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观念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 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思维发展与提升 崇尚求真创新。3.审美鉴赏与创造 陶冶高尚情操。4.文化传承与理解 建立文化自信。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目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教学需要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需要把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服务于社会。两个服务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十分必要与及时,因此,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的智能化作业。
一、提升“获取信息”能力,体现作业设计的智能化
“适应时代要求,提高信息能力”,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智能化作业设计时,不仅教师要有这个意识,而且学生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课堂学科化功能是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获取信息。任何一篇文章,作者的思想必然会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体现出来,语文阅读作业的设计,可以从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来思考。因为每一篇不同体裁的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主旨、表达方法: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等等,有待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些主要信息的获取需要阅读文本才能所得。
将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化成社会学科化价值,是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的信息。获取这些信息,不仅是指阅读方面,还有活动方面。如学生参加一场主题活动,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活动的基本程序有哪些?都需要参与活动者做简单的了解,这些就是基本信息。
二、提升“整体感知”能力,体现作业设计的智能化
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是大量阅读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的结构是主要内容的表现形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思考,有的文章的题目就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把文章的小标题串联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的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说清楚,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智能化作业设计,可从文章的语言特色方面入手。
整本书阅读更需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虽然课堂上安排有整本书导读课的课型,但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还需要有整体感知的能力。教材里对整本书阅读有具体的要求,那些就是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方面的。如《鲁滨逊漂流记》课后思考训练题一,要求学生“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这是课堂学科化功能所指。
我们知道,《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一共有14章,教材中所选是“第四次航行触碓,鲁滨逊漂流到荒岛”。文章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
当学生要向他人介绍《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时,你先需要介绍整本书的梗概吧。在现实阅读中,有的整本书里有梗概,有的书里是没有的,怎么办?需要了解整本书的目录,目录就是标题。“串联小标题”或“串联目录”都是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因此,这里的智能化作业体现在对整本书阅读的梗概上。
如何将课堂学科化价值转化成社会学科化价值?比如阅读整本书,需要先了解整本书的“梗概”就是;还有阅读一张报纸,需要先看看报纸的每一个标题等等,这种常用的整体感知主要内容阅读方法,便是阅读能力的体现。
三、提升“形成解释”能力,体现作业设计的智能化
《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核心素养,强调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 崇尚求真创新”。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通过语言运用,逐步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逐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
体现“形成解释能力”的作业可从三个方面设计:一是如何利用文本进行解释?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二是如何利用阅读资源进行解释?通过引经据典,旨在考查学生大量阅读所得;三是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在阅读指导中,通过有关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加以引导,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领悟生动的语感,品味、赏析、学习、借鉴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提升“作出评价”能力,体现作业设计的智能化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获得较为全面的审美经验,初步具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启迪心智,温润心灵,涵养高雅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审美鉴赏与创造,陶冶高尚情操”。
课堂学科化功能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这里需要关注“审美情趣”和“鉴赏品位”,特别是“鉴赏品位”。
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课文《乡下人家》中写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显然,这是对乡下人家的赞美。学生又如何赞美自己的家乡呢?这里需要完成一项智能化作业。此项智能作业需要转换,即从第一课堂过渡到第二课堂进行。为了完成这项智能化作业,教材也专门安排了“选做”题:“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又如,统编教材四下略读课文《黄继光》,文前提示语要求: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读一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学生要了解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可以通过文本中对黄继光语言、动作的描写。如“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显然这是课堂学科化功能。
为了让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教材安排了“阅读链接”,阅读《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放大课堂学科化功能,实现社会学科化价值。可以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最后一颗子弹》,上好“组文阅读课”,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组文章《暴风雨中的大力神》《记张自忠将军》《采蒲台的苇》等。还需要深入阅览室、图书馆等阅读场所,进行多文本阅读,或整本书阅读。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树立英雄形象,了解英雄群体,进而向英雄们学习。
五、提升“创意运用”能力,体现作业设计的智能化
《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通过文化传承与理解,建立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文化积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运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开拓的过程。阅读的“创意运用”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了有关作品后,在原文的基础上,对特定的情景或情节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创意性描述,这种描述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这一过程充满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布置智能化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而且要加以重视。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间故事》,语文要素1、“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怎样才能创造性复述故事呢?1、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如“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会说些什么?”这是人物对话;“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这是人物形象。2、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如“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是什么样?”加上动作和表情,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创造性复述故事,体现出学生的“创意运用能力”。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类似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并举例说明。(举例说明,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还有一道体现创意运用能力的作业,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你希望和谁一同去探险?你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准备好了吗?快开始我们的探险之旅吧!
续编探验故事是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②设计的,也是智能化作业的最好体现。这样设计的作业,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素养水平与教师布置作业是重要的环节,没有教师巧妙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就无法完成阅读任务,就无法提高阅读能力,更无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一步一步地进行反省、反思、学习、再反省、再反思、再学习的自我提炼、修复、提升。也只有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学生才能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才会有所提高,其审美情趣、伦理道理也会有所提高、改善,这样的作业才能真正达到提高阅读素养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五种阅读能力是通过阅读的五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也是不同阅读能力的着力点,但不是孤立的,所有的阅读能力可以围绕五个阅读维度进行。
智能化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把课堂学科功能,转化为社会学科化价值。只有这样的作业才是智能作业,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智慧课堂。从输入到输出,从阅读到表达。可以说,布置作业彰显教师的智慧,完成作业彰显学生的能力,将“智”与“能”合二为一,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