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

一、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是一些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目的:资源共享;组成单元: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遵循网络协议

由若干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

1.2、互联网与网络

计算机网络把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互联网将多个网络连接起来(网络的网络)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从组成部分看:硬件、软件、协议

2、从工作方式看: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用户直接使用),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有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3、从功能组成看: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1.4、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进程间的通信

1.5、边缘部分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c/s):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对等连接方式(p2p):两台主机地位对等,既可做客户,也可做服务器

1.6、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1张图片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2张图片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3张图片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4张图片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5张图片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数据率、比特率):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

2、带宽:表示网络中某条信道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表示最高数据率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信道的数据量

4、时延:又称延迟或迟延

​ 发送时延:有主机或路由器发送到信道上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 发送速率 发送时延=\frac{数据帧长度}{发送速率} 发送时延=发送速率数据帧长度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时间,只与信道材质有关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m / s 传播时延=\frac{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信道长度
​ 处理时延:分析、进行差错检验等的时间

​ 排队时延:在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总时延为所有时延之和

5、时延带宽积:又称 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6、往返时间RTT:发送方发送完数据(即不计算发送方的发送时延)到发送方接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过的时间
R T T = A − > B 的传播时延 + B 的处理时延 + B 的排队时延 + B 的发送时延 + B − > A 的传播时延 = 2 ∗ 传播时延 + B 的处理时延 + B 的排队时延 + B 的发送时延 RTT = A->B的传播时延+B的处理时延+B的排队时延+B的发送时延+B->A的传播时延 \\=2*传播时延+B的处理时延+B的排队时延+B的发送时延 RTT=A>B的传播时延+B的处理时延+B的排队时延+B的发送时延+B>A的传播时延=2传播时延+B的处理时延+B的排队时延+B的发送时延
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或者网络利用率过高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时延

2、计算即网络体系结构

2.1、协议与划分层次

实体:每一层中的活动元素(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的数据交换而指定的一系列的规则、约定、要求(只有对等实体间有协议)

接口: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服务:每两层之间,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通过接口使用下层的服务(功能)

协议水平,服务垂直

2.2、OSI七层协议模型

自下向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物联网叔会使用>

2.2.1、应用层

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用户与网络的界面

所有能与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联网才可用)

典型服务及协议: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2.2.2、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程序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语义)

功能:①数据格式转换②数据加密解密③数据压缩恢复

2.2.3、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地传输数据

建立同步

会话间彼此不影响

功能:①建立、管理、终止会话②使用校验点,可是会话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2.2.4、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传输单位: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段

2.2.5、网络层

任务: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2.2.6、数据链路层

将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2.2.7、物理层

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的形式,在链路上进行传输

2.3、TCP/IP四层协议模型

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6张图片

2.4、五层协议参考模型

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7张图片一、 计算机网络概论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