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老师常常用爱迪生发明灯泡的例子来告诫我们如何勇敢面对失败,在失败中保持乐观的心态。但是当我们真正陷入人生低谷就会发现,只有乐观的心态还远远不够。想要重新振作起来,安抚惶恐不安的心情,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曾经在二战中顽强抵御德军,拥有“快乐首相”之称的丘吉尔,也曾深陷抑郁症的折磨,那段灰暗的时期,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形容“生命完美的境界将终结于死亡,整个太阳系、整个宇宙,终有一天会像燃尽的烟火、冷掉、死寂”。
处在人生的低谷如同陷入沼泽,乐观的心态或许能缓解沮丧、难过的情绪,但是想要挣脱令人窒息的惶恐和不安,还需要一些强大的力量,来驱动我们前行。《复原力》一书中就讲述了这样一种力量:帮助人们在逆境中快速复原,重整旗鼓。
该书的作者久世浩司就是复原力的受益者。他原本负责SKI-II化妆品的市场营销,在事业面临瓶颈,心情忐忑不安的时候学习了复原力。复原力不仅帮助作者本人成功走出事业低谷,还改变了他的事业路线。目前他是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专攻复原力研究,帮助社会人士利用心理学力量改变人生并培养人才。
在《复原力》一书中,作者久世浩司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一些身边朋友的例子,讲述了如何用“婴儿学步”的方式获得复原力:将失败中经历的惶恐不安转化为内在的驱动力,利用心理学力量获得控制力、获得“干劲”,最终迎接机遇和转机。。“婴儿学步”的方式就是要一步一步走。书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讲解了如何对不安进行掌控并利用。
1、避免被不安支配的自我管理术
2、化不安为“干劲”的工作术
3、化不安为“转机”的职业规划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书中列举的三步走方法主要解决了我内心的三个困惑:
1、我们对结果的悲观预期通常源自不合理的“臆断”
曾经我参加一次国际资格认证考试,感觉自己考得一团糟,考前做过的大量练习和模拟题几乎没有一题命中。我觉得自己肯定要挂了,想到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心血,默默的哭了一下午,几乎用了一周的时间才慢慢将低落的心情调整过来。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之后,我却得了优秀。因为不合情理的过度担心,让我白白浪费了一周的好心情。
这种没有任何逻辑推理和事实依据,妄自得出的结论就是臆断,心理学上称为歪曲的认知。臆断一旦发生,我们就无法理智客观的看待事情,产生不合理不现实的观点。
权健案让大家拍手称快,各种骗局终将被揭开,犯罪分子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我们不禁开始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相信那些有明显漏洞和不合常理的广告推销?只要稍微进行理智的、逻辑的思考,就会发现这些产品的虚假宣传和夸张的疗效,却仍然有这么多人仿佛被蒙蔽了双眼,其中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当人生处于艰难时刻,或者对未来怀有悲观的预期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就容易发生变化,容易产生臆断,从而相信那些不合常理的说法。
古代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典故。也是因为当事人过度的担心害怕,对局势误判,造成了战场的失利。
《复原力》中说“臆断是后天产生的,并非我们人格得到一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绝对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来减少这种行为。
臆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担心和死心。担心的人总是惶恐不安,被失败的经验蒙蔽,做出之前没有成功以后也不会成功的推断;而死心的人则会认为,没有成功的经验所以永远也不会成功,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动力。
虽然这两种情况都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但是一旦不安的情绪占据上风,我们的心智就会被蒙蔽住,从而失去判断。
通过有效的质问可以让我们恢复理智思考,并看清事实。作者久世浩司建议我们扪心自问以下三个问题:
我们感到担心的内容全是真的吗?
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正确吗?
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吗?
反复对自己提出以上问题,有助于引发大脑的思考,合理评估自己面临的状况,才能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2. 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反而能催生强大的动力
乐观的人似乎在生活和工作中占有天然优势。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曾经调研发现:“在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乐观的候选人十战九胜。”
但是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无法乐观起来。面对未来的事情他们总习惯于看到看到更多的风险,因此就会多一份担忧和不安。我们常常会产生以下的想法:
“虽然平时成绩优异,但是谁知道这一次考试的结果会怎么样呢?毕竟这次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和之前的完全不同。”
“虽然去年我们团队超额完成了公司指标,但是今年的经济环境有很大变化,想要顺利完成指标必须比去年加倍努力。”
虽然他们心态不够乐观,但也没有那么消极和颓废。在我看来,这些人只是爱未雨绸缪,想的更多更远罢了,似乎不太适合悲观主义的标签。
《复原力》将这部分人进行了新的分类:“有些人的言行虽然近于悲观主义的倾向,却能取得与乐观主义同等甚至更高一筹的卓越成绩,美国精神分析师朱莉.诺勒姆博士将这类人称为防御性悲观主义。”
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虽然经常感到担心和不安,对未来常有坏的打算,但这种不安却能催生出强大的力量,促使他们将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拥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群数量庞大,据统计,美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归类于这种性格。
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却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但是能够活到后天的人却未必是那些乐观的人。
美国的海军上将斯托尔代尔。在越战战俘营被关 了八年,经历了种种的折磨和虐待,大部分人都在绝望和痛苦中死去,只有他和少部分人等来了无罪释放的那一天。记者采访他的时候问“哪些人没能活着出来?”斯托尔代尔答道“那些乐观主义者。”
那些乐观的人虽然怀有积极地心态,却无法怀有坚定的信念并直面残忍的现实。最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郁郁而终。而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却因为天生的忧患意识锻炼出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坦然面对各种不美好的结局。并且为扭转这种不幸的局面,强烈的不安还会驱使着他们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
3、在不安中重塑职业路线
又到年底了,很多招聘网站的人力和猎头都会在网上发布一些很有吸引力的职位,很多职场人士拿到年终奖之后又开始跃跃欲试了。谁都想要更高的薪水,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新的职位会不会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 自己目前的工作到底有没有前景,究竟该不该跳槽?这些问题让很多人陷入不安和迷茫。
通常情况下,普通人的职业路线是这样的“S”型:
通常来说,一段职业会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而成功人士通常会选择在职业的成熟期进行跳槽或转行,形成如下的职业曲线:
通过开辟第二段职业,不但能顺利避免第一段职业的衰退期,还能通过第二段职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多人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作者久世浩司本人就是这样的践行者。他在负责SKI-II化妆品市场营销的工作时,成功使该品牌完成了10亿美元的销售额。但是在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时候,作者却转向了复原力研究,通过心理学力量帮助人们走出职业低谷,并成功开办了积极心理学学社。
也就是说“越是在工作中势头绝佳的时候,越要开始准备,不然就来不及了” 否则随着职业天花板的临近,会逐渐感觉到工作的无聊,缺乏动力和激情。这个时候如果不开辟新的阶段,职业路线就会走下坡路。
很多人会说,我也想跳槽啊,但是找不到机会,除了本职工作,不知道跳槽还能做什么。
曾在新东方任教的古典老师在大学就读的是土木工程。他在新东方学习GRE计划出国,却因为喜欢新东方的教学方式直接留校任教了。之后他的职业生涯便一路突飞猛进,历任GRE首席词汇讲师、集团培训师,新东方教育与职业发展协会会长。目前已经是一名专业的职业规划培训师,在新精英生涯担任总裁。
他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说“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大,但很多人就是被一个水杯约束生命。”
作者久世浩司也说“不能放弃自己一直以来坚信的东西,就抓不住新东西”
很多时候,正是在职业中的危机意识,在背后推了我们一把,促使我们的职业路线发生了逆转,走向新的高峰。现在世界变化这么快,新的职业不断涌现,如果我们不能用动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规划,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就无法追赶这个时代的步伐,很可能被无情地抛弃。
作者久世浩司在《复原力》中说“将担心化为驱动力,在强烈不安的衬托下,成功的喜悦会更加浓郁”。我们担忧未来,是因为更在乎成功。复原力可以将担忧和不安转化为内在驱动力,帮助我们在低谷中扭转困局,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摆脱迷茫和困惑,逐步攀登职业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