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终将平凡

不知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看到的时候,是“整个人一激灵”。记得这是某一个晚上,本来周公已经来到半路了,但是当我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瞬间睡意全无。

而再次想到这几个字,是因为女儿今晚的朗诵比赛。先说结果,三等奖,然后是每个人都能得奖的。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哦!安慰奖。而作为父亲就会觉得有几分失落:怎么不是一等奖?

在知晓女儿参加了这个比赛的时候,心里就会想着:嗯!我女儿的普通话确实很好!很有实力参加这个比赛!然后购置服装,每天督促练习。

直到冲进决赛后,心里大喜:哇哦!进决赛了!好厉害!买一套更好的服装,再买一只口红。

看了现场表现后:很棒!比之前还加了动作。

最后知道结果的时候,就是前文说的失落:怎么不是一等奖。

其实,从一开始,就知道女儿的表情不够到位,舞台表现力不够。但是,重心一直落在:我女儿的普通话很好!这一个点上。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不足。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都是将自己的孩子看成一切活动的“一等奖”、“第一名”。虽然,在教训孩子的时候永远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TA学习好的时候,“谁谁谁不仅学习好,还参加了什么什么兴趣班!”

TA参加了兴趣班的时候,“谁谁谁不只是参加,还能拿奖!”

TA在兴趣班拿奖的时候,“谁谁谁拿的可是一等奖嘞!”

TA拿到一等奖的时候,“别太骄傲!谁谁谁学习比你好多了!”

作为8090后,我们一直被笼罩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里。当自己为人父母的时候,才知道:在别人面前,逻辑是反过来的。

谁谁谁学习好的时候,“光学习好有什么用,我孩子在兴趣班拿了一等奖!”

谁谁谁拿了一等奖的时候,“TA才参加一个兴趣班咩,我孩子兴趣广泛,参加了N个兴趣班,还都拿了奖!”

谁谁谁参加了N个兴趣班的时候,也都拿了奖的时候,“我孩子学习比他好!”

因为在大多数父母的心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第一!永远不会是第二,如果有,那就是到能得第一的项目里或者层次里去。那就是裁判、是规则的问题。反正不是孩子的问题,起码不是主要问题!

其实,归根结底,父母是最大的问题!


因为,你的孩子终将平凡!

也许,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能歌善舞,上得了舞台、做的了手工,样样优秀。但真正进了小学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同学都一样,甚至有的还得过高级别的奖。TA只是平凡的一员。

也许从小学到大学,你的孩子成绩都很优秀。但每升一级,你就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孩子跟TA一样。

当你的孩子一毕业就被世界500强企业围猎的时候,你会觉得很优秀。然而真正进去以后,也只是惺忪平常的一颗螺丝钉。

然后就是跟别人眼里“最优秀的孩子”一同,在横向的空间里组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并且淹没其中。


在纵向的历史长河中也是如此。

要了解共和国的领导人,我们可以网络世界里,从他们众多的映像、音频或者文字资料里筛选;

要了解明清时代的帝王,或者秦皇汉武,我们只能查询图书馆里的史料,或者看一些影视纪录片;

要了解秦以前的帝王,我们能查询到的文献资料就少了许多,而且是经过众多演绎、改编的,甚至有些还会被其它史料证伪;

对于三皇五帝,我们则只能从神话传说,以及凤毛麟角的“历史记载”。

作为人中龙凤的帝王尚且被历史一遍遍淘洗掉。你觉得你的孩子有几分力气能抵得过时间?

真正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溅起浪花、留下痕迹的少之又少。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最多只能在墓碑上刻一个名字,让风雨慢慢冲刷。


既然如此,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没有希望,只能“躺平”了?

当然不是!

我们知道了“终将平凡”这一个宿命般的结果后,就能更好的上路了!既然孩子终将与我们一样归于平凡,那我们就让TA在做事的过程中,注重“学会”。

在幼儿园做手工的时候,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动手,学会解决问题;

在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生活里,学会认识自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这个世界相处;

走出社会的时候,TA就能学会更从容地面对社会,并学会伤心,学会快乐,学会挫折,学会一点点成功。

而我们,为人父母,更应学会坦然面对,学会欣然接受,学会释然相处。


因为,

你的孩子终将平凡。


结语:有感作此文,自我劝慰:我没有多优秀,我的孩子大抵也会是平凡之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孩子终将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