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

1. 概述

在传统的设备模拟中,虚拟机内部设备驱动完全不知道自己处在虚拟化环境中,所以I/O操作会完整的走 虚拟机内核栈->QEMU->宿主机内核栈,产生很多VM Exit和VM Entry,导致性能很差。Virtio方案旨在提高I/O性能。在改方案中虚拟机能够感知到自己处于虚拟化环境中,并且会加载相应的virtio总线驱动和virtio设备驱动,执行自己定义的 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减少VM Exit和VM Entry操作。

2. 架构

VirtIO由 Rusty Russell 开发,对准虚拟化 hypervisor 中的一组通用模拟设备IO的抽象。Virtio是一种前后端架构,包括前端驱动(Guest内部)、后端设备(QEMU设备)、传输协议(vring)。框架如下图所示:
前端驱动:
虚拟机内部的 virtio模拟设备对应的驱动。作用为 接收用户态的请求,然后按照传输协议对请求进行封装,再写I/O操作,发送通知到QEMU后端设备。
后端设备:
在QEMU中创建,用来接收前端驱动发送的I/O请求,然后按照传输协议进行解析,在对物理设备进行操作,之后通过终端机制通知前端设备。
传输协议:
使用virtio队列(virtio queue,virtqueue)完成。设备有若干个队列,每个队列处理不同的数据传输(如virtio-balloon包含ivq、dvq、svq三个)。
virtqueue通过vring实现。Vring是虚拟机和QEMU之间共享的一段环形缓冲区,QEMU和前端设备都可以从vring中读取数据和放入数据。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1张图片

3. 原理

3.1 整体流程

从代码上看,virtio的代码主要分两个部分:QEMU内核驱动程序。Virtio设备的模拟就是通过QEMU完成的,QEMU代码在虚拟机启动之前,创建虚拟设备。虚拟机启动后检测到设备,调用内核的virtio设备驱动程序来加载这个virtio设备。

对于KVM虚拟机,都是通过QEMU这个用户空间程序创建的,每个KVM虚拟机都是一个QEMU进程,虚拟机的virtio设备是QEMU进程模拟的,虚拟机的内存也是从QEMU进程的地址空间内分配的。

VRING是由虚拟机virtio设备驱动创建的用于数据传输的共享内存,QEMU进程通过这块共享内存获取前端设备递交的IO请求。

如下图所示,虚拟机IO请求的整个流程: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2张图片
3.1.1 虚拟机产生的IO请求会被前端的virtio设备接收,并存放在virtio设备散列表scatterlist里;

3.1.12 Virtio设备的virtqueue提供add_buf将散列表中的数据映射至前后端数据共享区域Vring中;

3.1.3 Virtqueue通过kick函数来通知后端qemu进程。Kick通过写pci配置空间的寄存器产生kvm_exit;

3.1.14 Qemu端注册ioport_write/read函数监听PCI配置空间的改变,获取前端的通知消息;

3.1.5 Qemu端维护的virtqueue队列从数据共享区vring中获取数据

3.1.6 Qemu将数据封装成virtioreq;

3.1.7 Qemu进程将请求发送至硬件层。

前后端主要通过PCI配置空间的寄存器完成前后端的通信,而IO请求的数据地址则存在vring中,并通过共享vring这个区域来实现IO请求数据的共享。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Virtio设备的驱动分为前端与后端:前端是虚拟机的设备驱动程序,后端是host上的QEMU用户态程序。为了实现虚拟机中的IO请求从前端设备驱动传递到后端QEMU进程中,Virtio框架提供了两个核心机制:前后端消息通知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

消息通知机制,前端驱动设备产生IO请求后,可以通知后端QEMU进程去获取这些IO请求,递交给硬件。

数据共享机制,前端驱动设备在虚拟机内申请一块内存区域,将这个内存区域共享给后端QEMU进程,前端的IO请求数据就放入这块共享内存区域,QEMU接收到通知消息后,直接从共享内存取数据。由于KVM虚拟机就是一个QEMU进程,虚拟机的内存都是QEMU申请和分配的,属于QEMU进程的线性地址的一部分,因此虚拟机只需将这块内存共享区域的地址传递给QEMU进程,QEMU就能直接从共享区域存取数据。

3.2 PCI配置空间

由整体流程图可知,guest和host交互传送信息的两个重要结构分别的PCI config和vring,本节重点分析实现消息通知机制的PCI配置空间。

3.2.1 虚拟机是如何获取PCI配置空间的?

首先,我们为虚拟机创建的virtio设备都是PCI设备,它们挂在PCI总线上,遵循通用PCI设备的发现、挂载等机制。

当虚拟机启动发现virtio PCI设备时,只有配置空间可以被访问,配置空间内保存着该设备工作所需的信息,如厂家、功能、资源要求等,通过对这个空间信息的读取,完成对PCI设备的配置。同时配置空间上有一块存储器空间,里面包含了一些寄存器和IO空间。

前后端的通知消息就是写在这些存储空间的寄存器,virtio会为它的PCI设备注册一个PCI BAR来访问这块寄存器空间。配置空间如下图所示: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3张图片
  虚拟机系统在启动过程中在PCI总线上发现virtio-pci设备,就会调用virtio-pci的probe函数。该函数会将PCI配置空间上的寄存器映射到内存空间,并将这个地址赋值给virtio_pci_device的ioaddr变量。之后要对PCI配置空间上的寄存器操作时,只需要ioaddr+偏移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ci_iomap函数完成PCI BAR的映射,第一个参数是pci设备的指针,第二个参数指定我们要映射的是0号BAR,第三个参数确定要映射的BAR空间多大,当第三个参数为0时,就将整个BAR空间都映射到内存空间上。VirtioPCI设备的0号BAR指向的就是配置空间的寄存器空间,也就是配置空间上用于消息通知的寄存器。

通过pci_iomap之后,我们就可以像操作普通内存一样(调用ioread和iowrite)来读写pci硬件设备上的寄存器。

3.2.2 虚拟机是如何操作这个配置空间的?

1. kick
    当前端设备的驱动程序需要通知后端QEMU程序执行某些操作的时候,就会调用kcik函数,来触发读写PCI配置空间寄存器的动作。
  2. 读写PCI寄存器
    ioread/iowrite实现了对配置空间寄存器的读写,例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p_dev->ioaddr + VIRTIO_PCI_QUEUE_NOTIFY 表示写notify这个寄存器,位置如图 2 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oread读取QEMU端在配置空间寄存器上写下的值。
    在读写PCI设备配置空间的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都是通过iodaar+偏移,来指向某个寄存器,ioaddr这个变量是我们在Virtio-pci设备初始化的时候对它赋值,并指向配置空间寄存器的首地址位置。

3.2.3 qemu如何感知虚拟机的操作的?

虚拟机内调用kick函数实现通知之后,会产生KVM_EXIT。Host端的kvm模块捕获到这个EXIT之后,根据它退出的原因来做处理。如果是一个IO_EXIT,kvm会将这个退出交给用户态的QEMU程序来完成IO操作。
  QEMU为kvm虚拟机模拟了virtio设备,因此后端的virtio-pci设备也是在QEMU进程中模拟生成的。QEMU对模拟的PCI设备的配置空间注册了回调函数,当虚拟机产生IO_EXIT,就调用这些函数来处理事件。

这里只分析legacy模式,其实在初始化阶段guest会判断设备是否支持modern模式,如果支持,回调函数会发生一些变化。挖个坑有时间以后补。
  1. 监听PCI寄存器
  virtio_ioport_write/read就是QEMU进程监听PCI配置空间上寄存器消息的函数,针对前端iowrite/ioread读写了哪个PCI寄存器,来决定下一步操作:
  virtio_ioport_write/read就是QEMU进程监听PCI配置空间上寄存器消息的函数,针对前端iowrite/ioread读写了哪个PCI寄存器,来决定下一步操作: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4张图片
2. 监听函数的注册
  PCI寄存器的这些监听函数,都是在QEMU为虚拟机创建虚拟设备的时候注册。

QEMU先为虚拟机的virtio-pci设备创建PCI配置空间,配置空间内包含了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在配置空间的存储空间位置注册了一个PCI BAR,并为这个BAR注册了回调函数监听寄存器的改变。

这部分代码是初始化配置空间的基本信息。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5张图片
给PCI设备注册了PCI BAR,指定起始地址为PCI_BASE_ADDRESS_SPACE_IO(即PCI配置空间中存储空间到配置空间首地址的偏移值);

指定这个BAR的大小为size,回调函数为virtio_pci_config_ops中的读写函数。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6张图片
这里的read/write最终都会调用virtio_ioport_write(virtio_ioport_write处理前端写寄存器时触发的事件,virtio_ioport_read处理前端要读寄存器时触发的事件)来统一的管理。

3.3 前后端数据共享

上一节分析了消息通知机制,消息通知之后数据如何传送呢?在整体流程图中我们其实已经画出–vring

3.3.1 Vring数据结构

struct vring {
    unsigned int num;

    struct vring_desc *desc;

    struct vring_avail *avail;

    struct vring_used *used;
};

VRING共享区域总共有三个表:

vring_desc表,存放虚拟机产生的IO请求的地址;

vring_avail表,指明vring_desc中哪些项是可用的;

vring_used表,指明vring_desc中哪些项已经被递交到硬件。

这样,我们往virng_desc表中存放IO请求,用vring_avail告诉QEMU进程vring_desc表中哪些项是可用的,QEMU将IO请求递交给硬件执行后,用vring_used表来告诉前端vring_desc表中哪些项已经被递交,可以释放这些项了。

1)vring_desc

/* Virtio ring descriptors: 16 bytes.  These can chain together via "next". */
struct vring_desc {
    /* Address (guest-physical). */
    __virtio64 addr;
    /* Length. */
    __virtio32 len;
    /* The flags as indicated above. */
    __virtio16 flags;
    /* We chain unused descriptors via this, too */
    __virtio16 next;
};

存储虚拟机产生的IO请求在内存中的地址(GPA地址),在这个表中每一行都包含四个域,如下所示:

Addr,存储IO请求在虚拟机内的内存地址,是一个GPA值;

len,表示这个IO请求在内存中的长度;

flags,指示这一行的数据是可读、可写(VRING_DESC_F_WRITE),是否是一个请求的最后一项(VRING_DESC_F_NEXT);

next,每个IO请求都有可能包含了vring_desc表中的多行,next域就指明了这个请求的下一项在哪一行。

其实,通过next我们就将一个IO请求在vring_desc中存储的多行连接成了一个链表,当flag=~ VRING_DESC_F_NEXT,就表示这个链表到了末尾。

如下图所示,表示desc表中有两个IO请求,分别通过next域组成了链表。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7张图片
2)vring_avail

存储的是每个IO请求在vring_desc中连接成的链表的表头位置。数据结构如下所示:

struct vring_avail {
    __virtio16 flags;
    __virtio16 idx;
    __virtio16 ring[];
};

在vring_desc表中:

ring[], 通过next域连接起来的链表的表头在vring_desc表中的位置

idx,指向的是ring数组中下一个可用的空闲位置;

flags是一个标志域。

如下图所示, vring_avail表指明了vring_desc表中有两个IO请求组成的链表是最近更新可用的,它们分别从0号位置和3号位置开始。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8张图片
3)vring_used

struct vring_used_elem {
    /* Index of start of used descriptor chain. */
    __virtio32 id;
    /* Total length of the descriptor chain which was used (written to) */
    __virtio32 len;
};

struct vring_used {
    __virtio16 flags;
    __virtio16 idx;
    struct vring_used_elem ring[];
};

vring_uesd中ring[]数组有两个成员:

id,表示处理完成的IO request在vring_desc表中的组成的链表的头结点位置;

len,表示链表的长度。

idx,指向了ring数组中下一个可用的位置;

flags是标记位。

如下图所示,vring_used表表示vring_desc表中的从0号位置开始的IO请求已经被递交给硬件,前端可以释放vring_desc表中的相应项。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9张图片

3.3.2 对Vring进行操作

Vring的操作分为两部分:在前端虚拟机内,通过virtqueue_add_buf将IO请求的内存地址,放入vring_desc表中,同时更新vring_avail表;在后端QEMU进程内,根据vring_avail表的内容,通过virtqueue_get_buf从vring_desc表中取得数据,同时更新vring_used表。

1) virtqueue_add_buf

①将IO请求的地址存入当前空闲的vring_desc表中的addr(如果没有空闲表项,则通知后端完成读写请求,释放空间);

②设置flags域,若本次IO请求还未完,则为VRING_DESC_F_NEXT,并转③;若本次IO请求的地址都已保存至vring_desc中,则为~VRING_DESC_F_NEXT,转④;

③根据next,找到下一个空闲的vrring_desc表项,跳转①;

④本次IO请求已全部存在vring_desc表中,并通过next域连接成了一个链表,将链表头结点在vring_desc表中位置写入vring_avail->ring[idx],并使idx++。

虚拟机内通过上述步骤将IO请求地址存至vring_desc表中,并通过kick函数通知前端来读取数据。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10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在add_buf之前vring_desc表中已经保存了一个IO请求链表,可以从vring_avail中知道,vring_desc表中的IO请求链表头结点位置为0,然后根据next遍历整个IO请求链表。

我们调用add_buf将本次IO请求放入vring_desc表中:在vring_desc表中的第三行添加一个数据项,flags域设置为NEXT,表示本次IO请求的内容还没有结束;从next域找到下一个空闲的vring_desc表项,即第4行,添加一行数据,flags域设置为~NEXT,表示本次IO请求的内容已经结束next域置为空。

更新vring_avail表,从idx找到viring_avali表中的第一个空闲位置(第2行),把添加到vring_desc表中的IO请求链表的头结点位置(也就是图中vring_desc表的第3行),添加到vring_avail表中;更新vring_avail的idx加1。

2) virtqueue_get_buf

①从vring_avail中取出数据,直到取到idx位置为止;

②根据vring_avail中取到的值,从vring_desc中取出链表的头结点,并根据next域依次找到其余结点;

③当IO请求被取出后,将链表头结点的位置值放入vring_used->ring[idx].id。
    virtio简介(一)—— 框架分析_第11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在QEMU进行操作之前,vring_avial表中显示vring_desc表中有两个新的IO请求。

从vring_avail表中取出第一个IO请求的位置(vring_desc第0行),从vring_desc表的第0行开始获取IO请求,若flags为NEXT则根据next继续往下寻找;若flags为~NEXT,则表示这个IO请求已经结束。QEMU将这个IO请求封装,发送硬件执行。

更新vring_used表,将从vring_desc取出的IO请求的链表的头结点位置存到vring_used->idx所指向的位置,并将idx加1。

这样当IO处理返回到虚拟机时,virtio驱动程序可以更具vring_uesd表中的信息释放vring_desc表的相应表项。

3.3.3 前端对vring的管理

有点儿复杂,先挖个坑慢慢填,tag

vring属于vring_virtqueue,同时vring_vritqueue包含virtqueue。两部分分工明确:vring负责数据面,vritqueue负责控制面。

这部分以virtio-balloon为例,分析前后端数据共享的源头:GUEST内部如何管理,既vring的诞生过程。

设备创建部分参考virtio-balloon介绍,本节仅介绍virtio数据共享相关。

3.3.3.1 结构体

/* virtio_balloon 驱动结构 */
struct virtio_balloon {
    struct virtio_device *vdev;
        /* balloon包含三个virtqueue */
    struct virtqueue *inflate_vq, *deflate_vq, *stats_vq;
        ...
}

struct virtqueue {
    struct list_head list;
    void (*callback)(struct virtqueue *vq);
    const char *name;
    struct virtio_device *vdev;
    unsigned int index;
    unsigned int num_free;
    void *priv;
};

struct vring_virtqueue {
    struct virtqueue vq;

    /* Actual memory layout for this queue */
    struct vring vring;
        ...
}
3.3.3.2 数据共享区创建

由linux驱动模型可知,驱动入口函数为virtballoon_probe,我们由此来分析数据共享区创建过程,整体调用逻辑如下:

设备驱动层:

virtballoon_probe ->
    init_vqs ->
        virtio_find_vqs ->
            vdev->config->find_vqs

virtqueue创建:

setup_vq ->
    //1. 获取设备注册的virtqueue大小等信息
    vp_ioread16
    //2. 创建vring
    vring_create_virtqueue ->
        __vring_new_virtqueue
    //3. 共享内存地址通知qemu侧模拟的设备
    vp_iowrite16
    //4. 更新notify消息发送的地址
    vq->priv update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edver/p/14684104.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虚拟化,信息与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