率联军讨伐曲沃庄伯,并立晋鄂侯儿子晋哀侯为晋国国君。

公元前716年,曲沃庄伯去世,儿子曲沃武公继位,继续跟晋侯对着干。

公元前710年,晋哀侯侵占陉庭的田土,陉庭南部边境的人联合曲沃武公攻打晋国都城翼城。也是在这一年,宋国华父督弑了宋殇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晋国并掳走了晋哀侯。晋人立小子侯为国君,此时曲沃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晋国国君。

公元前706年,曲沃武公将小子侯骗到曲沃杀死。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逃回战败,晋哀侯之弟姬缗被立为晋侯。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一举将晋灭亡。为了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曲沃武公把晋国国库里的金银财宝全部送给周釐王,于是周釐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改称晋武公,宣告曲沃旁支夺权成功。

自此,从曲沃桓叔封曲沃开始,一直到曲沃武公打败晋侯缗,持续了六十七年跨越三代人的造反之路,终于结束,晋国开始走上一段发展壮大的道路。

晋文侯和曲沃桓叔的关系,简直是郑庄公和共叔段的另一个翻版。从父母给他们起的名字来看,似乎就隐含了对他们的期望。

哥哥晋文侯估计也得不到父母太多的关爱,而弟弟成师一定很受娇惯。所不同的是弟弟是在哥哥死后才被封到曲沃,而曲沃就相当于京在郑国的地位,甚至地位更高。

当时没有人提出过反对意见吗?我相信是有的,但晋昭侯为什么还要把他封在曲沃呢?很遗憾,不知道,历史上没有记载原因,只能说或许就是基于血缘关系,所以信任他吧。

如果共叔段没有起兵造反,会不会郑国也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历史总是喜欢开玩笑,虽然他让郑庄公灭了共叔段,避免了晋国这样的局面,但郑国还是出现了内乱,这件事留待以后慢慢讲。

因为郑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历史上称为射王中肩。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秋往事18:晋国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