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特点,从学生的愿望和教 材的实际出发,抓准重点,精讲多练,重点的句段应该重点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 率。
一、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对教材深入钻研,精通教材,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才 能讲得精。
随着教材的改革,课文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好的范文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 深度广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和圆熟高明的语言技巧。要抓准重 点,除了要舍得“割爱”外,还必须“抓之有据”,抓重点的依据有三:一是依据语文 教学大纲关于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的规定,确立各年级的“主攻方向”;二是根据不同 年级各单元教材的特点,确定各单元备课的教学重点;三是老师在备课中要结合本班学 生的语文知识基础的实际,最后确立每一课完成教学重点的方法和深度。教师在备课中 必须抓准重点句段,凸现重点句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如《司马光》的四、五段,第四 自然段写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水缸里,其他小朋友惊慌失措,第五自然段司马光沉 着、坚决、不慌,举起石头砸缸救人的机智、勇敢,形成鲜明对比。教师抓住了重点段 落进行质疑讨论教学,并作强化性点拨,学生只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就不难了。 二、要把握好深层句段,还必须正确处理好重点与面的关系和重点与难点的关系。 首先是重点与面的关系。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语言技巧,以 至思想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地构成一篇课文的“面”。如果对 这个“面”和教学重点的关系处理不妥,就会“点”、“面”皆失。至于字、词、句、 段的知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则更应抓与重点紧密关联的字、词、句、段的分析 和练习去脚踏实地解决重点。当然,以点带面决不是平均使用力量,也不是什么都 “带”。为了突出和保证重点,对“面”上一些重点关系极小的东西,甚至可以只字不 提。例如,我在讲授《黄山奇石》这一课时,以景物描写为教学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 着重讲了从不同角度写景和从动态、静态写景的手法。但我不是架空分析,而是抓住与 重点有关的主要词、句、段来讲,如:描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 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不但写出了石头的“奇”,还生动地配以神话、童 话的语言色彩,让学生感悟了大自然的神韵,让人看了为之感叹。同时,在课堂教学 中,还通过扼要的提示和简洁有条理的板书,带出课文的层次结构和中心思想等内容。
这样,不但使学生借“重点”的分析基本理解了全文,还掌握了其他一些“次点”的知 识,而且通过这个“带”的过程,使“重点”的知识掌握得更具体、更扎实。
其次是重点与难点的关系。课文的深层句段,常常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但也有 例外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我认为:教学重点,既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 求、教材的中心、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来的,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难 点,则主要表现在有关内容的深度大,即学生掌握较困难上面,它未必很重要。所以, 两者不一致,应以教学重点为主要矛盾来抓。在我们所教过的课文中都常会出现过这种 情况,例如《种鱼》,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不必太多关注是否有小猫种过鱼这件事 情,只要学生明白“鱼”不同于植物。植物是要种在地里,鱼是要养在水里的动物,不 能种在地里的。我在最后教学时,通过讨论: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的小鱼呢?使学 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更向前一步发 展。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又保证了重点内容的讲和练的时间。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 教学氛围。并且创造条件能够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促使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