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伴随你终生的“骗子”

有楚人渡江,配剑掉入水中,他立刻在掉落的位置刻上记号,说道:这是我的剑掉落的地方。船停后,从刻记号的位置下水寻找,已经找不到了。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也被用来作为对不知变通,泥古不化的事物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故事里的楚人,在剑掉下的一刻,他的大脑给出了“记好掉落的这个位置,一会儿从这拾起”的错觉,让他忽视了船在走而剑不会跟随的事实,从而留下了这千古流传的寓言。


 类似的还有掩耳盗铃中的偷钟人,掩上双耳感到钟声小了,也误认为他人听到的同样小声,自食恶果。这两则故事我们一般看到后一笑而过,自以为不会像他们那样犯这些低级错误。其实并不是,我们经常会被伴随终身的器官欺骗,那就是我们的大脑,它会给我们层出不穷的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

如图所示,第一条线段看上去似乎更短一些,而实际上,他们是一样长的。我们的大脑很容易被欺骗,视觉上的最为明显,魔术师就是靠这个吃饭,“你看到的越多,就越容易被欺骗


我们讨厌被欺骗,渴望真相,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自己思考的方式可能正在欺骗自己,而且,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可能大部分都是错觉。怎样认清正确的思考方式,理性认真的判断?去操纵大脑而不是被他操纵?我们可以通过《错觉的法则-识破大脑诡计的思维管理法》一书来了解究竟。


《错觉的法则》


《错觉的法则》一书的作者西田文郎,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如何进行科学开发大脑潜能,建构了独树一帜的能力开发计划--超级大脑训练系统。在体育、职场、考试等多个领域进行相关心理管理,并帮助部分人陆续取得成功,因此被称为“潜能开发魔术师”而他开设的企业家研修会“西田塾”更是深受企业家追捧。在写这本书时,他已经66岁。这位花甲老人将通过本书向我们展示他所看到的关于大脑的错觉以及如何破解。


大脑被欺骗源于你输入怎样的信息。


我们大脑的构造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脑新皮质最为肥大,也最为理性,帮助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影响我们行动的却是另外两层,被称为“感性脑”的大脑边缘系和第三层的脑干,它们的结合被称为本能反射区。储存信息并帮助我们做出判断,而且在判断时会附带情绪,理论上来说我们期待绝对理性地处理问题能够做出最优化选择,但遗憾的是,不论我们如何努力使用大脑新皮质来进行理性判断,只要本能反射区不参与,我们就无法采取行动。


大脑边缘系会决定我们是否愉悦,而且,它更像一棵墙头草,总是在“愉悦”和“不愉悦”之间徘徊不定,西田文郎将之称为“钟摆法则”---------像挂钟一样摇摆不定。但幸运的是,它会很容易随着我们向脑干里输入的信息是否愉快而做出决定。

当我们遇到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向大脑输入“为什么做不到呢”,它会向我们输出一条条有理有据的答案作为我们的借口,而如果输入“怎样才能做到呢”,它同样会向我们输出一些如何做到的答案,如此,我们如果总是输入“做不到”这样负面的信息,大脑就会给出“总是做不到”这样的错觉,并让我们习以为常,反之亦然,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样通过错觉产生。


错觉分好坏,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们看到错觉是有好坏之分的,良性的错觉帮助我们越来越成功,而非良性的只会让我们陷入越来越坏的怪圈里。西田文郎认为:成功者总是善于用良性的错觉。

我们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面对相同的任务,他总是能做的又快又好,有人可能认为这是技能的差距,其实这是那些优秀者身上的“优越感错觉”造成,不错,优越感也是错觉,但它会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优越感错觉”让我们自信能够在相同的领域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在开始之前有了这样的错觉,或者说信念,在过程里会发现事情确实按照自己的设想在完成,结果自然比那些抱着“我做不到像他这样好”错觉的人要优秀得多。为自己种下了“不可能做得更好”的因,就不会收获“我比他们更优秀”的果。


我们总是被大脑欺骗,这不可避免也无可厚非,它终将伴随我们一生,既然真实存在就不用逃避。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向自己输入良性的错觉,当不良的错觉出现时及时制止。给自己怎样的错觉,也就会成为怎样的人,让这些错觉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才是应有的意义。

2.3�8t'��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我是伴随你终生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