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上(1):君子不言利

2021.09.01周三 雨Day244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87

《孟子》梁惠王上(1)

一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2]!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3]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4]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5]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6]。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7]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8]。未有仁而遗[9]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因其即位九年时由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又被称为梁惠王。

    [2]叟:对老人的尊称,这里代指孟子。

    [3]亦:只,仅。

    [4]士庶人:士与庶人。代指老百姓。

    [5]交征:互相争夺。征:取。

    [6]万乘(shèng)、千乘、百乘之家:拥有封地的公卿大夫。公卿的封邑大,拥有千乘兵车;大夫的封邑小,拥有百乘兵车。

    [7]苟:如果。

    [8]餍(yàn):满足。

    [9]遗:遗弃,丢弃。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开口问道:“老先生,您千里迢迢赶来,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吗?”

    孟子回答说:“大王!为什么要说利呢?我看只要说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做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利于我的封地’,士人与百姓说‘怎样对我自身有利’,结果从上到下都在争夺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将它的君杀死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公卿;在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将它的国君杀死的必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公卿大夫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占据了一千辆,在一百辆,他们所拥有的不能算是不多。可是,如果将‘利’放在‘义’的前面,不争夺国君的地位,他们是无法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讲‘仁’的人会抛弃父母,也没有听说过讲‘义’的人会不顾君王。因此,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要去讲‘利’呢?”

    【解析】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就曾提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仅为人处世要以此为准则,治理国家也应该如此。荀子在《荀子·大略篇》中认为,盛世重义,乱世重利。司马迁在读《孟子》时,也曾感慨利乃天下大乱之根本。因此,君子不能言利,乃是儒家历来的传统。

    二 .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1]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2]:‘经始灵台[3],经之营之,庶民攻[4]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5]。王在灵囿[6],(鹿匕)鹿攸[7]伏。(鹿匕)鹿濯濯[8],白鸟鹤鹤[9]。王在灵沼,於□[10]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11]曰:‘时日害丧[12],予及女[13]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释】

    [1]沼:水池。

    [2]《诗》云:下面所引的是《诗经·大雅·灵台》,全诗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两章。

    [3]经始:开始规划建。灵台:在今陕西西安西北。

    [4]攻:修建。

    [5]庶民子来:老百姓像儿子孝敬父母一般来修建灵台。

    [6]囿(yòu):古时君王蓄养家禽野兽的园林,也就是狩猎场。

    [7](鹿匕)(yōu)鹿:母鹿。攸:同“所”。

    [8]濯(zhuó)濯:肥肥胖胖的样子。

    [9]鹤鹤:羽翼洁白的样子。

    [10]於(wū):赞叹词。(牛刃)(rèn):满。

    [11]《汤誓》:《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商汤王讨伐夏桀时宣读的誓词。

    [12]时日害丧:什么时候这太阳才能毁灭呢?时:这。日:太阳。害:何,何时。丧:毁灭。

    [13]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译文】

    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观察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说:“贤人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回答说:“贤人才会以此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拥有这些东西,也不会收获快乐。《诗经》中曾经说过:‘开始规划准备建造灵台,要认真建设,巧妙地去安排。天下的百姓都来帮忙,那么几天就建完了。建造灵台这件事本就不需要着急,百姓会像儿子孝顺父母那样自动自发地过来帮忙。国王在灵园中游玩,母鹿潜伏在深草丛中。母鹿体形肥大,毛色光亮,白鸟的羽毛洁白干净。国王游览到灵沼时,满池塘的鱼儿都欢腾跳跃。’虽然周文王经常动用百姓的劳力来搭建高台深池,但是老百姓自身是非常高兴的,并将那个台叫作‘灵台’,将那个池叫作‘灵沼’,将里面圈养的麋鹿鱼鳖等珍禽异兽作为乐趣。古代的时候,君王常与民同乐,所以能够真正快乐。相反,《汤誓》说:‘你这太阳啊,什么时候才会灭亡啊?我愿意与你一起毁灭!’老百姓恨不得和你一起同归于尽,即便你拥有高城深池、珍禽异兽,岂能独享快乐?”

    【解析】

    这段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颇为有趣。梁惠王先以一种略带奚落的口吻问孟子:“不言名利的贤人也会以欣赏蓄养珍禽鸟兽为乐吗?”孟子故意装糊涂,反而亮出自己的主题:“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然后提出君王应该“与民同乐”的思想主张。

    孟子想要阐述的思想是:仁义的君王会与民同乐,这样才能享受真正的快乐。残暴的君王穷奢极欲,不管百姓死活,结果自己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孟子在这里提出的思想恰恰是仁政的一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梁惠王上(1):君子不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