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胎换骨,完全升级了自己!“高效工作”

9 脱胎换骨,完全升级了自己!“高效工作”

班班想问下,大家有没有过觉得脱胎换骨,完全升级了自己的时刻?[机智]

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高效工作”的职场思维呢?抢答开始!

敏媛小姐姐提出了三个方向:

一、任何无法被定义的问题都无法被解决

一个复杂问题就像一只披着狼皮的羊,看上去很凶狠,实际上很温顺。而准确地定义问题,就是把羊身上的披着的狼皮瞬间扯下来的过程。

[疑问]所以我们该如何定义“高效工作”这个词呢?时间管理吗?有效沟通吗?独立思考吗?团队合作吗?

以上这些答案都对,但是都不完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习了《时间管理》课程却还是没有实现高效工作的原因。[太阳]

因为不是《时间管理》课程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正确定义什么是“高效工作”。

敏媛对于“高效工作”的定义是:在工作中,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价值。[玫瑰][玫瑰]

这个定义看起来很简单枯燥,但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人类可以永生不死,拥有无限的时间,还会存在“高效工作”这个需求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好像没什么必要。

明确了“有限”这个大前提之后,我们就可以考虑“资源”和“价值”这两个核心词了,那么问题来了:

1. 什么工作对于公司来说是高价值的工作?

2. 我有什么资源?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完成高价值的工作?

“高效工作”的职场思维第二点:

二、你所能创造的价值和你的职位无关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工作对于公司来说是高价值的工作?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符合公司战略的工作、能够给公司带来业务增长的工作、不解决就会给公司带来威胁的工作… 还是那句话,这些都对,但不完整。

那如何可以让我们的答案尽可能完整呢?答案是,结构化思维。我们运用一个模型就可以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清晰起来。

第一个层次:个人效率层。就是你做一项工作比别人快或者耗费的资源比别人少。

例如,同样质量的方案,别人平均要花费一周,而你两天就可以完成。通常基层员工就需要从这个层次下功夫,要练就自己的「职场必杀技」。

第二个层次:团队效率层。就是你能够构建或优化流程,使整个团队的效率得到提升。

比如,一个销售经理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一套人人都可以执行的销售话术,他就比一个超级销售更有价值。因为他可以为整个团队赋能,通过提升团队中每个人的绩效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

每一层的工作对于公司来说都是有价值的,但越往下走当然对公司的价值就越大

这里可能有同学会说,我又不是管理者,我只能提升我的工作效率,没办法去打造文化层面的价值啊[拥抱]

但其实,并不是你成为了管理者,才能够做更公司层面的工作。而是当你把手上的工作做到极致,你也可能为公司构建文化。

比如,最近敏媛就推动了一件工作从个人效率层到达组织文化层。因为教研工作需要大量输出,所以她每天都会有选择地输入高质量的内容,然后进行消化理解和课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进行快速输入输出的刻意练习,成为了教研部门当中写内容最快的人。

后来,她开始在部门例会上把自己的方法论分享给大家,再后来她开始推动大家以学习会的形式进行结构化、凝练化和集中式的输出。[太阳]

慢慢的,教研部门每周五下午都会召开部门学习会。[跳跳]

通过一个月的部门学习会,教研发现,他们共同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并且形成了一套部门内部的工作原则和流程。[闪电]

每个教研部门的课程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都展现出了让圈圈惊讶的成长速度。

整个脑暴会,他们都在围绕着“如何设计课程和教学能够让用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个话题,想法贴了满满一墙的便利贴。

会议结束后,产品部门的同事突然说:“看到教研的小姐姐们这么投入这么专业地在设计内容,我感受到圈外真的是一家想要帮助用户成长的教育公司,这让我觉得自己工作更有使命感了。”

所以,教研学习会其实是一个让公司各个部门更加了解圈外愿景、用户需求的机会。

于是,教研团队开始分工合作,写推荐语、写宣传页文案、用PPT设计海报、设计招募和参与流程等等,还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公司社群运营的优势进行活动预热和招募。

结果反响异常火爆,教研学习会为全公司营造了一个持续学习和用户导向的氛围。

“高效工作“职场思维之三:

三、老板往往是职场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

刚进入圈外的时候,敏媛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老板只会告诉我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不会告诉我具体要做什么。

这时候,怎么办?是不是只会吐槽老板?[嘿哈]

敏媛一开始带着问题问老板的时候,从来不会得到答案,得到的是一个或者一连串的反问。✨

比如:你觉得问题是什么?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方式了解?还有更好的方案吗…

其实,在圈外有一个工作原则:凡有建议,必讲原因;凡有提问,必带方案。

如果不能主动独立地思考,在圈外工作寸步难行。老板不会告诉你一步一步做什么,而是需要你自己想要做什么,把老板当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资源。

“老板是资源”这个原则启发了敏媛去重新审视“工作资源”,她突然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和周围都有很多宝贵的资源。

首先,第一类是资源就是“我”的资源。包括我所有的时间、注意力等等。

为什么很多人都一直说,要成为职场的超级个体?其实是因为职业发展初期,你自己就是你能掌握的最大的资源。

我们的思考力、注意力、能力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几乎撑起了职场初期我们所有的工作。

但是这里要注意,资源也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

[机智]其中时间、注意力就是不可再生也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的,用一点就少一点。对于这类资源,我们需要谨慎选择,宁愿花一些时间做决策,也不要盲目消耗每日有限存量。

而对于可再生资源,比如能力,敏媛的管理方式就是刻意练习、提升能力。强迫自己每天都进行当天学习和反思的输出,要求就是当天输出、文字输出、以别人能够看懂的方式输出。

除了“我”以外的资源,可以都定义为第二类资源,包括老板、同事、公司的资金等等。

在圈外有一个工作原则是:交到你手上的事情你就是负责人,你的老板都是你可以使用的资源。

除了老板之外,每个同事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你可以为每个人制定一个最佳使用手册,实现精细分工、各司其职。

敏媛是这样分工的:

【老板】负责的工作是优先级排序。帮助我知道我的工作中什么是对于公司价值最大的事情。

【同事】负责的工作是互助成长。基于“木桶理论”,团队中可以通过长板与短板的互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比如我们的教研学习会。

【下属】负责的工作是标准化执行。当然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我会设置下属完成的工作难度逐层提升,直到可以独立完成一个项目。

就这样,敏媛渐渐从一个只会向老板提问题的执行者,变成了向老板提方案的项目负责人。

最后,敏媛提供这篇分享时,她说最大的感受就是:

“早点遇到圈外就好了,但幸好,遇到的不算晚。

回想在圈外工作的半年,我发现圈外带给我的,不仅是这些高效工作的方法,更是一份教育的使命感和对于自己专业性的自信。

所有的自信都不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而是来自于你把事情做成后的底气。

希望今后我能在圈外,通过课程把这份底气传递给大家。”[握手]

大家今天听了敏媛的故事,有什么启发?可以现在分享给大家哦~[害羞]

高效合作可以实现1+1〉2

能够自主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对哦,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衔接到许多的思考层面能力

上中下分工。有建议必讲原因,有提问必带方案

资源分为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对于时间这类不可再生的资源,提前做计划,不要盲目消耗存量。 对于可再生的资源,如:能力,要刻意练习、提高,具体方法是每日学习、输出,以别人能看得懂的方式。

先解决自己的资源问题,再解决周边资源问题。

自己的资源分可再生/不可再生,对时间注意力等不可再生的要谨慎安排。对能力等可再生的资源,要刻意练习,每天输入输出。

周边资源如老板同事公司资金等,要及时把握

云雨伞模型,也有叫做空雨伞模型,课程中没有哒,是麦肯锡经典模型之一。早上出门,看到天空中有乌云(现状),推测会下雨(预测未来),所以带上了伞(行动干预)@^_^宇钦191119279534

课程里没有,属于延伸内容,不过本周五助教会做这个大作业点评。关于这个模型,同学可以自行了解,那我这边也可以准备一下看到时候加点餐[吃瓜][吃瓜]@^_^宇钦191119279534

所有完成结营作业的同学的作业会有机会获得助教一对一点评哟,[吃瓜][吃瓜]还没做作业的赶紧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脱胎换骨,完全升级了自己!“高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