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4NO.22《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

    4.23读书节的时候,樊登读书推出了一个线上的可复制的沟通力的训练营,在截止期的最后两天想加入来着,结果最后还是错过了时间,所以买了这本书。最近对沟通力这个话题有点着迷,黄启团的那本谈话改变人生也是,觉得很多点很受用,还在持续学习中,哪怕一本书能用上一个点,改进一点生活,已经是物超所值了。

  这本书里面的很多观念简直是《非暴力沟通》的中国版本,其核心就是四点,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这里面的观察是指不带情绪,不带评论,仅仅只是描述客观的事实。书里有句话很喜欢,克里希那穆提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用“我看到……”“我听到……”等句式把整个事情描述出来,而不是用“你很自私”“你很懒”这些语句去评判对方,切记切记。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情绪带走了,并未在当下的事件里。

感受是指这件事让自己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如开心伤心难过等一系列的情绪词汇。在表达感受时,要多使用“我”,少使用“你”,像“我感觉……”“我认为……”等都是在陈述自己的情绪状态,能更好的避免暴力沟通的发生。

需要是继前两项之后,我想要怎样的一个状态,或者我希望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比如希望对方多陪自己一点。

请求是在需要的基础上继续展开,比如每周一次或者两次谈心等细致到可操作的层面,从而达成双方的共识。关于孩子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可以这样说:“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想想办法,怎么才能记住饭前要洗手呢?”学会提问,用提问的方法来唤醒对方的内在动力(即内心当中想要把一件事做好的欲望)。引导对方挖掘自己的潜能,自己找到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问引发思考,而不是要将你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直接告诉他人,以展示自己的分析和方案有多智慧,哪怕你心里有更好的答案也不要抢着说,而是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对方说出答案,提问时对方才是主角,从目标----现状----方法和路径三个方面展开。想要成为教练式的提问者,当别人来问你怎么办,你只需要问对方:“你觉得呢?”

【想到另外一本书中习惯养成的四要素(提示--渴求--反应--奖赏)在微习惯养成的路上已经慢慢起步了,这感觉真好。】

掌握高效沟通的关键在于对问题进行正确是思路转换,想要引导对方和你的思路一致就要尊重理解对方,然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寻求共同的思考角度。一致说尊重这个词,但从未仔细去体会它到底是什么?

对他人:真正的尊重是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他们所经历的一切,即了解对方此刻存在的状态是什么。如果我们能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待他正在经历的一切,并接纳,而不是在心中幻想“如果他不这样做多好”“如果他听我的该多好”,懂得尊重自己的沟通对象,并以自己的同理心来进行换位思考,就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对自己:我们生气,发飙,情绪失控是因为内在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尊重自己即爱自己,了解自己,关注自己,感受和接纳自己此刻的状态,才是对尊重自己的深刻理解,也是与他人心平气和的沟通的基础。内在的小孩安抚好了,才有更多的能量去应对外在复杂的世界,所以爱自己,了解自己也是一生要修炼的课题。就像王尔德说的: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而良好沟通的第一定律是从自己开始的,自己的内心需求没能获得满足,就很难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任何人都不能给别人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自我内心强大了,其他的才能跟随而来。

利用复述和认同感感染对方,这样的沟通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同。即重复对方说的话,会让别人觉得自己善于倾听,感受到心理上的舒适。并且告诉对方:你说得对。目的是让自己和对方产生联结,使对方获得认同感,当一个人被理解,情绪自然会缓和。

当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都被满足了,好的心态则是助推器。演讲最重要的心态是一种“给予礼物”的心态。很特别的想法,第一次听说,原来是这样。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你给予了什么。有很多免费的礼物可以给予:如微笑、鼓励、认可、赞赏、尊重、拥抱、爱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经验、知识、技术等,通过相互给予,从中获得归属感、成就感、价值感。而这种给予别人的“礼物”一定是要无条件的,比如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和儿子交换条件,这是奖励而非给予。带着给予礼物的心态,我们的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好。

善于倾听也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深呼吸。第二步提问。第三步复述。

用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如嘴角上扬,舒展身体《高能量姿势》中的动作曾经在我面试的那一天派上大用场。

  又GET到沟通技巧中的一点点,哪怕一点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知行合一。当时光是写出来这些字就好有成就感,在这个五四青年节从婺源返程睡够了的下午,边自己想边看书,码出这些字,是一种享受。我开始慢慢的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自己了……[玫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5.4NO.22《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