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只想在舒适区安逸地生活?

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近几年,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年轻人,大学毕业,不想去一线城市闯荡,就想回老家找个自己喜欢的事儿做,挣得少也没关系。

不着急找对象,甚至表示找不着也无所谓,就喜欢一个人轻松自在。不太愿意在生活中结识新的交情,只喜欢和家人以及老朋友待一起。

排斥“目的性社交”,却喜欢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

很多60年代到80年代出生,奋斗过的人,对此非常不解。

觉得:你年纪轻轻的,就整天想过着舒适的生活,这怎么能行呢?要趁着年轻奋斗啊!

这些人,大多是好心,怕年轻人荒废了自己,说出来的话,是种督促。

但,网络上流行的一些成功学、创业经,却又是另一种的意味了。

这些所谓的鸡汤,都在变着法地告诉你:你这么年轻,你要走出舒适区,实现自己的价值。

你看完,奉为真理,内心大喊:

我这么年轻!得有梦想!得奋斗啊!

于是你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

房子租不起整套,只好住个单间

你觉得没关系,年轻嘛,就得吃苦

面试几十家,终于,你找了一份996的工作,每天上下班仨小时,挤着地铁,吃着外卖

你想先稳定事业,再来一场恋爱,后来发现想多了,忙到根本没时间恋爱

跟同事的聚餐越来越贵,自己的晚饭却越来越简单

过年回家抢不到票,只好坐了一夜的长途汽车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串亲戚只说大城市的好

年复一年,你的工资是高了些,但你依然买不起大城市的房,依然结不起婚,依然挤着地铁过996

终于,你绷不住了,几经周折你联系到了当初看到的鸡汤作者,你问他:我走出舒适区了,为什么没有成功啊?

他回答:我只说让你走出舒适区,可没说你一定会成功啊

……

……

实际上,大多数人奋斗的最终目标都是获得一个能够安逸生存的舒适区。

那,既然已经在里面的,为什么非要走出去呢?

在今天这个消费时代,究竟有多少东西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又是否适合我们所有人?精神与物质上的富足该如何取舍?

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舒适区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哪怕只是维持原状也要付出努力

无论是在大城市996,还是家乡相对轻松的慢生活,大家都在努力让自己在人生的逆流中过得更好更开心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却过着自己根本不想过的生活,与自己的追求背道而驰,这种努力,对人来说不过是一种折磨和内耗……

多元化的价值观本来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该有的样子

我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只想在舒适区安逸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