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创作的一本阅读指南,曾高踞美国畅销榜榜首,初版书早在1940年出版了,第二版书出版至今也有近50年的时间了,但是至今看来依旧有所收益。花了30个小时理解精读这本书后,能深切体会到什么是“经典永流传”。
我前后读了3遍这本书,做了全书笔记、分析阅读笔记和精华笔记,自认为对这本书有了一定的理解。我的看法是,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啃的书,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总感觉读得有些别扭,也因此很多人反映看不太懂。
接下来,我就以《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为例,讲一讲如何用书中的方法去精读本书,万字干货,保证你看完就能大概掌握理解了解书的要点,对你有用的话记得点赞收藏哦~
一、阅读的四个层次和主动阅读
首先,对于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先要清楚一些基本的概念。
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这边先简要介绍下:
这四个层次是逐级递进的,越往后对阅读能力要求越高,且后者包含前者,比如检视阅读前我们已经掌握了基础阅读的能力(识文断字),而检视阅读也是分析阅读的准备工作,后面会具体介绍。
此外, 阅读的主要目的大致分为两种:获取资讯和获得理解力,前者不难理解,我们平时看新闻、刷朋友圈这种都是为了获取资讯;后者则要求我们观察思考、分析理解,最好能有所启发,这样的阅读也就更为主动,这本书主要针对的就是后者这类主动阅读。
作者希望读者要能够对自己有所要求,通过提问、思考、记笔记、刻意练习去提升自己的阅读主动性,不断加强阅读能力,具体如图:
简单来说是:
1、提出四个基本的问题,阅读过程尝试回答,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2、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说出/写出当下的感想、困惑,或是用自己的话说出同样的意思;
3、在阅读过程中随时记笔记,常见方法有划重点、为主要论点编号……不同层次可以用不同方法做笔记——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
4、刻意练习:刚开始可能一下子无法全部掌握,就像滑雪,也是先学基础动作,最后一气呵成的。阅读也是一样,需要先学好每一个阅读技巧/步骤,而后才能够融会贯通。
好了,以上基础概念了解后,我们进入正题,带你用书中的方法去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二、用分析阅读去读懂《如何阅读一本书》
1、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之前我们提到主动阅读需要我们去提问,这也是阅读的第一步(蓝框是我自己的理解备注):
阅读任何一本书籍(尤其是实用类书籍)前,都要先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且在阅读中去找答案,这会帮助你快速进入到状态。我将这四个问题概括为:了解书的主题、说明、评论和启发,一本书能够回答这四个问题,就算是完成深度阅读了。
这四个问题贯穿《如何阅读一本书》全书始终,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回答这四个基本问题。
2、进行检视阅读,快速了解一本书
我们小学阶段基本就完成了认字这一步了,基础阅读就是指我们能够识文断字,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从检视阅读开始,才算是真正开启本书阅读:
如图,检视阅读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需要读者像侦探一样去寻找线索。通过快速浏览书名、目录、序言、摘要、副标题、索引、开头结尾、重要章节、宣传文案等,去了解全书的主题和架构。
(2)粗浅的阅读。在检视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最多做个标记,快速完成全书的概览。
检视阅读可以说是分析阅读的预备动作,一般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这一步重点要解答的问题是:
这是一本什么类别的书?整本书在谈些什么?作者的整体架构大概是怎样的?
以本书为例,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以下信息:
a 、这是一本实用类书籍,主要是教人们如何进行有理解力的阅读;
b、整本书谈论的是: 通过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来说明该如何有效理解一本书,以从阅读中不断获得成长,其中重点讲述了第三个层次的阅读——“分析阅读”的15个规则。
c、全书的整体架构大概是:(当然,这部分做得越细越好,但事实上检视阅读能了解的程度有限,可以慢慢练习)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总计21个章节:
第一部分 阅读的层次(5个章节):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主动阅读和阅读的四个层次——阅读的活力与艺术、阅读的四个层次简介、基础阅读、检视阅读,“读者如何进行自我要求”
第二部分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7个章节):单独拎出来讲的阅读方法,说明是本书的重点,这部分将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以及过程中要运用的15个规则。 其中第一个阶段运用了四个规则帮助“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即了解一本书的分类、主题、框架、要解答的问题;第二个阶段运用了四个规则帮助“诠释一本书的内容”,即诠释关键字和作者达成共识、从关键句中抓住主旨、重新架构论述、判断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没解决;第三个阶段运用了七个规则帮助读者“客观评论一本书”,即要先读完再评论,不要争辩,要用客观事实去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分析不完整
第三部分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7个章节):介绍了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想象文学、故事书等,我只对实用型书籍感兴趣,所以其他部分可以快速略过
第四部分 阅读的最终目标(2个章节):介绍了主题阅读、阅读与心智的成长,其中主题阅是针对同一主题多本书籍的阅读方法,分为5个步骤——找到相关章节;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厘清问题;界定议题;分析讨论(这部分不是特别理解,到时重点关注)
到这一步,我们对全书的内容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概知道了这本书的主题和整体框架,也就完成了分析阅读的预备阶段,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分析阅读,对这本书进行深度理解。
3、分析阅读3阶段,吃透一本书
分析阅读共分为3个阶段,包含了15个规则,讲述了如何进行“有理解力的阅读”,我们以本书为例进行一一讲述,先附上导图说明:
(1)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
在检视阅读中,我们已经对这本书有了较多的理解,比如,根据全书的目录发现“分析阅读”是本书的重点内容,而就我个人而言,第三部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是我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快速浏览……诸如此类。
在分析阅读中,第一阶段的目标便是“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即了解一本书的分类、主题、框架、要解答的问题,我们按照规则详细说明。
规则一、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简单来说,告诉我们“是什么”的书通常是理论类的,这一步告诉我们“知”;而进一步告诉我们怎么做的书才算是“实用类”的,这一步告诉我们“行”。(书中称为“实用型作品和理论性作品”)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本书是一本实用的书,主要用于指导人们进行“有理解力、有启发的阅读”。
规则二、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即这本书的主题/大意是什么?使用一句话,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题可以概括为——
“本书主要通过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尤其是第三层次的分析阅读法(包含15个规则)指导人们进行有理解力的阅读,帮助人们学会从阅读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规则三、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要按照顺序梳理出全书的架构,这部分我们在检视阅读已经做过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详细,但检视阅读中往往时间不允许,因此在分析阅读中可以细化,下图为作者介绍的一个“通用公式”:
对于一本好书来说,各个章节的组成部分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作者也可能会适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多关注书中的前言、目录、摘要。但是有一点要注意:不要将作者提供的重点摘要当做唯一标准,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重新做摘要。
简单来说,你用不着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这只能作为一种指南,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可以根据你的想法重新拟纲要。还是以本书为例,除了检视阅读部分的纲要示例,我个人认为也可以按照另一种方法来搭建:
一、阅读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二、阅读过程如何运用分析阅读的15个规则?
三、完成一本书的精读后,如何用主题阅读去阅读同主题的多本书?
类似于上面这种就是我自己的框架,因为我对第三部分不感兴趣直接略过了。通常情况下,因为对全书内容不理解,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以目录为初始框架,不要着急,等到后面的规则七还会讲这部分内容。
毕竟,粗略的阅读会帮助你快速找到主题重点,但很难帮你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你越能将书的重要部分列出纲要,并说明作者如何印证、发展出全书的主题,就越有助于你掌握全书的重点内容。
规则四、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对于实用类的书籍而言,书一定是作者对某个或某些问题的解答,所以首先要知道那些问题是什么,能够帮助你更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
对此,作者给出常见的问题公式(蓝框为我的举例):
完成上面四个规则, 你已经能够回答出第一个基本问题了——“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些什么”。 此外,你对这本书的架构应该也有所了解了,你知道作者如何运用一些根本性的次要主题/议题按部就班来发展主题。(当然要到第二阶段才能更深的理解)
(2)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到了第二阶段,我们就需要从整体到细节,进一步诠释整本书的内容了。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找出关键词并深度理解;通过关键句找出主旨;重新架构论述;确定作者解决及未解决的问题”。
规则五、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有些时候,作者会用一些专业术语,或者创造出一些特定的词汇来讲述,比如运营的书籍中会有“拉新、漏斗模型、私域流量……”。我们必须要先理解这样的关键词才能进一步读下去,否则根本看不懂。
以本书来说,书中的“阅读”一词就特指“启发性的阅读”而非“娱乐性质的阅读”,如果理解错了,误以为所有的书都要进行分析阅读,那也过于认真了。
规则六、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简单来说,就是作者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这样看,通常会加以强调。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经常会有划重点、做笔记的经验,这便是找出关键句的常用方法,而在重要论述前言或结论中我们常会看到作者的主要主旨。
另外,我们常说“输出倒逼输入”,要想对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话说一遍”一定是个朴实无华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方法有重新表述、举例说明等。
以第五个规则为例:作者用了四个部分大篇幅来讲“达成共识”这件事——单字VS词义,找出关键字;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找出字义;
说实话,看了让人头昏,明明可以简单说明——我们需要了解书中的关键词,可以是作者自己创造的词,反复强调的词,行业专业术语,以及有特殊含义的短语,只有理解了这些,才能和作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达成双向沟通。
你看,一句话的主旨就把一个章节的内容讲完了,同理,当然也可以针对一句话、一段话去提炼主旨,只要是你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自己举例说明。(规则五部分说过了)
规则七、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为了说明一个论点,作者往往会进行举例说明或者推导说明,我们需要格外关注作者的摘要及总结部分(比如本书中分析阅读的15个规则,作者便在分析阅读部分的11章部分做了总结)。
我在第六个规则中的举例其实也算是重新架构了“第五规则的内容了”,只是换成用一句话来诠释。
如果说在规则三中我们是对整体架构的搭建(通常这一步多数人会选择参考目录),那么到了规则七这一步,就完全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及自己关注的重点去重新做一遍架构了。
比如关于分析阅读的15个规则,除了应用作者的总结作为架构,也可以构建自己的架构出来:
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我们从规则四中就已经确定了本书作者要解答的问题,规则八要求我们进行回顾,一方面找出作者的解答,另一方面要明白哪些是作者没有解决的(比如本书中解决了单本书“启发性阅读”的问题,对多本书进行阅读的“主题阅读”却讲得很少,或许读者会觉得没有解决这种对多本书的阅读问题)
至此,我们讲完了分析阅读的前八个规则,至此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解决开篇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了——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深刻地知道作者如何运用一些根本性的次要主题/议题按部就班来发展主题。)
其实,学完这八个规则,相信大家应该对所阅读的书有了清晰的理解了。但是作者认为,阅读的过程就是在和作者沟通的过程,前面的部分都是为了能够有资格和作者进行沟通。因此,分析阅读的还有第三阶段。
(3)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到了第三阶段,就是要能够评价一本书了,或者说,能够与作者讨论书中的观点。
这部分比较简单,大体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评价前要遵守的3点基本规则:要用前两阶段的知识“读懂”之后才有资格评价,这很好理解,如果都不知道作者说什么就去品头论足没什么意思;而在评判过程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争辩,是为了探讨和获得理解,所以不要无理的辩驳,举个例子:
作者说他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你说凭什么要分为四个层次呢,就不是四个层次……这就属于非要争论到底了;另外,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是作者的观点,如果你有个人的看法也属于个人观点,无需因为观点而去辩驳。如果作者说一天有25小时,那这就是客观知识而非观点,就是值得指出的错误。
最后,如果去批评一本书,那么必须要有理有据,这也是作者书中最后四个规则:你说作者的书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不完整,都必须有客观依据。比如,你说作者不该把主题阅读作为第四层次的阅读,就需要摆出论证进行说明。如果你说作者没把主题阅读讲清楚,属于“分析不完整”,那么这只能暂时不评论,因为没有哪本书能把相关话题的所有知识容纳进去,《如何阅读一本书》更多的其实就是在讲述分析阅读这个层次。
以上就是分析阅读的重点内容了,也算是本书的核心要点,相信认真看完对你会有一定启发。最后再简单介绍下主题阅读吧。
三、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作为阅读中的最主动、阅读层次最高的阅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阅读多本书尽可能了解某一个主题,我个人认为也是知识入门非常好的方法。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作者将主题阅读分为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准备阶段其实就是“筛选阅读书籍”的过程,我们在想要了解一个主题时,第一时间是去找相关的书籍。以我自己来说,我想要通过阅读了解“运营”,我就会去知乎搜搜运营书籍推荐,去豆瓣看运营书籍评分较高的有哪些……这些都是在筛选的过程。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作者将主题阅读分为了5个步骤,下面和大家一一讲解:
1、浏览所有书籍,找出相关章节
这步不难理解,我们已经在准备阶段找出相关的书籍,那么接下来就需要快速筛选你所需要的章节,还是以“运营”为例,我就要去找出所有和这个主题相关的章节。这一步可以用上前面所讲到的“检视阅读法”,通过快速浏览书籍的书名、序言、目录、摘要、副标题、索引、开头结尾、重要章节、宣传文案等,去找出书中对你内容有帮助的内容。
2、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在本书中,作者引领我们达成的共识是——本书中的“阅读”更多特指的是“有理解力的阅读”,而非娱乐性质或者获取资讯的阅读。同理,现在,我们找的这些内容是为了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要定下自己的共识,比如,我所说的运营更多指的是“和营销相关的、较为综合的运营,而不指某一类运营的运营”所以比起关注“短视频运营”、“公众号运营”,我更多是关注“运营策略”、“运营逻辑”这些内容。
3、厘清问题: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
我们想了解一个概念/一件事,必然会围绕其产生很多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想了解“运营”,就会问“运营是什么?怎么产生的?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有哪些经典的案例……”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当然就是我们对主题更加了解的过程。但你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被每一本书所提到,有可能这本书就解答你一个问题,也有可能解答了很多个。
因此,这一步你最好先提出大家都会去谈的共同问题:运营是什么?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
不同作者对一个议题产生争论和讨论,就是关于这个主题的核心议题,你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答案去进一步整理,界定出主要及次要的议题。
对于“运营是什么”,作者的回答方向大概有“运营的起源”“运营的分类”“运营的岗位”“运营的价值”几种,这些都可以算作是主要议题。
也因此会产生次要议题,比如“活动运营”、“产品运营”……都是衍生的次要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
第五步我觉得应该是和第四步同时进行的,在那么多问题中,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哪些是需要强调的问题?得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比如:上面我们提出的主要议题中“运营的起源”“运营的分类”是大家基本都谈到的,可以作为第一、二个主要议题。
我们必须说明这些问题的不同答案,并说明原因,注意这一步不要带入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需要客观引用作者的原文去进行论证说明。比如,同样是针对“运营的分类”这个概念,你会看到“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从职业分类的角度来说或者从营销的角度来说”这些不同方向的观点。
通过以上这些步骤,你对运营是什么这个概念就会有更深更综合的理解。
总体来说,主题阅读特别像是将这些不同的作者邀请到一张桌子上进行讨论,而你是主持人也是学习者,你需要引导作者按照你的规则去给到你想要的、尽可能全面客观的答案。
可以说主题阅读是非常耗费心智的工作了,既要整理诸多观点内容又要保持自己客观立场,这也是为什么被作者成为“最主动的阅读”吧。
OK,以上就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了,相当于带大家用书中方法看了一遍书。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哦~码字不易,留个♥(ˆ◡ˆԅ)吧~
在阅读过程中,你是否会常常遇到读不懂,读完就忘的情况?如果你经常感觉到这种无奈,就要停下来想想,自己是不是进入到了无效阅读的怪圈了。
信息时代让我们每天得以接触到海量资讯,这些资讯经过层层包装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侵蚀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让人看似更有知识,其实不过流于表面,我们真正追寻的,应该是更有智慧,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能够发挥我们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