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开始就在知识服务行业摸爬滚打了。大课、小课、线上、线上都做过,现在在跟头部的知识服务等平台合作课程产品。
上周六在MBA智库主办的信鸽商学院的线下课程中,认识了老光老师:
1.他从传统线下讲师转型为线上畅销课IP,用了三个月时间
2.他的《精准表达课》课,完课率在90%以上。
这样"可怕"的成绩让我这个知识付费老兵特别认真的听完了老分享的知识IP如何做第2曲线的增长主题。
为了让更多朋友理解、做好“知识产品”,下面以老师的分享为主,结合我以往的部分思考,整理成图文给大家。
高光提示:以下的总结,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可操作的做课方法论。按照里面的标准,不保证能成为爆款,但是能成为平台和用户喜欢的课程产品。
——以下是干货的分割线——
老光老师经历:
2017年做第一门线上课,《精准表达》课,目前课程创造爆款千万级营收。
老光老师在各个知识服务平台的课程海报
如果做一门比较受欢迎的线上课,老光老师分享以下几个话题
1、如何开始一门课程(如何做选题,线上课程如何定位)
2、如何打磨自己的一门课(课程法则手册)
3、线上课程的一些思考
4、未来知识付费可能的未来
一、选题“帮助什么人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痛点”
1、选题考虑你的课程内容,在帮助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2、用户需求,自己擅长的,并且课程内容差异性。
3、爆款课程=高频+痛点+易学+易用+好讲师+策划
二、线上课的时间颗粒度原则
一些课程打磨原则。
15分钟。每节课不超过15分钟(没压力)
30秒。不超过30秒进入主题(没耐心)
3分钟。3分钟要有亮点或者金句(易走神)
5分钟。5分钟小节。(进步感比进步更重要)(有逻辑)
1分钟。1分钟总结。(获得感)
“关于课程内容结构-补充打磨细节
每小节的主题和内容相对独立,可以解决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时长10–15分钟(2500–4000字)
关于课程试听
【试听】给出足够吸引人的洞察和内容价值,简单介绍课程结构。
● 给出理念:关于主题,给出洞察和判断;
● 需求分析:为什么用户应该听;
● 产品优势:课程能提供什么样的亮点和差异化内容;
● 简单结构:接下来的内容分成哪些主题,做简单介绍。
勾引好奇心:开头点题并且从勾起好奇心开始,给听众一个听下去的理由,可以设计一些有共鸣的生活、工作场景,触及听众的刚需问题。
一个音频应该只有一个中心意思,且在开头就亮明,结尾再强调。
用单层的清单式口语讲述(比如:4招,5原则,6个必要……),
虽然结构上可能是金字塔形(“一、二、三”下再分“1、2、3”的多层逻辑),但口语上一定要形成单层的清单结构,多层逻辑可以处理成“一、……比如…再比如…”、“二、……你看…你再看…”。
方法模型+怎么使用+案例+总结的形式呈现,场景化应用的例子最佳。
最后,在 结尾简单总结全篇主要内容,提出启示和建议,点明价值。”
当你用对方法时,对的结果就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你没有用对方法,那你的结果就不可预估。
打磨内容的方法是要给用户进度感和收获感。收获感比收获更重要。
三、线上课程的4维思考
系统思考、用户思维、编剧思维、抽离思维
1.系统思考
首先要有系统思维。从系统看知识付费需要筹备的工具和素材。比如海报场景,邀请很多大咖的海报,每节课做好知识卡片。
过去看重的是外王。未来会注重的是内圣。
2.用户思维
流失率。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如果站在用户,用户需要关注一个指标是完课率。
关于完课率的一些数据。荔枝平台平台,年课程完成课程的概率是46%。老光的完课率是99%(完课率同样带来课程营收的提升)
3.编剧思维
同一个坐标里讲故事,而不是孤立的一人一事。
知识付费每期内容需要做好“GPS”,帮用户定位导航、不断明确位置和方向。
首先是位置坐标。例如:
● 今天是这个模块/系列的第几讲?这个模块还有几讲?对于这个模块昨天/前天/之前都讲过啥?对于这个模块明天/之后会讲啥?
● 这个模块/系列是全年的第几个部分?一共有几个部分?
● 这个模块和之前之后的联系是什么?(并列?进阶?升级?维度?时间线?空间线?)
时常唤起用户的所在位置,如有必要,把当天内容所处位置做成地图、路线图等、用做标记的方式进行更直观的视觉呈现。
第二,是价值坐标。例如:
● 一个领域有那么多知识、概念、理论、方法,为什么要选这个讲?
● 这个概念处于用户一步步进阶这个学科领域的大厦的什么位置?
● 学会它用户可以如何?可以增加什么?
● 没有它,不讲它,用户会损失什么?……
价值坐标,就是把以上答案强化输送给用户。
帮用户构建体系感、进阶感、获得感。明确从哪里走过来并且将会走到哪里,至关重要。
4.抽离思维
质检自己的线上课程的时间段在一周之后
质检内容的表达的方法是,是否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一个知识点。
标准是上可雅,下可俗
四、知识付费可能的未来:
1、从流行到经典。比如2019年的爆款课-红楼梦。接下里经典里面大概率有爆款
2、从研究到敲门。用户没想专门研究,只是为了解内容
3、从系列到智库。平台需要建立可以搜索的知识库(搜索的能力)
4、从学习走向社交。
5、从场景到场剧。
老师所分享的方法不认为唯一正确的,但它确实是正确的一种。
复盘总结:
1、如何开始一门课程(如何做选题,线上课程如何定位)
选题“帮助什么人在什么场景解决什么痛点”
爆款课程=高频+痛点+易学+易用+好讲师+策划
2、如何打磨自己的一门课(课程法则手册)
打磨内容的方法是要给用户进度感和收获感。收获感比收获更重要。
3、线上课程的一些思考
系统思考、用户思维、编剧思维、抽离思维
4、未来知识付费可能的未来
从流行到经典。从研究到敲门。从系列到智库。从学习走向社交。从场景到场剧。
本次线下课程中老师金句不断:
1、过去:是活到老,学到老。现在: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2、不是老师讲的有多好,而是学员可以学到什么。
3、表达永远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4、获得感比获得更重要,危机感比危机更重要,目标感比目标更重要。
5、帮用户构建体系感、进阶感、获得感。明确从哪里走过来并且将会走到哪里,至关重要。
--END--
内容参考《厦门信鸽商学院分享笔记》《得到手册》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